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外饰及灯光系统装置、光学模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09:58:55
本申请涉及车载灯具,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内外饰及灯光系统装置、光学模组。
背景技术:
1、灯光系统装置可以与外饰保险杠、外饰格栅、外饰门板等部件结合的灯具。全球汽车向着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汽车造型设计顺应潮流有明显的趋势:前格栅变为封闭式设计或直接取消、灯具高度变窄变长。一面是智能电动车的灯光氛围需求及car2x交互需求,但另一面是造型趋势使可发光灯具面积减小,形成矛盾。
2、现有灯光系统装置的原理是灯光透过半透明漆、半透材料或油墨层进行发光。灯光会随以上介质原本的颜色而变化。例如半透明漆为红色,则白光透过漆层会显示为红光,无法实现丰富和多变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内外饰及灯光系统装置、光学模组,能够改善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使其随盖板原本的颜色而变化,解决显示效果单一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灯光系统装置,包括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以及设置于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盖板,盖板供光学模组出光,盖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基板、底漆层、色漆层以及透明漆层;基板位于底漆层和光学模组之间,底漆层上设有多个第一透光孔,色漆层上设有多个第二透光孔,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孔和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孔连通,对应连通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共同形成透光孔位。该灯光系统装置能够改善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的颜色随盖板原本的颜色而变化,导致显示效果单一的问题。
3、可选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的外形和尺寸均相同。
4、可选的,在透光孔位的横截面为圆形时,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2;
5、和/或,多个透光孔位在盖板上的面积占比小于或等于3.14%。
6、可选的,隔光部件的开口形状与透光孔位的截面形状相同;
7、或者,隔光部件的开口投影覆盖透光孔位的投影。
8、可选的,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范围根据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确定;和/或,多个透光孔位在盖板上的面积占比范围根据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确定。
9、可选的,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10、
11、其中,d为孔径,l为相邻两个透光孔位的中心距,v为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a为大于0且小于1的常数,且a的取值根据盖板的色漆层的种类确定。
12、可选的,多个透光孔位在盖板上的面积占比s满足以下公式:
13、s≤b*v2-c*v+d;
14、其中,v为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b为大于7*10-5且小于9*10-5的常数,c为大于0且小于0.1的常数,d为大于5且小于15的常数,且b、c以及d的取值根据盖板的色漆层的种类确定。
15、可选的,隔光部件朝向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相邻光源通过隔光部件隔光,出光部件覆盖多个光源和多个隔光部件的间隙,光源出射的光线经出光部件出射至盖板。
16、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模组,该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光源,以及设置于每个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隔光部件朝向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相邻光源通过隔光部件隔光以避免出光干涉,出光部件覆盖多个光源和多个隔光部件的间隙,光源出射的光线经出光部件后出射。该光学模组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显示效果和成本的问题。
17、可选的,光学模组还包括线路板,隔光部件和出光部件的材料至少包括硅胶,隔光部件和出光部件依次形成于线路板上。
18、可选的,隔光部件注塑在线路板上。
19、可选的,出光部件使用注塑或者点胶填入隔光部件之间,且覆盖光源以及隔光部件。
20、可选的,隔光部件靠近光源的底端尺寸大于隔光部件远离光源的顶端尺寸,以使隔光部件形成梯形柱结构。
21、可选的,相邻两个光源的光学中心轴的间距在4mm至10mm之间;
22、和/或,相邻两个隔光部件的顶端间距在2.5mm至15mm之间。
23、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外饰,包括如上的灯光系统装置。
24、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内饰,包括如上的灯光系统装置。
2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2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内外饰及灯光系统装置、光学模组,灯光系统装置包括光学模组以及盖板,光学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以及设置于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盖板供光学模组出光,盖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基板、底漆层、色漆层以及透明漆层;基板位于底漆层和光学模组之间,底漆层上设有多个第一透光孔,色漆层上设有与多个第二透光孔,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孔和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孔连通,对应连通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共同形成透光孔位。由此,本申请通过依次层叠的基板、底漆层、色漆层以及透明漆层以能够使得光学模组发光时,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透光孔以及第二透光孔显示光学模组本身的颜色,而不被底漆层以及色漆层影响,而当光学模组不发光时,由于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的尺寸分布,导致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透过率较低,从而盖板能够整体显示其本身色漆层的颜色,其外观与未设置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的外观几乎一致,隐藏盖板后的光学模组。
27、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多个光源,以及设置于每个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隔光部件朝向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相邻光源通过隔光部件隔光以避免出光干涉,出光部件覆盖多个光源和多个隔光部件的间隙,光源出射的光线经出光部件后出射。本申请通过在光源的两侧设置隔光部件,能够有效阻挡相邻光源的光线干涉,光源出射光线后,经出光部件出射光线,出光部件将光源包围覆盖,使得光源出射的光线能最大限度地全部进入出光部件,由出光部件输出,有效提高了光效,提高单个显示像素的亮度,提高显示效果。另外,采用硅胶或类似软质的隔光部件和出光部件,可以直接注塑到线路板上,减少了传统塑料零件的安装结构,有利于光学模组空间的减小和装配工艺的简化,本光学模组最小厚度可以做到5mm~6mm;在保证点灯均匀性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像素中心间距,最小可做到3mm~4mm,使得像素密度比现有的交互式信号灯的更高,提高显示分辨率,但是比miniled显示屏像素密度低,从而成本相对能够接受;led光源优先使用侧射式,从而可以减小隔光部件的高度,最低可以做到3mm~4mm,同时达到高像素填充度,从而减小整个交互信号灯的空间需求。本申请提供的灯光系统装置也能够实现小功率光源的高亮度均匀点亮。
技术特征:1.一种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外形和尺寸均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光孔位的横截面为圆形时,所述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部件的开口形状与所述透光孔位的截面形状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范围根据所述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确定;和/或,多个所述透光孔位在所述盖板上的面积占比范围根据所述盖板的色漆层的明度确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位的孔径和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位的中心距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光孔位在所述盖板上的面积占比s满足以下公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部件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相邻所述光源通过所述隔光部件隔光,所述出光部件覆盖多个所述光源和多个所述隔光部件的间隙,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部件后出射至所述盖板。
9.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所述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所述隔光部件朝向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延伸,相邻所述光源通过所述隔光部件隔光,所述出光部件覆盖多个所述光源和多个所述隔光部件的间隙,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部件后出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线路板上,所述隔光部件和所述出光部件的材料至少包括硅胶,所述隔光部件和所述出光部件依次形成于所述线路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部件注塑在所述线路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件使用注塑或者点胶填入所述隔光部件之间,且覆盖所述光源以及所述隔光部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光部件靠近所述光源的底端尺寸大于所述隔光部件远离所述光源的顶端尺寸,以使所述隔光部件形成梯形柱结构。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
15.一种车辆外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
16.一种车辆内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灯光系统装置。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内外饰及灯光系统装置、光学模组,涉及车载灯具技术领域,灯光系统装置,包括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光源,以及设置于光源两侧的隔光部件和位于光源出光方向的出光部件:盖板,盖板供光学模组出光,盖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基板、底漆层、色漆层以及透明漆层;基板位于底漆层和光学模组之间,底漆层上设有多个第一透光孔,色漆层上设有多个第二透光孔,至少部分第二透光孔和至少部分第一透光孔连通,对应连通的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共同形成透光孔位。该灯光系统装置能够使得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不会随盖板原本的颜色而变化,从而能够实现灯光系统装置丰富和多变的显示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陈虎,刘西原,杨珏晶,王良亮,孙浩清,周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4技术公布日:2024/5/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75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