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1:36:17
本技术属于乐器制造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两千三百年前流行于秦国大地(今陕西),故称秦筝,古筝的结构由面板、筝码、琴弦、弦枕、s型弦枕、弦钉、琴盒、筝足、侧板、音孔、底板、穿弦孔等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枕设置在面板两头,弦枕外侧设置穿弦孔,琴弦架设在弦枕上,穿过穿弦孔中的弦眼缠绕固定在弦钉上,转动弦钉可以调节琴弦张力,从而调节音高,琴弦正下方的琴马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琴马传导来自琴弦的振动。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筝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结构设计。
2、现在很多地方生产的筝多采用框架蒙板制作工艺,框架蒙板古筝的共鸣箱由面板、底板及框架构成,该工艺的制作过程为先制作古筝框架,框架由高、低音侧板、筝首封板、筝尾封板、弦轴板、音梁、底板构成,音梁的作用是支撑面板,防止面板塌陷,增加框架的强度;将面板、底板按照技术要切割,框架、面板、底板制作好后准备组装,首先将面板加湿加热弯曲成型,再将面板、底板粘接固定在框架上,该工艺的不足之处在于面板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变形,存在内应力,同时面板与音梁紧密接触,音梁会阻碍音板振动,面板不能完全自由振动,低音不够浑厚,声音显单薄不丰满,而现有的挖挣制造工艺在制作时,根据材质的不同,以及制作时厚度的不同,或者材质厚度不均匀导致制作出来的古筝音色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可以在古筝制作或维修时,检测共鸣腔的音色效果,以便及时的调整或修复。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包括盖体(1)及底座(2),其特征在于,盖体(1)与底座(2)通过铰链(3)连接,由锁扣(4)紧固;底座(2)底部的底板设有两个发音孔(10);盖体(1)一端固定有前岳山(6),前岳山(6)一侧的盖体(1)上固定有压弦杆(9);盖体(1)另一端固定有后岳山(5);前岳山(6)前端的盖体(1)顶部设有弦钮(7),后岳山(5)后端的盖体(1)上设有弦勾(8)。
4、所述的底座(2)内部两边设有支撑长条(11)。
5、所述的前岳山(6)与后岳山(5)上覆盖琴弦,琴弦一端连接弦勾(8),一端连接弦钮(7)。
6、所述的琴弦由琴码支撑。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装置可以不需要将共鸣箱全部制造完成之后试音,可在制作好面板之后便可试音,或者维修时不用装原先的琴弦,可直接用本装置维修,操作方便,提高制作的有效性及音质。
技术特征:1.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包括盖体(1)及底座(2),其特征在于,盖体(1)与底座(2)通过铰链(3)连接,由锁扣(4)紧固;底座(2)底部的底板设有两个发音孔(10);盖体(1)一端固定有前岳山(6),前岳山(6)一侧的盖体(1)上固定有压弦杆(9);盖体(1)另一端固定有后岳山(5);前岳山(6)前端的盖体(1)顶部设有弦钮(7),后岳山(5)后端的盖体(1)上设有弦勾(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内部两边设有支撑长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岳山(6)与后岳山(5)上覆盖琴弦,琴弦一端连接弦勾(8),一端连接弦钮(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弦由琴码支撑。
技术总结一种古筝制造及维护用检测装置,盖体与底座通过铰链连接,由锁扣紧固;底座底部的底板设有两个发音孔;盖体一端固定前岳山,前岳山一侧的盖体上固定压弦杆;盖体另一端固定后岳山;前岳山前端的盖体顶部设有弦钮,后岳山后端的盖体上设有弦勾;将制作的还未封底板的古筝共鸣箱放置在底座中,盖上盖体,由锁扣锁紧之后,封底板的古筝共鸣箱与底座形成共鸣箱,底座相当于底板,底座有发音孔,然后再盖体安装琴弦,琴弦一端连接弦勾,一端连接弦钮,然后调节弦钮调音,弹奏之后感受共鸣箱的音色,若音色听起来不合适,将未封底板的古筝共鸣箱取出,进行再加工,然后再放入进行音质测试。技术研发人员:张小东,陈强强,宁志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朱雀乐器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01技术公布日:2024/3/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23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