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  正文

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47:25

本发明涉及生态鱼缸,尤其涉及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鱼缸养鱼在人们生活中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是家庭、办公室等生活室内场所中用于美化居室的常见摆放物及装饰品,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休闲观赏及美化生活的摆放品。鱼缸养鱼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好处:1、回归自然,美化环境;2、缓解疲劳,陶冶情操;3、天然加湿,节能省电;4、老有所乐,幼有所学,还兼具象征吉祥和富裕等文化因素。

2、但由于室内鱼缸生态养鱼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文献报道等文件指导,人们在市场购买成套的鱼缸,在鱼缸养鱼过程中比较随性,鱼缸中养殖的多为金鱼、锦鲤、孔雀鱼等观赏性鱼类,放置一些仿生绿草、造景摆件等,即使通过种植环种植一些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也多从植物外观方面考虑,基本不考虑鱼类的滤食能力、水生植物复氧能力、底栖生物分解能力等因素,另外鱼食不定期、不定量随意投喂,人为过度干预使得鱼缸的水生态系统平衡无从谈起。

3、室内鱼缸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针对养殖过程中投喂过量饲料、鱼类产生的粪便、水生植物衰亡等产生的沉积物,通常借助鱼缸自动过滤装置对水体进行净化,但若不及时清洗或更换滤料,会致使后期水质持续变差、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最后只能依靠人工手动清洗鱼缸、更换水体。

4、由于水生态系统理念的缺乏,室内鱼缸养殖单单追求视觉景观效果,功能相对比较单一,且养殖过程中过于依赖人工对其进行管理,造成体力和资源的双重浪费。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可有效解决目前室内鱼缸功能相对单一,养殖过程中过度依赖人工管理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a. 在鱼缸本体内自下而上铺设营养基质、固定基质,再在固定基质上随机放置鹅卵石;

4、b. 向鱼缸本体内缓慢注入晾晒5-7d的清水,水位至鱼缸顶部10cm;

5、c. 在营养基质和固定基质空隙内栽种沉水植物,在鱼缸本体水表面栽种漂浮植物;

6、d. 将杀菌灯带通过卡槽支架棚架于鱼缸本体顶部,杀菌灯带连续光照2-3d,使初期水生态系统稳定;

7、e. 在鱼缸本体投放底栖生物黑壳虾、静水椎实螺和鱼,构建水生态系统;

8、f. 在鱼缸本体内增设集曝气、循环、净化于一体的过滤曝气装置,过滤曝气装置通过橡胶垫片吸附于鱼缸本体池壁,以防止后期鱼缸本体内污物过多,鱼粪便中产生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增长无法控制。

9、进一步地,所述的营养基质为水草泥,水草泥粒径3~6mm,铺设厚度4-5cm;固定基质为雨花彩石,雨花彩石粒径5~10mm,铺设厚度4-5cm;鹅卵石为多色鹅卵石,鹅卵石粒径3-8cm,随机摆设,为生物创造多生境条件。

10、所述的沉水植物为易于生物滤食的金鱼藻、绿菊或复氧能力强的菹草中的一种或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栽种密度为9~25丛/m2、5~15芽/丛。

11、所述的漂浮植物为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易于生物滤食的红毛丹,栽种密度10~25丛/m2、10~15芽/丛。

12、所述的底栖生物黑壳虾体长2.5-3cm,投放密度为20~40只/m2,静水椎实螺投放密度为6~12个/m2。

13、所述的鱼为观赏性高、滤食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的锦鲤、鲢鱼、鳙鱼或清道夫中的两种或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投放密度为30尾/m2,每尾重量4~10g。

14、所述的杀菌灯带具有杀菌和模拟太阳光双重属性,为水生植物提供光能,每天光照时间不低于6h,通过卡槽支架棚架于鱼缸本体顶部,并可沿鱼缸本体侧壁顶部滑动。

15、所述的过滤曝气装置兼具曝气、循环、净化三重功能,过滤曝气装置包括本体、过滤柱和曝气调节软管,本体内装有水泵,本体侧边装有橡胶垫片和与水泵出水口相连通的增氧口,本体下部装有与水泵进水口相连通的过滤柱,过滤柱内由下至上依次装填有过滤棉、沸石和陶粒,过滤柱下部的滤水罩内装有过滤棉,本体顶部装有与水泵进气口相连通的曝气调节软管,曝气调节软管上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增氧口的出气量。

16、本发明构建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集水族景观、水质净化、水生态系统平衡于一体,构造简单,功能多重,使用灵活,系统稳定性、持久性更好,鱼缸内水体始终清澈透明,ph、nh3-n、do等水质指标常年保持稳定,无需人工手动清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基质(2)为水草泥,水草泥粒径3~6mm,铺设厚度4-5cm;固定基质(3)为雨花彩石,雨花彩石粒径5~10mm,铺设厚度4-5cm;鹅卵石(4)为多色鹅卵石,鹅卵石粒径3-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5)为易于生物滤食的金鱼藻、绿菊或复氧能力强的菹草中的一种或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栽种密度为9~25丛/m2、5~15芽/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植物(6)为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易于生物滤食的红毛丹,栽种密度10~25丛/m2、10~15芽/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栖生物黑壳虾(7)体长2.5-3cm,投放密度为20~40只/m2,静水椎实螺(8)投放密度为6~12个/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9)为观赏性高、滤食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的锦鲤、鲢鱼、鳙鱼或清道夫中的两种或按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投放密度为30尾/m2,每尾重量4~10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灯带(10)具有杀菌和模拟太阳光双重属性,为水生植物提供光能,每天光照时间不低于6h,通过卡槽支架(11)棚架于鱼缸本体(1)顶部,并可沿鱼缸本体(1)侧壁顶部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曝气装置(12)兼具曝气、循环、净化三重功能,过滤曝气装置(12)包括本体(12-7)、过滤柱(12-2)和曝气调节软管(12-9),本体(12-7)内装有水泵(12-8),本体(12-7)侧边装有橡胶垫片(12-1)和与水泵(12-8)出水口相连通的增氧口(12-11),本体(12-7)下部装有与水泵(12-8)进水口相连通的过滤柱(12-2),过滤柱(12-2)内由下至上依次装填有过滤棉(12-4)、沸石(12-5)和陶粒(12-6),过滤柱(12-2)下部的滤水罩(12-3)内装有过滤棉(12-4),本体(12-7)顶部装有与水泵(12-8)进气口相连通的曝气调节软管(12-9),曝气调节软管(12-9)上装有调节阀(12-10),通过调节阀(12-10)控制增氧口(12-11)的出气量。

技术总结一种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鱼缸本体内自下而上铺设营养基质、固定基质,再在固定基质上放置鹅卵石;b.向鱼缸本体内缓慢注入清水;c.在营养基质和固定基质空隙内栽种沉水植物,在鱼缸本体水表面栽种漂浮植物;d.将杀菌灯带通过卡槽支架棚架于鱼缸本体顶部,连续光照;e.在鱼缸本体投放底栖生物黑壳虾、静水椎实螺和鱼;f.在鱼缸本体内增设过滤曝气装置。本发明构建的室内鱼缸的水生态系统集水族景观、水质净化、水生态系统平衡于一体,构造简单,功能多重,使用灵活,系统稳定性、持久性更好,鱼缸内水体始终清澈透明,水质指标常年保持稳定,无需人工手动清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研发人员:陈涛,高玮,尹敏敏,梁静,张灿,靖中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09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