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12 10:39:07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1989年,yumita等人首次发现,在超声辐射下,血卟啉对小鼠肉瘤以及大鼠腹水肝癌细胞的损伤作用会增强。后续人们又发现,多种光敏剂、部分天然产物和一些无机材料均能在超声辐照下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果。于是,基于上述研究的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therapy,sdt)诞生了。该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波的强穿透能力,将超声能聚焦于肿瘤处,以激活附近的声敏剂,并使其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抗肿瘤效果。

2、在声动力疗法中,进入体内的氟碳化合物等声敏剂会穿过血管内皮到达肿瘤处,此时利用声波能量诱导声液滴气化(acoustic droplet vaporization,adv)现象的发生,使液体形态的声敏剂内部出现气泡。而后,随着声波作用诱导的声敏剂振动,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气泡不断生长,粒径不断增大,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最终气泡崩溃,对肿瘤细胞膜造成物理损伤,达到治疗效果。

3、现有声敏剂发挥作用常基于肿瘤血管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即,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等特定大小的大分子物质更容易渗透进入肿瘤组织并长期滞留的特点,使其在肿瘤部位发生积聚。然而,这种被动聚集方式尤其依赖于体内微环境,导致声敏剂在肿瘤处的聚集效率较低,影响了药物在肿瘤深部的高效富集,导致药物抗肿瘤疗效低,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将靶向肿瘤的l19抗体偶联至可发生液气相变的纳米液滴表面,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抗肿瘤疗效的声敏剂。

2、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s1、合成具有磷脂、含聚乙二醇链的磷脂衍生物、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羧基交连物和ir780的膜状脂质壳;s2、水化所述膜状脂质壳,获得脂膜水化液;s3、向所述脂膜水化液中加入全氟戊烷,获得纳米液滴;和s4、将l19抗体偶联至所述纳米液滴上,获得所述声敏剂。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包括,s11、溶解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所述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羧基交连物和所述ir780,获得第一混合液;和s12、蒸发所述第一混合液,获得所述膜状脂质壳。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还包括,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胆固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中,所述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所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所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羧基交连物、所述胆固醇和所述ir780的摩尔比为6:1:1:2:2。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s31、以1:12-13的体积比混合所述全氟戊烷和所述脂膜水化液,获得第二混合液;和s32、对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超声分散,获得所述纳米液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2中,所述超声分散的功率为40-60w、持续时间为3-5s、间隔时间为3-5s且分散总时长为5-10min。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包括,s41、混合所述l19抗体、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胺,获得活化的l19抗体;s42、向所述纳米液滴中加入所述活化的l19抗体,获得第三混合液;和s43、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离心处理,获得所述声敏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1中,所述l19抗体的浓度为90-110μg/ml。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1中,所述l19抗体、所述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和所述n-羟基琥珀酰胺的质量比为1:30:30。

1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声敏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所提供的声敏剂表面偶联有l19抗体,可以靶向纤维连接蛋白的b结构域,即ed-b,提高了声敏剂的肿瘤靶向性,使其可以主动聚集并有效积累在肿瘤部位,特别是在肿瘤深部高效富集,提高了药物抗肿瘤疗效。

15、(2)本发明所提供的声敏剂包裹有全氟戊烷,在未用超声激活时,该声敏剂呈现为稳定的纳米液滴,在超声激活时,通过超声波诱导液滴蒸发效应,声敏剂会被激发转变为微米级气泡,进而破坏肿瘤血管内皮间隙,使血管内皮间隙变大,导致在血液循环中的声敏剂更多地进入到血管周边的肿瘤组织内,并由血管周边的肿瘤组织进入到肿瘤深部,提高了药物抗肿瘤疗效。

16、(3)本发明所提供的声敏剂表面具有ir780,一方面可以促进声敏剂由血管周边的肿瘤组织向肿瘤深部扩散,另一方面,当被超声激活时,还可以产生活性氧,导致细胞毒性,提高药物抗肿瘤疗效。

技术特征:

1.一种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还包括,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胆固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所述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所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所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羧基交连物、所述胆固醇和所述ir780的摩尔比为6:1:1: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所述超声分散的功率为40-60w、持续时间为3-5s、间隔时间为3-5s且分散总时长为5-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中,所述l19抗体的浓度为90-110μg/m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中,所述l19抗体、所述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和所述n-羟基琥珀酰胺的质量比为1:30:30。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声敏剂。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声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L19抗体偶联至可发生液气相变的纳米液滴表面,获得了一种具有高抗肿瘤疗效的声敏剂。一方面,由于该声敏剂可靶向肿瘤ED‑B纤维粘连蛋白,因此药物可以主动聚集并有效积累在肿瘤部位;另一方面,该声敏剂负载有PFP,使得其在超声辐照下可以产生液气相变和空化效应,扩大肿瘤血管内皮间隙,进而提高了声敏剂进入肿瘤组织的概率;此外,该声敏剂负载的I R780可以在超声条件下产生活性氧,进一步增强纳米液滴对肿瘤的声动力治疗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曹敬,孙立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人民医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883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