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纺织皮革,织造制品制作工具,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技术处理方法 > 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4:39:54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洗衣机逐步向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兼备清洗和烘干功能的洗烘一体机广泛受到用户喜爱。

2、洗烘一体机通常包括清洗装置和除湿装置,清洗装置内的从潮湿空气可被带动进入到除湿装置内进行除湿,进而降低清洗装置内空气的湿度,实现对清洗装置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3、但由于洗衣机的体积限制,除湿装置的体积不宜过大,导致现有除湿装置内的气体通道较为狭窄,进而导致进气量较小、风阻较大,影响了烘干性能,烘干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能够增大除湿装置内的气体量,提高烘干性能和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过流通道和除湿腔,所述过流通道与所述除湿腔的进气口相连通,以使气体能够经由所述过流通道进入到所述除湿腔内,所述除湿腔的进气口处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向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凹陷,以使所述除湿腔的进气口的过流截面积大于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截面积。

3、可选的,所述凹槽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除湿腔内。

4、可选的,所述凹槽包括沿过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导流面、底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分别与所述底面呈钝角设置。

5、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或弧面。

6、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过流通道内。

7、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扣合,所述过流通道和所述除湿腔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

8、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除湿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除湿腔,所述第一除湿腔与所述第二除湿腔对应设置,以形成所述除湿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在第二除湿腔的入口处。

9、可选的,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朝向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凸起有一体形成的分隔部,以在所述壳体内至少分隔出所述除湿腔。

10、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相接触或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之间设有间隙。

11、可选的,所述分隔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分隔单元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分隔单元,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至少分隔为除湿腔和再生区。

12、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隔单元沿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径向延伸且沿周向排布,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分隔出第一除湿腔和再生模块安装部;

13、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分隔单元沿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径向延伸且沿周向排布,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分隔出第二除湿腔和再生区;

14、所述第一除湿腔与所述第二除湿腔在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轴向上对应设置,以形成所述除湿腔;所述再生模块安装部与所述再生区在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轴向上对应设置。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隔单元包括沿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的分隔凸台,所述第二分隔单元包括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的分隔肋条,所述分隔凸台与所述分隔肋条一一对应设置。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分隔凸台上朝向所述除湿腔的壁面为分隔面,所述分隔面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段向所述排气口倾斜。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分隔单元为两个,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的所述分隔面为平面,靠近所述排气口的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的所述分隔面沿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径向延伸为曲面,且靠近排气口的一段向所述排气口弯曲。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单元的所述分隔肋条垂直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设置。

19、可选的,所述第二分隔单元为两个,靠近所述进气口的所述第二分隔单元的所述分隔肋条呈直线延伸,靠近所述排气口的所述第二分隔单元的所述分隔肋条沿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径向呈折线延伸,且折线所呈的尖角朝向所述除湿腔内。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件朝向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凸出,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分隔出第一过渡区。

21、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导流件朝向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凸出,以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分隔出第二过渡区;

22、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在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轴向上对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第二过渡区在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轴向相对,以形成过渡区。

23、可选的,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除湿腔内。

24、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另一端朝向所述排气口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另一端朝向所述排气口呈直线延伸。

25、可选的,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用于带动气体流入至所述壳体内,所述循环风机包括风机壳体;

26、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风机壳体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27、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延面,所述风机壳体包括第二外延面,所述第一外延面与所述第二外延面之间夹设有密封件。

28、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延面与所述第二外延面平行设置且相叠置。

29、可选的,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延面的外壁上,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延面的内壁上。

30、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延面的外壁和/或所述第二外延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

31、可选的,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吸湿排湿构件,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凸出,且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相抵接。

32、可选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轴向上的端面相抵接。

33、可选的,所述吸湿排湿构件包括吸附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驱动部件相抵接;所述壳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

34、可选的,所述抵接部包括多个抵接单元,多个所述抵接单元沿所述吸湿排湿构件的周向排布。

35、可选的,所述抵接单元为凸起或滚动件。

36、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的烘干模组。

37、有益效果

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烘干模组和衣物处理设备,其中烘干模组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除湿腔,能够为吸湿部件通过工作位置,进而实现吸附潮湿气体,达到烘干效果。通过壳体内设置过流通道,能够为潮湿气体进入除湿腔提供路径。通过在除湿腔的进气口处的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凹槽,进而可使除湿腔的进气口的过流截面积大于过流通道的过流截面积,相较于现有的烘干模组,在不扩大烘干组件所占用的空间的基础上,可增大除湿腔的进气口处的过流截面积,进而提升了进气量,减小了风阻,使得烘干性能得到提升,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97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