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29:15
本技术涉及运动相机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摄影摄像爱好者都习惯背着双肩背包带着相机出门户外采风,通常相机通过背带挂在脖子上,受力对象为脖子,如果将相机长时间挂在脖子上,脖子会很劳累,时间长了甚至使脖子弯曲变形。另外,将相机通过帽子戴在头上,同样也造成头部沉重,体验感差。
2、相关技术中,背包肩带夹子一般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用于将下夹板和上夹板连接的铰接杆以及用于固定的卡扣;通过在夹子的侧边设置的卡扣是弹性卡扣或者调档卡扣,可以调整夹子的夹持空间。
3、然而,上述的相关技术中,弹性卡扣位于夹子的侧边,弹性卡扣锁住平板后,背包肩带太厚,易崩开卡扣;背包肩带太薄,夹子夹在背包肩带上会滑动;弹性卡扣是弹性元件,会降低卡扣的稳定性,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背包肩带的夹持固定效果差,稳定性不佳,同时卡扣调节档位效果差,适用范围小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壳、第二壳、卡接结构、活动限位机构以及连接机构;所述活动限位机构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的一端铰接,所述卡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壳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所述卡接结构的另一端卡接所述第一壳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所述第二壳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所述活动限位机构,以使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
3、所述连接机构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
4、所述连接机构转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
5、可选地,连接机构不限于连接运动相机,也可连接雨伞、手表、照明装置等可穿戴装置。
6、可选地,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所述弹性机构,以使所述弹性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所述弹性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
7、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气囊缩放机构或压缩回弹机构。气囊缩放机构包括气囊和气囊缩放驱动器,气囊缩放驱动器与气囊连通,用于控制气囊的缩放空间。
8、优选的,所述压缩回弹机构包括硅胶压缩回弹机构或者海绵压缩回弹机构。
9、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机构接触所述夹持对象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弹性垫片。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壳包括呈凹槽状的第一壳本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壳本体内的多个第一限位柱、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盖板以及卡接杆;所述第二壳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一端铰接,所述卡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盖板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的周侧接触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卡接杆实现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壳包括呈凹槽状的第一壳本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壳本体内的多个第一限位柱、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盖板以及卡接杆;所述第二壳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一端铰接,所述卡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盖板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机构的周侧接触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卡接杆实现固定。
12、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件、夹持板、由所述夹持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延伸形成的侧壁、以及由所述侧壁弯折延伸间隔形成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夹持板平行设置;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侧壁接触于所述通孔,所述限位板接触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实现弹性限位。
13、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硅胶或海绵。
14、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柱,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柱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对应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柱。
15、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机构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壳接触所述夹持对象的一侧,以使所述防滑结构与所述第二壳对应设置。
16、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为均匀设置的多个球体件或呈阵列分布的条形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通过将所述活动限位机构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的一端铰接,所述卡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壳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所述卡接结构的另一端卡接所述第一壳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所述第二壳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所述活动限位机构,以使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或者转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壳远离所述第一壳的一侧。使得夹持装置夹持方便,固定效果好,稳固性高,夹持宽度根据背包带/皮带的宽度自适应可调,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1.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第二壳、活动限位机构、卡接结构以及连接机构;所述活动限位机构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卡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二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壳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所述卡接结构的另一端卡接所述第一壳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所述第二壳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所述活动限位机构,以使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所述活动限位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限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所述弹性机构,以使所述弹性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所述弹性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机构包括气囊缩放机构或压缩回弹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回弹机构包括硅胶压缩回弹机构或者海绵压缩回弹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机构接触所述夹持对象的一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弹性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呈凹槽状的第一壳本体、形成于所述第一壳本体内的多个第一限位柱、盖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盖板以及卡接杆;所述第二壳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一端铰接,所述卡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盖板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机构的周侧接触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所述卡接结构卡接于所述卡接杆实现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件、夹持板、由所述夹持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延伸形成的侧壁、以及由所述侧壁弯折延伸间隔形成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夹持板平行设置;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侧壁接触于所述通孔,所述限位板接触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实现弹性限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硅胶或海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第一壳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柱,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柱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对应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柱。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机构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壳接触所述夹持对象的一侧,以使所述防滑结构与所述第二壳对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均匀设置的多个球体件或呈阵列分布的条形板。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运动相机配件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壳、第二壳、卡接结构、活动限位机构以及连接机构;活动限位机构限位设置于第一壳,第二壳的一端与第一壳的一端铰接,卡接结构铰接于第二壳,第二壳的另一端抵接于卡接结构的一端,卡接结构的另一端卡接第一壳的另一端,以使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第二壳靠近第一壳的一侧接触活动限位机构,以使活动限位机构相对第一壳移动,进而改变活动限位机构相对第一壳的距离,以调整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在夹持对象时的夹持空间。本技术的自适应穿戴厚度的夹持装置的夹持方便,自适应调节穿戴厚度,适用范围广。技术研发人员:周逸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铭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6技术公布日:2024/12/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98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