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31:08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河流沿线存在诸多年份久远的重力式防洪墙,该类重力式防洪墙多为俯斜式墙背结构,材质主要为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利用自身重力抵挡墙后土体压力,墙身断面较大且安全富余系数小,在多年的使用下已与所防护的场地形成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防洪墙的运行工况也发生着较大变化,例如为保障城市安全需要提高防洪标准,或因修建水库大坝导致防洪水位抬高等,致使现状防洪墙无法满足要求,亟需整治。
2、对于这类防洪墙整治,不仅需要加高以满足现状防洪标准,还需要加固以提高防洪墙的安全性,确保其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求。因年代久远,既有防洪墙往往存在较多病害隐患、安全稳定情况难以确定、易受施工扰动等,给防洪墙整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整治方法有:
3、方法一,直接拆除重建。该方法可以直接排除既有防洪墙的病害,在原有防洪墙墙址新建满足现状需求的防洪墙,然而该方法对于高度较大的防洪墙而言,拆除后需对墙后填土进一步放坡来确保墙后填土稳定。该方法对施工场地范围要求较高,往往墙后场地上已有建筑物制约拆除工作和放坡,导致该方法实际实施难度大,施工中对墙后场地及场地上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大,需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场地安全,导致重建费用较高。
4、方法二,在既有防洪墙外侧新建防洪墙。该方法可避免对既有防洪墙及其防护场地的扰动,但占用较大河道行洪断面,导致防洪墙基础大部分位于水下,涉水施工难度增加;另外,因未考虑既有防洪墙结构的防护作用,导致新建防洪墙不经济,工程费用高。
5、因此,基于目前的防洪墙整治工作中存在的施工和技术局限性,导致实际实施中难以满足工程需要,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的问题,最大程度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并克服施工场地限制、行洪断面占用大、涉水施工难度高和工程费用高等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防洪墙各工况验算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小加固断面,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能最大程度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的迎水面与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背水面相贴合并连接在一起;新建衡重式防洪墙包括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上墙身,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相贴合并连接在一起形成衡重台整体结构;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底面高程不低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的底面高程;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台背处设置有回填料;位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上方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拆除部分由回填料代替。
4、优选地,回填料的顶部设置有排水沟和硬化场地,排水沟设置在新建衡重式防洪墙和硬化场地的连接处,硬化场地与既有场地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5、优选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块石护脚。
6、优选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顶部设置有防浪墙,防浪墙的高度根据实际波浪爬高确定。
7、优选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的顶部及墙身间隔设置有排水孔。
8、优选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之间采用锚筋进行连接。
9、优选地,锚筋呈梅花状布置。
10、优选地,回填料为砂卵石。
11、优选地,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2、优选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上墙身的顶面高程根据设计洪水位确定。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加高加固结构将既有防洪墙的一部分纳入衡重式防洪墙衡重台部分考虑,实施时仅施工外侧新建衡重式防洪墙部分,有效减小了结构断面面积,进而减小了河道占用、涉水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15、2.通过在既有防洪墙外侧新建加高加固结构能够实现不影响既有防洪墙稳定,且不影响既有场地内现状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
16、3.本实用新型加高加固结构采用衡重式的设计断面可通过台背回填实现增大所防护场地的面积,增加场地使用效益。
17、4.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可用于基础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满足防洪墙地基承载力的同时可实现基础深度不超过既有防洪墙基础,确保了既有防洪墙基础在外侧加固加高结构施工时的安全稳定。
18、5.本实用新型采用块石护脚,可防止因新建加高加固结构基础深度不超过既有防洪墙,埋置深度较小而导致河道中水流对基础的直接冲刷,进一步确保了加固加高结构的安全性,且块石护脚在水中容易施工。
19、综上,本实用新型可在诸多不利条件下实施,实现了在既有防洪墙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和加固,克服了施工场地限制、行洪断面占用大、涉水施工难度高和工程费用高等困难,具有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和效益明显的优点,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1.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所述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的迎水面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的背水面相贴合并连接在一起;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包括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4)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上墙身(5),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4)与所述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相贴合并连接在一起形成衡重台整体结构;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面高程不低于所述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的底面高程;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的台背处设置有回填料(6);位于所述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上方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拆除部分(16)由所述回填料(6)代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料(6)的顶部设置有排水沟(7)和硬化场地(8),所述排水沟(7)设置在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和所述硬化场地(8)的连接处,所述硬化场地(8)与既有场地(9)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的迎水面一侧设置有块石护脚(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2)的顶部设置有防浪墙(11),所述防浪墙(11)的高度根据实际波浪爬高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4)的顶部及墙身间隔设置有排水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4)与所述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1)之间采用锚筋(12)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12)呈梅花状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料(6)为砂卵石。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上墙身(5)的顶面高程根据设计洪水位确定。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既有重力式防洪墙加高加固结构,其包括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新建衡重式防洪墙包括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和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上墙身,新建衡重式防洪墙下墙身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相贴合并连接在一起形成衡重台整体结构;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底面高程不低于既有重力式防洪墙留置部分的底面高程;新建衡重式防洪墙的台背处设置有回填料。本技术实现了在既有防洪墙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和加固,克服了施工场地限制、行洪断面占用大、涉水施工难度高和工程费用高等困难,具有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和效益明显的优点,适合广泛推广使用。技术研发人员:郭庆康,邹玉君,汪斌,郑轩,马恒臻,张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9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4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