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5:29

本技术涉及锚固结构的,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地下室的深度越来越大,地下室抗浮问题越来越普遍。随着《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的执行,对抗浮构件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抗拔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例如公开号“cn113550348a”,公开了“陆上大板式基础锚杆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风机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承台,所述混凝土结构承台外侧面上铺设钢筋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结构承台外侧面上开设若干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预应力锚杆,所述预应力锚杆一端插入所述孔洞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中,所述孔洞与所述预应力锚杆之间的孔隙注入使预应力锚杆与所述混凝土结构承台和钢筋混凝土层粘结的灌浆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在顶部预留了很多张拉孔,在张拉预应力筋之后还需要用混凝土进行二次封堵,耽误工期,且二次浇筑会留下渗水隐患,后期也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耽误工期,存在渗水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能够通过传递组件将预应力传递给承台,同时能够避免在承台上开设通孔,保证了承台的完整性,同时解决了渗水隐患,并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有桩体,所述桩体上方连接有承台,所述桩体上连接有预应力筋,所述桩体顶部上放置有传递组件,所述传递组件上方设置有锚具组件,所述传递组件包括有预留穿孔,所述预应力筋包括有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穿过预留穿孔与锚具组件连接,所述传递组件与锚具组件均设置在承台内部。桩体设置在承台的下方,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桩体进行建造,同时在桩体内部预留一个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向上显露出部分,显露出的部分为连接部,埋藏在桩体内部的为固定部,等到桩体的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将表面抹平同时将传递组件通过预留穿孔套在预应力筋的外侧,随后通过锚具组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锁定,随后浇筑承台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预应力便会通过传递组件传递给承台,从而达到锚固效果;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先锚固再浇筑承台的效果,因此承台的完整性较好,能够避免在承台的顶部再开设孔洞,因此也避免了二次浇筑的繁琐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解决了后续的渗水隐患,保证承台表面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同时通过传递组件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传递给承台和桩体,提高连接强度。

4、作为优选,所述传递组件包括有下板,所述下板与桩体顶部抵接,所述下板远离桩体一侧连接有若干竖肋,所述竖肋远离下板一侧连接有上板。传递组件包括有下板、上板、和设置在下板上板之间的多个竖肋,预应力能够通过上板传递给竖肋,并通过竖肋传递给下板,从而传递给桩体,同时预应力能够通过上板直接传递给承台,从而达到锚固效果。

5、作为优选,所述上板和下板上均设置有板预留孔,所述竖肋环形排列,各个竖肋之间形成有中间腔,所述中间腔与两个板预留孔形成预留穿孔。通过将竖肋环形排列与上板、下板上的板预留孔组成了预留穿孔,从而能够使得预应力筋穿过,其中优选地,下板上的板预留口与预应力筋间隙配合,从而方便对传递组件进行精准定位安装,同时由于竖肋环形排列,并且竖肋之间留有中间腔,因此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快速填充,最大程度保证了上板与承台之间的接触面积。

6、作为优选,在所述传递组件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竖肋所围的横截面积小于上板和下板的横截面积,所述传递组件呈束腰结构。通过设置成束腰结构,能够使得上板与下板更好地传递预应力,提高预应力的传递效果以及传递均匀性。

7、作为优选,各个相邻所述竖肋之间设置有环板。在竖肋上设置环板能够提高各个竖肋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竖肋的承载能力,同时提高竖肋的传递预应力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且由于环板连接了各个竖肋,能够节省竖肋的截面,从而方便承台钢筋穿过,并且环板的设置使得各个竖肋之间留有间隙,方便在浇筑承台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快速填充。

8、作为优选,各个所述竖肋绕预留穿孔环形排列,各个所述环板呈扇形结构。竖肋沿着预留穿孔环形排列,在竖肋之间的环板则成扇形结构,从而能够提高承载能力,并且提高竖肋在径向方向上的抗压性,并且扇形结构能够避免对预应力筋产生干涉。

9、作为优选,沿所述传递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竖肋的两端上设置有支撑筋位,所述支撑筋位分别抵接上板和下板。在竖肋的端部上设置的支撑筋位能够对上板和下板进行有效支撑,提高了支撑面积,保证了预应力的传递稳定性,同时减少上板与下板上的应力集中,保证上板与下板在传递预应力过程中的结构强度。

10、作为优选,所述锚具组件包括有设置在传递组件顶部的垫板,所述垫板远离传递组件一侧设置有锚具件,所述锚具件与预应力筋连接。通过设置垫板来提高锚具件与上板之间的适应性,保证锚具件的放置平稳,垫板能够提高锚具件的放置面积,从而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预应力效果,锚具件与预应力筋进行连接,从而张拉锁定预应力。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通过将传递组件、锚具组件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后对承台进行浇筑,从而将传递组件与锚具组件设置在承台内部,从而节省了施工时间,并且能够对承台以及桩体进行预应力传递,并且避免了在承台上开孔,不会留下渗水隐患;

13、(2)通过在竖肋上设置环板,使得各个竖肋之间留有间隙,提高填充质量,同时能够加强竖肋的承载性能以及稳定性,并且节约竖肋的截面,从而避免对承台钢筋穿过产生影响;

14、(3)将传递组件整体设置成束腰结构,从而能够提高传递组件的传递预应力效果,尤其是通过上板将预应力传递给承台的部分,由于设置成束腰结构以及中间腔的存在,使得上板与承台的接触面积更大。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有桩体(1),所述桩体(1)上方连接有承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上连接有预应力筋(3),所述桩体(1)顶部上放置有传递组件(4),所述传递组件(4)上方设置有锚具组件(5),所述传递组件(4)包括有预留穿孔(41),所述预应力筋(3)包括有固定部(31)和连接部(32),所述固定部(31)与桩体(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2)穿过预留穿孔(41)与锚具组件(5)连接,所述传递组件(4)与锚具组件(5)均设置在承台(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组件(4)包括有下板(42),所述下板(42)与桩体(1)顶部抵接,所述下板(42)远离桩体(1)一侧连接有若干竖肋(43),所述竖肋(43)远离下板(42)一侧连接有上板(44)。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4)和下板(42)上均设置有板预留孔(45),所述竖肋(43)环形排列,各个竖肋(43)之间形成有中间腔(46),所述中间腔(46)与两个板预留孔(45)形成预留穿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递组件(4)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竖肋(43)所围的横截面积小于上板(44)和下板(42)的横截面积,所述传递组件(4)呈束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相邻所述竖肋(43)之间设置有环板(47)。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竖肋(43)绕预留穿孔(41)环形排列,各个所述环板(47)呈扇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递组件(4)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竖肋(43)的两端上设置有支撑筋位(431),所述支撑筋位(431)分别抵接上板(44)和下板(42)。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组件(5)包括有设置在传递组件(4)顶部的垫板(51),所述垫板(51)远离传递组件(4)一侧设置有锚具件(52),所述锚具件(52)与预应力筋(3)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有桩体,所述桩体上方连接有承台,所述桩体上连接有预应力筋,所述桩体顶部上放置有传递组件,所述传递组件上方设置有锚具组件,所述传递组件包括有预留穿孔,所述预应力筋包括有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桩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穿过预留穿孔与锚具组件连接,所述传递组件与锚具组件均设置在承台内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传递装置,能够通过传递组件将预应力传递给承台,同时能够避免在承台上开设通孔,保证了承台的完整性,同时解决了渗水隐患,并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卢云军,陈伟伟,胡世强,谢振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研发日:20230920技术公布日:2024/6/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88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