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40:49
本发明涉及茶叶发酵,尤其涉及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俗称桂青种)及苍梧群体种茶树的鲜叶作为主要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毛茶。进而开始精制阶段:原料毛茶→拣剔筛分→拼配匀堆→冷水渥堆(30天以上)→复蒸包装(或压制成型)→晾置陈化→成品茶(紧压茶、散茶)。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发酵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渥堆时期,掌握到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发酵茶。
2、渥堆也就是六堡茶茶叶生产中的发酵步骤,现有的六堡茶一般采用冷水渥堆的方法进行发酵。但是现有的冷水渥堆由于内部茶叶与外界气体交换较少,导致内部茶叶发酵不足,茶叶的整体品质下降。同时,茶叶在发酵时会产热,内部茶叶由于与外界气体交换较少,因此若茶叶翻堆不及时,则容易出现“烧心”碳化的情况,造成茶叶的整体品质下降和部分茶叶的损耗浪费。
3、因此,需要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冷水渥堆茶叶发酵法容易出现内部茶叶与外界气体交换较少,导致内部茶叶发酵不足,茶叶的整体品质下降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内部茶叶容易出现“烧心”碳化的情况,造成茶叶的整体品质下降和部分茶叶的损耗浪费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包括:
3、第一步:根据发酵场地大小,将分级拼配好的的半成品茶叶平铺成一条一条的带状或者一个个小堆,然后按照茶叶的含水量和每个茶堆的重量计算出需要增加的水量,将需要增加的水喷洒到茶堆上并搅拌均匀,使茶堆发潮柔软;
4、第二步:将润水后的茶多个茶堆共同堆砌成高度为80-110厘米的长方形棱台茶堆,堆面上覆盖干燥洁净的粗布,将湿度计和温度计插入到长方形棱台茶堆内对茶叶进行观察,发酵的周期一般在30-60天;
5、第三步,每隔3-5天,需要对茶堆进行翻堆,且必须一次性翻完,在翻堆的过程中将茶堆的上下、内外、头尾位置的茶叶进行位置交换,在翻堆的过程中使用辅助装置在茶堆中辅助均匀放置竹筒进行引氧和促进发酵;
6、第四步,当茶叶发酵到30-45天时,从茶堆中取样评审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延长发酵时间,若发酵完成后,将茶堆摊开进行阴干,阴干好的茶叶置于蒸茶机或蒸笼上进行汽蒸;
7、第五步,将汽蒸好的茶叶趁热装入茶篓内压制成箩茶,或者转入特制模具中压制成紧压茶,等待茶叶温度下降至室温并且茶叶含水量下降至15%,将散茶和紧压茶转移至仓库进行晾置陈化。
8、优选的,第一步中,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3%-26%,喷洒水时需要使水化成雾状。
9、优选的,第三步中,当茶堆内部温度达到58-60℃时要进行翻堆,翻堆中面对结成块状的茶叶,需要进行人工打散。
10、优选的,第三步中,竹筒的摆放间距为35-50厘米,竹筒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竹筒上均匀阵列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直径为1-1.5厘米,通气孔之间的间距为3-5厘米,竹筒长度一般为1-1.2米。
11、优选的,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1-2次补水,将茶堆的含水量补充至23%-26%,发酵车间的温度为20-28℃,湿度为70%-80%。
12、优选的,第四步中,阴干茶叶采用室内开堆,堆高高度范围为15-30厘米,当茶叶含水量下降至16%-19%时,每2-3天开堆一次,当茶叶含水量下降至13%,即可进行分筛。
13、优选的,第五步内,仓库内的温度为20-28℃,湿度为50%-70%,陈化时长为6-12月。
14、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的辅助装置,包括升降支撑架、滚轮、横杆、角度调节装置、l形固定架、第一半圆辅助板、固定杆和套筒,所述滚轮转动安装在升降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横杆两端分别与升降支撑架的顶端连接,多个所述l形固定架通过螺栓阵列套装在横杆上,所述横杆横截面形状为非回转体,所述第一半圆辅助板一端转动安装在l形固定架远离横杆的一端,所述套筒固定安装在第一半圆辅助板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杆一端转动安装在l形固定架上,且固定杆与第一半圆辅助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套筒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截面形状为非回转体,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固定安装在升降支撑架上,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输出端与固定杆连接。
15、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半圆辅助板,所述第二半圆辅助板一端通过扭簧与所述第一半圆辅助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扭簧使得第二半圆辅助板和第一半圆辅助板持续结合成圆环。
16、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壳体、转动把手、蜗轮、蜗杆和转轴,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撑架上,所述蜗杆转动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转动把手贯穿壳体且与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与固定杆连接,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与蜗杆配合的蜗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在进行茶叶发酵翻堆的过程中在茶堆内埋入竹筒,竹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可以增加茶堆内部与外界气体交换量,从而增加茶堆内部的氧气含量,使得茶堆内外微生物可以快速生长,保证茶堆的整体发酵程度均匀。同时竹筒还能控制茶堆内部温度,避免茶叶发酵时快速升温导致茶叶容易“烧心”碳化的情况出现。
19、2.本发明的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可以让茶叶发酵更加完全,竹筒可以降低茶叶的渥堆气味,同时竹筒还能补充氧气,平衡水分,抑制杂菌生长,促进茶叶再次发酵,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醇味。
20、3.本发明通过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的辅助装置,在将竹筒埋入茶堆的过程中对竹筒进行辅助定位,保证竹筒之间的间距和竹筒的倾斜角度的统一,保证了竹筒的换气和散热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茶叶翻堆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3%-26%,喷洒水时需要使水化成雾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当茶堆内部温度达到58-60℃时要进行翻堆,翻堆中面对结成块状的茶叶,需要进行人工打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竹筒的摆放间距为35-50厘米,竹筒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竹筒上均匀阵列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直径为1-1.5厘米,通气孔之间的间距为3-5厘米,竹筒长度为1-1.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1-2次补水,将茶堆的含水量补充至23%-26%,发酵车间的温度为20-28℃,湿度为7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阴干茶叶采用室内开堆,堆高高度范围为15-30厘米,当茶叶含水量下降至16%-19%时,每2-3天开堆一次,当茶叶含水量下降至13%,即可进行分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内,仓库内的温度为20-28℃,湿度为50%-70%,陈化时长为6-12月。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支撑架(1)、滚轮(2)、横杆(3)、角度调节装置、l形固定架(4)、第一半圆辅助板(5)、固定杆(6)和套筒(7),所述滚轮(2)转动安装在升降支撑架(1)的底部,所述横杆(3)两端分别与升降支撑架(1)的顶端连接,多个所述l形固定架(4)通过螺栓阵列套装在横杆(3)上,所述横杆(3)横截面形状为非回转体,所述第一半圆辅助板(5)一端转动安装在l形固定架(4)远离横杆(3)的一端,所述套筒(7)固定安装在第一半圆辅助板(5)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杆(6)一端转动安装在l形固定架(4)上,且固定杆(6)与第一半圆辅助板(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6)和套筒(7)为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6)截面形状为非回转体,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固定安装在升降支撑架(1)上,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输出端与固定杆(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半圆辅助板(8),所述第二半圆辅助板(8)一端通过扭簧与所述第一半圆辅助板(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扭簧使得第二半圆辅助板(8)和第一半圆辅助板(5)持续结合成圆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壳体(9)、转动把手(10)、蜗轮(11)、蜗杆(12)和转轴(13),所述壳体(9)安装在所述升降支撑架(1)上,所述蜗杆(12)转动安装在壳体(9)内,所述转动把手(10)贯穿壳体(9)且与蜗杆(12)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13)转动安装在壳体(9)内,所述转轴(13)靠近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延伸至壳体(9)外与固定杆(6)连接,所述转轴(13)上安装有与蜗杆(12)配合的蜗轮(11)。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地式竹筒引氧发酵法及其辅助装置,涉及茶叶发酵技术领域,第一步:将分级拼配好的的半成品茶叶平铺成一条一条的带状,将需要增加的水喷洒到茶堆上并搅拌均匀;第二步:将润水后的茶多个茶堆共同堆砌成高度为80‑110厘米的长方形棱台茶堆,堆面上覆盖干燥洁净的粗布;第三步,每隔3‑5天,需要对茶堆进行翻堆,在翻堆的过程中在茶堆中均匀放置竹筒进行引氧和促进发酵;第四步,当茶叶发酵到30‑45天时,从茶堆中取样评审测试,若发酵完成后,将茶堆摊开进行阴干,阴干好的茶叶置于蒸茶机或蒸笼上进行汽蒸。解决了现有的冷水渥堆茶叶发酵法容易出现内部茶叶与外界气体交换较少,导致内部茶叶发酵不足,茶叶的整体品质下降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赖锦中,李丽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上品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01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