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0:31:33

本技术涉及给药装置,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

背景技术:

1、妇科疾病是影响女性患者健康的首要原因,大多数女性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容易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目前针对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治疗主要为阴道栓剂,具体是将栓剂塞入女性病患处,进行治疗,因此,栓剂的塞入装置较为重要。

2、现有的给药栓在进行上药的过程中,难以对送药深度进行控制,不能够实现精准的给药,影响药物的实际治疗效果,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包括给药管,所述给药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助推件,给药管的外圈套设有挡盘,给药管的顶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卡扣安装有两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底部与挡盘的顶部通过活动杆连接。

3、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杆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卡扣组件,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与卡扣组件相适配的卡孔。

4、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底部与活动杆的顶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挡盘的顶部铰接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框内壁的两侧均设有可在滑槽内部滑动的滑块。

6、优选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框顶板上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端通过升降板连接有与卡孔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升降板和支撑框之间连接有套设在升降杆外圈的弹簧。

7、优选的:每组所述卡扣组件均设有两组弹簧和升降杆,两组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连接有同一拉板。

8、优选的:所述给药管上设有刻度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在给药管表面滑动的挡盘,能够方便限制给药管的送入深度,方便患者对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等药物的使用,通过设置滑动件、活动杆和支撑杆,能够方便使用人员快速调节挡盘的位置。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升降杆带动升降板和卡块移动,能够方便在支撑杆的表面滑动支撑框,升降板在移动的同时可带动弹簧伸缩,方便对挡盘位置的快速调节,给药栓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实际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包括给药管(1),所述给药管(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助推件(2),其特征在于:给药管(1)的外圈套设有挡盘(3),给药管(1)的顶端设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表面卡扣安装有两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底部与挡盘(3)的顶部通过活动杆(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杆(4)的表面支撑框(6),所述支撑框(6)内位于支撑杆(4)的顶部安装有卡扣组件,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与卡扣组件相适配的卡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6)的底部与活动杆(5)的顶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杆(5)的底端与挡盘(3)的顶部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支撑框(6)内壁的两侧均设有可在滑槽(8)内部滑动的滑块(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框(6)顶板上的升降杆(10),所述升降杆(10)的底端通过升降板(11)连接有与卡孔(7)相适配的卡块(12),所述升降板(11)和支撑框(6)之间连接有套设在升降杆(10)外圈的弹簧(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扣组件均设有两组弹簧(13)和升降杆(10),两组所述升降杆(10)的顶端连接有同一拉板(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管(1)上设有刻度线(15)。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给药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的双生物蛋白给药栓,包括给药管,所述给药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助推件,给药管的外圈套设有挡盘,给药管的顶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卡扣安装有两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底部与挡盘的顶部通过活动杆连接,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杆的表面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位于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卡扣组件,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与卡扣组件相适配的卡孔,所述支撑框的底部与活动杆的顶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挡盘的顶部铰接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给药栓在进行上药的过程中,难以对送药深度进行控制,不能够实现精准的给药,影响药物的实际治疗效果,不利于人们使用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利,陈腾,伍懋男,孙沁沐,胡翠萍,缑青霞,李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创星元(陕西)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202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874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