用于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加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06:03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以及使用和控制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包括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所述接收腔室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
背景技术:
1、被配置成从气溶胶形成基质(比如含烟草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许多已知的气溶胶生成系统通过由加热器组件向基质施加热量来生成气溶胶。在电操作式气溶胶生成系统中,当加热器组件从电源供应功率时,将热量施加至基质。所生成的气溶胶然后可以由装置的用户吸入。
2、在许多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器组件的加热器元件被配置成加热多孔材料中所含的一定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所述多孔材料比如为邻近于加热器元件设置或与加热器元件接触的芯或毛细管元件。多孔材料可以从设置于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储存器运送液体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此方式,连续地补充在使用气溶胶生成系统期间汽化的在加热器元件附近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3、期望有效地加热多孔材料中所含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减少加热器组件的功率要求。当气溶胶生成系统为便携式的并且包括比如电池的便携式电源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当在多孔材料与加热器元件之间存在直接接触时,多孔材料中所含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加热可能是有效的。这种加热器组件的实例包括呈围绕芯缠绕的线材线圈的形式的电阻加热元件。芯的至少一个端部延伸至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存器中。
4、其中加热器元件与比如线圈和芯型布置的多孔材料直接接触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一个问题在于,在许多加热循环的过程中,多孔材料可能劣化。劣化可能由多孔材料的加热引起。劣化也可能由气溶胶形成基质与多孔材料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多孔材料上的机械应力以及多孔材料的表面上的颗粒积聚引起。多孔材料的劣化可能导致加热元件与多孔材料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较低以及液体通过多孔材料从储存器朝向加热器元件的传递效率较低。因此,多孔材料具有有限的使用寿命。多孔材料的使用寿命通常显著短于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其他部件(例如加热器元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不可能在不使系统和加热器组件分开的情况下更换劣化的多孔材料。这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做或倾向于做的事情。
5、一些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可重复使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一次性筒。一次性筒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并且当气溶胶形成基质耗尽时,可以更换筒。此类筒可以包括加热器元件和多孔材料,例如筒可以包括线圈和芯型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当筒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耗尽时,加热器元件和多孔材料与筒的其余部分一起被处置。
6、当多孔材料设置于一次性筒中时,其通常将在发生显著的劣化之前被处置和更换。然而,在筒中包括加热器元件和多孔材料两者增加筒的材料成本和筒的复杂性。
7、更一般地,设置在一起并且彼此接触的加热器元件和多孔材料的高速制造是困难的,其中制造过程的至少一些步骤需要用手执行。特别地,线圈和芯型布置的高速制造是困难的。这进一步增加制造包括加热器元件和多孔材料的筒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期望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在使用期间实现对多孔材料中所含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有效加热。期望提供一种这样的加热器组件,其中与现有技术系统相比,特别是与线圈和芯型布置相比,系统的部件、特别地加热器组件和多孔材料的劣化减少。进一步期望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多孔材料一旦劣化就可更换。在包括一次性筒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上下文中,期望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多孔材料为可更换的,而不增加筒的成本和复杂性。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从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加热元件。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接收腔室。接收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加热元件限定。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芯吸元件。芯吸元件可以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
3、接收腔室可以具有第一构造。接收腔室可以具有第二构造。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可以比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大。在第二构造中,加热元件可以与芯吸元件接触。
4、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的接收腔室可以有利地提供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手段,加热元件可以通过所述手段与芯吸元件联接或脱离联接。通过以此方式提供两个构造,加热元件不必总是与芯吸元件接触。
5、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的接触可以有利地提供加热元件对芯吸元件的有效加热。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芯吸元件中所含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被有效地加热。可以有利地实现有效加热,因为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的接触容许热传导。此外,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的接触可以将液体从芯吸元件吸抽至加热元件。
6、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可以从接收腔室接收和移除芯吸元件。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更大可以有利地意味着加热元件在接收腔室的第一构造中不与芯吸元件接触,以使得加热元件不联接至芯吸元件并且芯吸元件为可移除的。因此,芯吸元件可以有利地为可更换的。优选地,芯吸元件可以在其劣化时更换。特别地,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芯吸元件可以有利地为可更换的,而不需要拆卸气溶胶生成系统。
7、提供可以与芯吸元件联接和脱离联接的加热器组件可以有利地减少加热元件和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劣化。
8、加热元件和芯吸元件的劣化可能由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接收于加热器组件的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之间的接触引起。与在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存在永久接触的加热器组件相比,包括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的接收腔室的加热器组件可以容许减少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与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之间的接触。这可以减少芯吸元件的劣化。
9、例如,仅当加热元件被用来加热芯吸元件时,接收腔室才可以在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使用期间被置于第二构造中。否则,接收腔室可以被置于第一构造中。以此方式,加热元件可以仅在芯吸元件的加热期间与芯吸元件接触,以确保实现对芯吸元件的有效加热。这可以显著地减少在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存在接触的时间长度。这可以有利地延长芯吸元件的寿命。
10、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储存器。储存器可以容纳凝结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芯吸元件可联接至储存器以与储存器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
11、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加热元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接收腔室。
12、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芯吸元件。
13、加热元件可以为可移动的或可变形的,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加热元件可以相对于第一构造移动或变形成第二构造,以便接触芯吸元件。
14、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致动器。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移动或变形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移动或变形,以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可逆地构造接收腔室。
15、接收腔室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芯吸元件可沿着纵向方向从接收腔室插入和移除。纵向方向可以限定穿过接收腔室的中心轴线。
16、加热元件的至少第一部分在第二构造中可以比在第一方向中更靠近中心轴线。
17、当加热元件移动或变形时,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的运动的至少第一分量可以垂直于纵向方向。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当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二构造时,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的运动的第一分量可以朝向中心轴线。
18、加热元件可以包括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在接收腔室的第二构造中,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不与芯吸元件接触。
19、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具有的电阻率低于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的材料的电阻率的材料或由所述材料组成。提供这种材料可以有利地使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具有比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更低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涂层。所述涂层可以包括这样的材料,该材料具有的电阻率低于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的材料的电阻率。
20、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具有比第一部分更大的横截面积。这可以有利地使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具有比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更低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在这种情况下,加热元件的第二部分可以由与加热元件的第一部分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
21、在第一构造中,接收腔室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芯吸元件可被自由移除或可被自由接收于接收腔室内。这可以由于加热元件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不接触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而实现。
22、在第二构造中,接收腔室可以被构造成在芯吸元件上施加保持力。所述保持力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加热元件施加。所述保持力可以有利地确保在加热元件与芯吸元件之间存在接触以提供有效加热。
23、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弹性材料或由弹性材料组成。当加热元件为可变形的以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时,这可能是特别有利的。加热元件可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变形。包括弹性材料或由弹性材料组成的加热元件可以有利地在被从第二构造释放时返回至第一构造的形状。
24、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可以比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大至少5%、优选地大至少10%、优选地大至少15%、优选地大至少20%、甚至更优选地大至少30%、甚至更优选地大至少50%。
25、优选地,至少在第一构造中,接收腔室具有轴对称形状。轴对称形状的对称轴线优选地为平行于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优选地,接收腔室在至少第一构造中为圆柱形的。
26、在第二构造中,接收腔室可以具有轴对称形状。轴对称形状的对称轴线优选地为平行于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优选地,接收腔室在第二构造中为圆柱形的。
27、至少在第一构造中,接收腔室可以具有在1毫米与12毫米之间的、优选地在3毫米与7毫米之间的宽度。如果接收腔室为圆柱形的,则宽度的值对应于圆柱形腔室的直径的值。
28、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接收腔室的横截面尺寸可以比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大。横截面尺寸可以为接收腔室的横截面的横截面积或宽度。当接收腔室为圆柱形的时,所述横截面尺寸可以为接收腔室的直径或半径。
29、横截面尺寸可以为接收腔室的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
30、加热元件可以包括线圈。线圈可以围绕中心轴线卷绕。接收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线圈限定。
31、线圈可以具有在0.4欧姆至4欧姆之间的电阻。
32、线圈可以由线材线圈形成。线材可以具有在0.1毫米与1毫米之间的、优选地在0.2毫米与0.5毫米之间的直径。线材的长度可以在10毫米与150毫米之间、优选地在20毫米与50毫米之间。
33、横截面尺寸可以为接收腔室的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
34、加热元件可以包括线圈。线圈可以围绕中心轴线卷绕。接收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线圈限定。
35、线圈可以具有在0.4欧姆至4欧姆之间的电阻。
36、线圈可以由线材线圈形成。线材可以具有在0.1毫米与1毫米之间的、优选地在0.2毫米与0.5毫米之间的直径。线材的长度可以在10毫米与150毫米之间、优选地在20毫米与50毫米之间。
37、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还包括或形成一个或多个接触部分。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不呈线圈的形状。
38、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可以有利地机械地连接至致动装置或可连接至致动装置。致动装置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操纵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来使加热元件变形。
39、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为电接触部分。第一加热器元件可以有利地经由第一电接触部分和第二电接触部分连接至电源。电源可以在加热器组件外部。例如,包括加热器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
40、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可以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移动,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优选地,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可以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旋转,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可以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围绕中心轴线旋转。
41、接收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加热元件的线圈限定。第一端相对于加热器元件的第二端的旋转可以使线圈变形。
42、线圈可以为螺旋线圈。螺旋线圈可以围绕螺旋轴线轴向地对称。螺旋轴线可以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螺旋轴线可以优选地为所述中心轴线。螺旋线圈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
43、当线圈处于第一构造中时,线圈的直径可以比当线圈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大。线圈的横截面可以为垂直于所述线圈的螺旋轴线的横截面。
44、当线圈处于第一构造中时,线圈的节距可以比当线圈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大。
45、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螺旋线圈的“节距”为沿着螺旋线圈的螺旋轴线测量的一个完整的螺旋匝的长度。
46、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线圈的总匝数可以比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小。在接收腔室的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线圈的总匝数可以增加非整数的匝数。在接收腔室的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总匝数可以增加一匝的若干分之一。
47、当线圈处于第一构造中时,线圈的每单位长度的匝数可以比当线圈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更小。
48、当线圈处于第一构造中时,线圈的长度可以与当线圈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基本上相同。换句话说,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两者中时,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沿着中心轴线的距离可以基本上相同。
49、气溶胶生成系统的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一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二端移动或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的转变。优选地,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移动或旋转,这继而引起线圈的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移动或旋转。
50、螺旋线圈可以为左旋螺旋线圈或右旋螺旋线圈。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在从加热元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沿着中心轴线的长度限定螺旋线圈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
51、当螺旋线圈为左旋的时,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一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二端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致动器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二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一端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
52、当螺旋线圈为右旋的时,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一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二端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致动器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二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一端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这使得匝数增加(尽管所述增加可能小于一个完整的匝)。
53、加热元件可以包括被构造成至少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容许空气穿过加热元件的空间。所述空间可以有利地容许汽化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在使用加热器组件期间逸出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芯吸元件。当加热元件为螺旋线圈时,所述空间可以至少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限定于螺旋线圈的连续的匝之间。
54、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壳体。加热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壳体内。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壳体围绕。壳体可以形成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容纳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元件可以完全地容纳于壳体内。
55、致动器可以包括用户接口元件和致动机构。致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用户接口元件上的输入而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致动接收腔室。
56、致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转换在输入期间的用户接口的运动以使加热元件移动或变形。优选地,所述用户接口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致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用户接口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使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二构造。致动机构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用户接口从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移动使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转变至第一构造。
57、致动机构可以包括壳体的一部分。壳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壳体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形成用户接口元件。壳体的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移动。优选地,壳体的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旋转。甚至更优选地,壳体的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二部分围绕中心轴线旋转。有利地,壳体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壳体的第二部分的旋转可以使加热元件移动或变形,以用于接收腔室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的转变。
58、替代地,致动器可以由控制电路电操作和控制。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根据需要控制所述致动器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转变,或从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转变。例如,在所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开始时,用户可以激活所述系统。激活可以包括用户按压装置的按钮或其他用户接口元件。激活可以替代地包括用户通过系统的烟嘴吸抽空气,这可以由抽吸检测器布置检测到。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用于在装置被激活时使接收腔室从第一位置转变至第二位置。控制电路还可以被配置成向加热器组件供应功率。
59、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用于在使用过程结束时或在装置被以其他方式停用时使接收腔室从第二位置转变至第一位置。
60、如上所述,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并且还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线圈限定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线圈的第一端可以接合至壳体的第一部分。优选地,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可以永久地固定至壳体的第一部分。加热元件的第二端可以接合至壳体的第二部分。优选地,加热元件的第二端可以永久地固定至壳体的第二部分。
61、将线圈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接合或永久地固定至壳体可以有利地约束加热元件,以使得壳体的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的旋转使加热元件变形以减小所述内部体积。这可能是因为壳体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壳体的第二部分的旋转运动可以被传递至第一加热元件,以使得加热元件的第一端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的转变。此外,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两者中,加热元件的第一端沿着中心轴线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的距离可以保持基本上恒定。因此,线圈的长度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两者中可以保持基本上恒定。因此,加热元件的两个端部相对于彼此的旋转可以改变螺旋线圈的直径、节距以及每单位长度的匝数。
62、壳体的旋转是否使接收腔室在第一构造与第二构造之间转变将取决于线圈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以及壳体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壳体的第一部分的旋转方向。
63、优选地,除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之外,线圈可以不接合或固定至所述壳体。以此方式,线圈可以有利地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自由变形。
64、在第一构造中,加热元件的线圈可以沿着线圈的长度与壳体接触。
65、在第二构造中,加热元件的线圈可以不与壳体接触。在第二构造中,除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之外,加热元件可以不与壳体接触。
66、至少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空气流路径可以限定于壳体与加热元件之间。接收腔室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加热元件的第一侧限定。空气流路径可以至少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至少部分地限定于加热元件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67、至少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可以在加热元件壳体与加热元件之间限定气溶胶生成腔室。因此,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包括接收腔室和气溶胶生成腔室。
68、当加热元件包括线圈时,接收腔室可以限定于线圈的内表面上。因此,如果线圈为具有圆柱形横截面的螺旋线圈,则接收腔室也可以为圆柱形的。空气流路径可以至少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至少部分地限定于线圈的与线圈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
69、在替代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平面部分。平面部分的平面的法线可以垂直于纵向方向或中心轴线中的至少一个。
70、平面部分可以呈片材的形式。加热元件可以为流体可透过的。加热元件可以包括多个导电丝、包括多个孔的网或片材。
71、包括平面部分的加热元件可以为可移动的,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加热元件可以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芯吸元件可沿着所述纵向方向接收于接收腔室中。
72、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致动器。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移动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
73、加热器组件已经被描述为包括加热元件。因此,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另外的加热元件。例如,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加热元件。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三加热元件。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第四加热元件。
74、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与加热元件的特征相对应的特征。例如,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芯吸元件接触。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为可移动的或可变形的,以相对于第一构造在第二构造中减小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气溶胶生成系统的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中的每一个移动或变形,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至第二构造的转变。
75、当加热元件包括线圈时,另外的加热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具有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线圈相对应的特征的线圈。例如,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加热元件可以各自包括线圈、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每个线圈可以为螺旋线圈。
76、换句话说,加热器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线圈。
77、所述多个线圈中的每一个的螺旋轴线可以彼此平行。所述多个线圈中的每一个的螺旋轴线可以为所述中心轴线。
78、所述多个线圈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可以与另一个线圈重叠。
79、所述多个线圈可以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分布。所述多个线圈可以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长度间隔开。
80、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描述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相互作用以生成气溶胶的装置。优选地,气溶胶生成制品为筒。
81、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气溶胶形成基质”表示由气溶胶形成材料构成或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的基质,所述气溶胶形成材料在加热时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以生成气溶胶。
82、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气溶胶形成材料”表示在加热时能够释放挥发性化合物以生成气溶胶的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材料或由气溶胶形成材料组成。
83、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电源。可以是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电源。电源可以容纳于装置壳体内。电源可以电连接至至少第一加热元件。当加热元件包括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以及第一端和第二端时,电源可以连接至或可连接至固定至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接触部分。
84、电源可以为dc电源,其具有在约2.5伏至约4.5伏的范围内的dc电源电压和在约1安培至约10安培的范围内的dc电源电流(对应于在约2.5瓦至约45瓦的范围内的dc电源)。电源可以为电池,比如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替代地,电源可以为另一种形式的电荷存储装置,比如电容器。电源可以为可再充电的。电源具有的容量可以容许存储足够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一次或多次的能量。例如,电源可以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容许连续生成气溶胶持续约六分钟的时间,对应于抽一支常规香烟所耗费的典型时间,或者持续多个六分钟的时间。在另一个实例中,电源可以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容许预定的抽吸次数或不连续激活。
85、加热元件可以为电阻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以包括电阻材料。合适的电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比如掺杂陶瓷、电“传导”陶瓷(例如二硅化钼)、碳、石墨、金属、金属合金以及由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此类复合材料可以包括掺杂或无掺杂陶瓷。
86、电源可以被配置成在使用中向所述电阻加热元件供应电流。
87、包括电阻加热元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被描述为电阻加热式气溶胶生成装置。
88、替代地,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感应加热式气溶胶生成装置。感应加热式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感应器线圈。所述感应器线圈可以连接至或者可连接至电源。
89、当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感应器线圈时,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向所述感应器线圈供应交流电流。交流电流可以具有任何适合的频率。交流电流优选地可以为高频交流电流。交流电流可以具有在100千赫兹(khz)与30兆赫兹(mhz)之间的频率。在使用中,供应至所述感应器线圈的交流电流可以生成变化的磁场。
90、当电源被配置成供应交流电流时,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有利地包括直流电流至交流电流(dc/ac)逆变器,用于将由dc电源供应的dc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dc/ac转换器可以包括d类或e类功率放大器。电源可以被配置成提供交流电流。
91、感应器线圈可以围绕或邻近于加热器组件的至少第一加热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为感受器元件。
92、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感受器”或“感受器元件”指当受到所述感应器线圈所生成的变化的磁场时变热的传导元件。这可能是所述感受器元件中感生的涡电流或磁滞损耗(或所述感受器元件中感生的涡电流和磁滞损耗两者)的结果。用于感受器的可能材料包括石墨、钼、碳化硅、不锈钢、铌、铝和几乎任何其他传导元件。
93、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为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可以为可编程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专用集成芯片(asic)或其他电子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调节从所述电源至所述加热器组件的功率供应。
94、芯吸元件可以具有纤维状或海绵状结构。芯吸元件优选地包括一束毛细管。例如,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多个纤维或线或其他细孔管。纤维或线可以基本上对准以将液体输送至加热器。替代地,芯吸元件可以包括海绵状或泡沫状材料。芯吸元件的结构可以形成多个小开孔或小管,液体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运送通过这些小开孔或小管。芯吸元件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合适的材料的实例为海绵或泡沫材料,呈纤维或烧结粉末的形式的陶瓷基或石墨基材料,泡沫金属或塑料材料,例如由纺制或挤出纤维制造的纤维材料,比如醋酸纤维素、聚酯或粘合聚烯烃、聚乙烯、涤纶或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或陶瓷。芯吸元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毛细管作用和孔隙率,以便与不同的液体物理性质一起使用。液体具有物理性质,包括但不限于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导热性、沸点和蒸气压力,其容许液体由毛细管作用运送通过毛细管装置。
95、优选地,芯吸元件可以为陶瓷芯。陶瓷芯可以包括陶瓷材料或优选地由陶瓷材料组成。优选地,当芯吸元件为陶瓷芯时,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多孔陶瓷。多孔陶瓷芯可以包括开孔多孔陶瓷。陶瓷芯可以为刚性的。当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陶瓷芯可以不变形。
96、优选地,芯吸元件可以包括弹性材料或由弹性材料组成。这种芯吸元件在被压缩之后可以有利地返回至其原始形状。
97、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筒。筒可以可移除地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筒可以包括筒壳体。筒壳体可以限定容纳凝结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存器。
98、当筒未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可以从接收腔室接收或移除芯吸元件。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可以被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完全地围绕。
99、根据本公开的筒可以有利地易于制造并且具有低材料成本。筒可以不包括加热元件。筒可以根本不包括加热元件。筒可以不包括芯吸元件。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筒的材料成本和复杂性可以低于包括加热元件和多孔材料两者的现有技术的筒,例如包括线圈和芯型布置的筒。
100、容纳于筒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为能够释放可以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可以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为固体或液体,或包括固体组分和液体组分两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为凝胶。凝胶在室温下可以为固体。在此上下文中,“固体”意指凝胶具有稳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不流动。在此上下文中,室温意指25摄氏度。
101、优选地,第二气溶胶形成基质为液体。
102、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基于植物的材料。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烟草。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含烟草材料,该含烟草材料包含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其在加热时从气溶胶形成基质释放。优选地,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替代地包括不含烟草的材料。
103、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至少一种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为任何适合的已知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在使用中有利于形成致密并且稳定的气溶胶并且在系统的操作温度下基本上耐热降解。适合的气溶胶形成剂为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比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甘油;多元醇的酯,比如甘油单、二或三乙酸酯;和一元、二元或多元羧酸的脂肪族酯,比如十二烷二酸二甲酯和十四烷二酸二甲酯。优选的气溶胶形成剂为多元醇或其混合物,比如三甘醇、1,3-丁二醇和最优选的甘油。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包括其他添加剂和成分,比如调味剂。
104、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吸附、涂覆、浸渍或以其他方式装载至载体或支撑物上。载体或支撑物可以与芯吸元件分开。
105、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容纳于储存器中。取决于气溶胶生成系统的要求,储存器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106、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可以与储存器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
107、筒可以包括开口。开口可以为筒壳体中的开口。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开口可以与芯吸元件对准。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开口被接收。
108、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可以经由所述开口与储存器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因此,芯吸元件可以有利地将气溶胶形成基质从储存器运送至加热元件。
109、当芯吸元件接收于接收腔室中时,芯吸元件的至少第一部分可以延伸超出接收腔室。当芯吸元件接收于接收腔室中时,芯吸元件的第一部分可以延伸超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壳体。
110、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的第一部分可以邻近于筒壳体的开口或通过筒壳体的开口被接收。
111、如果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的第一部分通过筒的开口被接收,则芯吸元件的第一部分可以接收于筒的储存器中。
112、储存器可以包括含有气溶胶形成基质的载体或支撑物。当筒联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时,芯吸元件可以接触储存器的载体或支撑物。因此,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被从载体或支撑物运送至芯吸元件。
113、筒可以包括跨越开口的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在使用筒之前被移除。替代地,密封件可以为可破裂密封件。密封件可以有利地防止容纳于储存器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暴露于空气。密封储存器还可以防止气溶胶形成基质在筒的运输期间泄漏。
114、芯吸元件的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部分可以具有与加热器组件的接收腔室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芯吸元件被构造成被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优选地,芯吸元件具有轴对称形状。优选地,芯吸元件为圆柱形的。
115、芯吸元件的接收于接收腔室中的部分可以具有在3毫米与15毫米之间的、优选地在5毫米与10毫米之间的长度。
116、芯吸元件可以具有在1毫米与12毫米之间的、优选地在3毫米与7毫米之间的宽度。如果芯吸元件为圆柱形的,则宽度的值对应于圆柱形芯吸元件的直径的值。
117、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被构造成接合筒的相对应的接合构件。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构造成通过使气溶胶生成装置相对于筒旋转来接合筒。
118、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接收于筒的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狭槽中的一个或多个突起。
119、替代地或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包括被构造成接收筒的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突起的一个或多个狭槽。
120、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气溶胶生成装置接合至筒。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可以被构造成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二构造中时防止加热元件壳体从筒脱离接合。这可以防止损坏加热元件或芯吸元件。
121、气溶胶生成系统可以包括在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之间延伸的空气流路径。
122、筒可以包括烟嘴部分。烟嘴部分可以设置于筒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端部上。
123、空气出口可以形成于筒的烟嘴部分中。因此,筒的用户可以通过通过烟嘴部分吸入来将空气吸抽通过空气流路径。
124、空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延伸穿过储存器部分。空气流路径的延伸穿过储存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环形形状。空气流路径的延伸穿过储存器部分的部分可以由筒壳体限定。
125、空气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芯吸元件的外表面限定。因此,通过加热芯中所含的气溶胶形成基质而生成的蒸气可以被直接释放至流动通过空气流路径的空气中。
126、当加热元件包括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线圈时,气溶胶生成系统的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线圈的第一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二端移动或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或第二构造至第三构造的转变。优选地,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接触部分移动或旋转。
127、当螺旋线圈为左旋的时,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一端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或第二构造至第三构造的转变。致动器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二端相对于线圈的第一端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或第二构造至第三构造的转变。
128、当螺旋线圈为右旋的时,致动器可以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一端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二端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或第二构造至第三构造的转变。致动器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被配置成使加热元件的第二端相对于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用于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或第二构造至第三构造的转变。
129、如上所述,致动器可以由控制电路电操作和控制。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在将接收腔室致动至第二构造之前将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如上所述,这可以迫使气溶胶形成基质从芯吸元件中出来。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在向加热器组件供应功率以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之前或在使用过程开始时将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如上所述,这可以增加在抽吸开始时生成的气溶胶的量。控制电路被配置成在使用过程结束时将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如上所述,这可以有利地减少或最小化交叉污染。
130、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在将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之后将接收腔室从第三构造致动至第二构造。这在使用过程开始时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131、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接着将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并且返回至第二构造。这可以有利地泵送芯吸元件,如上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多次重复地将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并且返回至第二构造。
132、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在将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致动至第三构造之后将接收腔室从第三构造致动至第一构造。这在使用过程结束时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133、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用如在第一方面中所限定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134、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的步骤可以在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前执行。
135、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二构造。
136、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后使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转变至第一构造。
137、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联接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的步骤。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脱离联接的步骤。
138、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当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将芯吸元件插入至接收腔室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将芯吸元件插入至接收腔室中的步骤之前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脱离联接的步骤。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将芯吸元件插入至接收腔室中的步骤之后联接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的步骤。
139、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接收腔室处于第一构造中时从接收腔室移除或更换芯吸元件中的至少一者。
140、加热元件可以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转变接收腔室的步骤可以包括使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旋转。
141、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
142、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三构造。这可以在使接收腔室转变至第二构造之前。使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三构造的步骤可以在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步骤之前或与所述步骤同时进行。
143、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重复地使接收腔室从第三构造转变至第二构造并且接着返回至第二构造的步骤。此步骤可以重复多次。
144、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转变至第三构造。这可以与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步骤同时或在所述步骤之后进行。
145、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如在第一方面中所限定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方法。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由控制电路控制的电操作式致动器。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146、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的步骤可以在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前执行。
147、将接收腔室构造成第二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接收腔室从第一构造转变至第二构造。
148、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向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后使接收腔室从第二构造转变至第一构造。
149、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将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将腔室从第一构造重新构造成第三构造。这可以在将腔室重新构造成第二构造之前进行。将腔室从第一构造重新构造成第二构造的步骤可以在向第一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步骤之前或与所述步骤同时进行。
150、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重复地将腔室从第三构造重新构造成第二构造并且接着返回至第二构造的步骤。此步骤可以重复多次。
151、将腔室构造成第三构造的步骤可以包括将腔室从第二构造重新构造成第三构造。这可以与向第一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步骤同时或在所述步骤之后进行。
152、关于一个方面所述的特征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特别地,关于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有利的或可选的特征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
153、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然而,下文提供了非限制性实例的非详尽列表。这些实例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本文中所述的另一个实例、实施例或方面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
154、ex1. 一种用于从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155、加热元件;
156、接收腔室,所述接收腔室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加热元件限定;
157、芯吸元件,所述芯吸元件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并且
158、其中,所述接收腔室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中时,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二构造中时更大;并且
159、其中,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芯吸元件接触。
160、ex2. 根据实例ex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容纳凝结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存器。
161、ex3. 根据实例ex1或ex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筒,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所述加热元件、所述接收腔室以及所述芯吸元件。
162、ex4. 根据实例ex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
163、ex5. 根据实例ex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源可电连接至所述加热元件。
164、ex6. 根据实例ex3至ex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筒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装置。
165、ex7. 根据实例ex3至ex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容纳凝结形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存器,其中所述筒包括限定所述储存器的筒壳体。
166、ex8. 根据实例ex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筒联接至所述装置时,所述芯吸元件与所述储存器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连通。
167、ex9. 根据实例ex3至ex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筒还包括烟嘴部分。
168、ex10. 根据实例ex3至ex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筒不包括加热元件。
169、ex11.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在脱离接合位置中不与所述芯吸元件接触。
170、ex12.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在空气入口与空气出口之间延伸的空气流路径。
171、ex13. 根据实例ex1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加热元件壳体,并且所述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加热元件壳体内。
172、ex14. 根据实例ex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至少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二构造中时,所述空气流路径的一部分限定于所述加热元件壳体与所述加热元件之间。
173、ex15.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接收腔室进一步具有第三构造,并且其中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在所述第一构造和所述第二构造两者中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三构造中时更大。
174、ex16. 根据实例ex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中时大至少10%。
175、ex17.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中时,所述芯吸元件可被从所述接收腔室移除。
176、ex18.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构造与所述第二构造之间致动所述接收腔室。
177、ex19. 根据实例ex1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由控制电路电操作和控制。
178、ex20. 根据实例ex1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电源,并且其中所述电操作式致动器连接至或可连接至所述电源。
179、ex21. 根据实例ex19或ex2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操作所述致动器以在所述第一构造与所述第二构造之间致动所述接收腔室。
180、ex22. 根据实例ex2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在在使用过程开始时激活所述系统之后,所述电路被配置成将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一构造致动至所述第二构造。
181、ex23. 根据实例ex2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进一步配置成在在使用过程开始时激活所述系统之后从所述电源向第一加热器元件供应功率。
182、ex24. 根据实例ex2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在将所述接收腔室致动至所述第二构造之后向所述第一加热器元件供应功率。
183、ex25. 根据实例ex2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在将所述接收腔室致动至所述第二构造之前向所述第一加热器元件供应功率。
184、ex26. 根据实例ex22至ex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被进一步配置成将所述接收腔室致动至第三构造,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在所述第一构造和所述第二构造两者中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三构造中时更大。
185、ex27. 根据实例ex2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在将所述接收腔室致动至所述第二构造之前将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一构造致动至所述第三构造。
186、ex28. 根据实例ex26或ex2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在使用过程结束时将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二构造致动至所述第三构造。
187、ex29. 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
188、ex30. 根据实例ex2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线圈为可变形的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构造在所述第二构造中减小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
189、ex31. 根据实例ex29或ex3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配置成使所述线圈变形以用于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一构造至所述第二构造的转变。
190、ex32. 根据实例ex29至ex3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芯吸元件可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
191、ex33. 根据实例ex29至ex3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在所述接收腔室的第二构造中,当所述芯吸元件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时,所述线圈的至少第一部分接触所述芯吸元件。
192、ex34. 根据实例ex3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线圈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193、ex35. 根据实例ex3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在所述接收腔室的第二构造中,当所述芯吸元件接收于所述接收腔室中时,所述线圈的第二部分不接触所述芯吸元件。
194、ex36. 根据实例ex34或ex3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线圈的第二部分包括涂层材料,所述涂层材料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第一部分的材料更低的电阻率。
195、ex37. 根据实例ex34至ex3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线圈的第二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一部分更大的横截面尺寸。
196、ex38. 根据实例ex29至ex3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线圈为螺旋线圈。
197、ex39. 根据实例ex3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螺旋线圈为轴向对称的。
198、ex40. 根据实例ex38或ex3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螺旋线圈具有圆形横截面。
199、ex41. 根据实例ex4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中时,所述加热元件的直径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二构造中时更大。
200、ex42. 根据实例ex29至ex4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201、ex43. 根据实例ex4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不是线圈的形状。
202、ex44. 根据实例ex42至ex4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端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旋转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构造在所述第二构造中减小所述接收腔室的内部体积。
203、ex45. 根据实例ex42至ex4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旋转,以用于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一构造至所述第二构造的转变。
204、ex46. 根据实例ex29至ex4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为螺旋线圈,并且其中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二构造中时,所述加热元件的每单位长度的匝数比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中时大。
205、ex47. 根据实例ex4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当所述接收腔室处于所述第一构造和所述第二构造两者中时,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基本上相同。
206、ex48. 根据实例ex13至ex4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用户接口元件,所述用户接口元件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构造与所述第二构造之间致动所述接收腔室。
207、ex49. 根据实例ex4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至少第一部分形成所述用户接口元件。
208、ex50. 根据实例ex4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一部分。
209、ex51. 根据实例ex50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除了在所述第一端处之外不固定至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一部分。
210、ex52. 根据实例ex48至ex5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壳体包括第二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一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二部分移动。
211、ex53. 根据实例ex5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一部分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部分旋转。
212、ex54. 根据实例ex52或ex5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为围绕中心轴线卷绕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线圈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二部分。
213、ex55. 根据实例ex5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除了在所述第二端处之外不固定至所述加热元件壳体的第二部分。
214、ex56. 根据实例ex52至ex5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起形成中空主体,所述中空主体容纳所述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215、ex57. 一种使用如在前述实例中任一项中所限定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16、将所述接收腔室构造成所述第二构造;
217、向第一加热元件供应功率以从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218、ex58. 根据实例ex5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向所述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前执行将所述接收腔室构造成所述第二构造的步骤。
219、ex59. 根据实例ex57或ex5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接收腔室构造成所述第二构造的步骤包括使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一构造转变至所述第二构造。
220、ex60. 根据实例ex57至ex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加热元件供应功率的步骤之后将所述接收腔室从所述第二构造重新构造成所述第一构造。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81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