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14:57
本技术涉及模具水冷的,尤其涉及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1、金属封盖件常采用压铸工艺进行生产加工,压铸过程随着压射次数的增加,压铸模具温度会不断上升。没有压铸模具模温机冷却的模具与金属溶液温差不断减少,使合金的压铸成型越来越慢,导致压铸件致密性差,设置出现针孔等缺陷。
2、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广泛使用循环流道的模具冷却结构,在模具上设置供冷却水循环流通的流道,流道连通于外部的水冷设备,以实现封盖模具整体热平衡、提高金属封盖件冷却效率及金属封盖件脱模效率的目的。
3、金属封盖件具有片状的结构特征,使用的模具模腔深度较浅,对于规格较小的金属封盖件,模具往往设置有多组型腔,以一次成型多个金属封盖件。
4、公开号为cn2175530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模具,包括上模具,上模具的正下方设有下模具,上模具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装置,下模具的下表面设于工作台上,下模具的上表面开始凹槽二,凹槽二内卡合连接有模仁,上模具的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卡合连接模仁的凹槽一,上模具与下模具内部均开设有散热腔,两个散热腔均为井字形,上模具内散热腔的相背侧端口均贯通连接有上连接管,上连接管有多组,且多组上连接管的正下方对应设置有下连接管,下连接管的下端对应贯通连接在下模具内的散热腔端口内。
5、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模具内有多组待加工件,而井字形的散热腔难以覆盖中部的待加工件,存在部分待加工件散热不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模具内有多组待加工件时,井字形的散热腔难以覆盖中部的待加工件,部分待加工件散热不均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以提高模具内冷却结构的覆盖率,改善待加工件散热不均的情况。
2、本申请提供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所述封盖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具上的模仁,所述模仁内开设有型腔组,所述型腔组包括阵列设置的型腔单元,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个进水端口、两个出水端口及开设于所述下模具上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相较所述型腔组对角设置的主流道及至少三条连通所述主流道的支流道,各所述支流道于水平面上垂直于所述主流道设置,两个所述进水端口分别连通所述主流道的两端,两个出水端口分别连通一所述支流道的两端。
4、可选的,各所述支流道分别为连通所述主流道中部的第一支道及分设于所述第一支道两侧的各第二支道,则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汇流部,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主流道交汇于所述汇流部,两个所述出水端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道的两端。
5、可选的,所述进水端口及所述出水端口均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6、可选的,所述主流道与所述进水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道,所述进水端口高于所述主流道的端口设置。
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道与所述出水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道,所述出水端口低于所述第一支道的端口设置。
8、可选的,所述主流道的两端均设置有分流角,两个所述分流角分设于所述汇流部的两侧,且所述分流角分别朝向对应的所述进水端口设置,所述分流角的两端均设置有隔离片,所述隔离片远离所述分流角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支道内。
9、可选的,所述汇流部的底部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入的缓冲池。
10、可选的,所述汇流部设置有第一分流片,所述第一分流片偏转设置将所述第一支道分隔为两部分,第一支道分隔后分别与一所述进水端口连通。
11、可选的,所述汇流部设置有“梭”形第二分流片,所述第二分流片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支道的两侧内,所述第二分流片具有分流面,所述分流面朝向对应的所述进水端口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多个型腔的封盖模具作业时,一次成型多个加工件,配合冷却结构,能够大面积覆盖加工区域,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还能保障加工件的压铸质量;其中,冷却结构分为主流道及支流道,冷却液从主流道的两端分别流入,再通过支流道排出,大大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效率;通过第一缓冲道及第二缓冲道来降低冷却液回流至进水端口的概率;通过设置第一分流片及第二分流片来控制冷却液的循环路线,结构简单,又能满足对多个加工件进行均匀散热的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所述封盖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及安装于所述下模具(2)上的模仁(3),所述模仁(3)内开设有型腔组,所述型腔组包括阵列设置的型腔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个进水端口(5)、两个出水端口(6)及开设于所述下模具(2)上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相较所述型腔组对角设置的主流道(7)及至少三条连通所述主流道(7)的支流道(8),各所述支流道(8)于水平面上垂直于所述主流道(7)设置,两个所述进水端口(5)分别连通所述主流道(7)的两端,两个出水端口(6)分别连通一所述支流道(8)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流道(8)分别为连通所述主流道(7)中部的第一支道(81)及分设于所述第一支道(81)两侧的各第二支道(82),则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汇流部(9),所述第一支道(81)与所述主流道(7)交汇于所述汇流部(9),两个所述出水端口(6)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道(8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口(5)及所述出水端口(6)均设置有阶梯槽(10),所述阶梯槽(10)内设置有密封圈(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7)与所述进水端口(5)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道(12),所述进水端口(5)高于所述主流道(7)的端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道(81)与所述出水端口(6)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道(13),所述出水端口(6)低于所述第一支道(81)的端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7)的两端均设置有分流角(14),两个所述分流角(14)分设于所述汇流部(9)的两侧,且所述分流角(14)分别朝向对应的所述进水端口(5)设置,所述分流角(14)的两端均设置有隔离片(15),所述隔离片(15)远离所述分流角(14)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支道(8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部(9)的底部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入的缓冲池(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部(9)设置有第一分流片(17),所述第一分流片(17)偏转设置将所述第一支道(81)分隔为两部分,第一支道(81)分隔后分别与一所述进水端口(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部(9)设置有“梭”形第二分流片(18),所述第二分流片(1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支道(81)的两侧内,所述第二分流片(18)具有分流面(19),所述分流面(19)朝向对应的所述进水端口(5)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封盖模具用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个进水端口、两个出水端口及开设于所述下模具上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相较所述型腔组对角设置的主流道及至少三条连通所述主流道的支流道,各所述支流道于水平面上垂直于所述主流道设置,两个所述进水端口分别连通所述主流道的两端,两个出水端口分别连通一所述支流道的两端。改善了相关技术中,模具内有多组待加工件时,井字形的散热腔难以覆盖中部的待加工件,部分待加工件散热不均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熊志锋,颜陈建,诸吉松,符根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立盛模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424技术公布日:2024/12/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89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