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23:32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1、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这种摄像机模块中应用具有在拍摄被拍摄物时自动进行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 focus,自动聚焦)以及对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进行光学修正以减轻图像模糊的抖动修正功能(以下称作“ois功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2、具有af功能和ois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用于使透镜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动聚焦驱动单元(以下称作“af驱动单元”)以及用于使透镜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抖动修正驱动单元(以下称为“ois驱动单元”)。专利文献1中,af驱动单元和ois驱动单元中应有了音圈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
3、另外,近年来,正在推进具有多个(典型地为两个)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的实用化(所谓的双镜头摄像机)。双镜头摄像机根据使用场景具有多种可能性,例如能够同时对焦距不同的两张图像进行摄像,以及能够同时对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进行摄像等。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0550号公报
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123787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了vcm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受到外部磁性的影响,所以有可能损害高精度的动作。尤其是,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被并排配置的双镜头摄像机中,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之间产生磁干扰的可能性较高。
3、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af驱动单元和ois驱动单元中应用了超声电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是无磁的,所以能够减少外部磁性的影响,但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小型化和低高度化。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和低高度化,并且能够提高驱动性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和摄像机搭载装置。
5、解决问题的方案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
7、固定部;
8、可动部,配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侧;
9、支撑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支撑所述可动部;
10、驱动部,使所述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11、切口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且保持所述支撑部;以及
12、施力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部一起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弹性部件和间隔件,且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而隔着所述间隔件将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固定部施力,
13、所述间隔件为平坦的板。
14、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
15、第一固定部;
16、第一可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径向内侧;
17、支撑部,介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可动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支撑所述第一可动部;
18、z方向驱动部,具有将振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超声电机,且通过所述直线运动使所述第一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19、第一施力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向所述第一可动部施力,
20、所述第一施力部具有对所述支撑部施力的弹性部件和配置于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间隔件。
2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模块具备:
22、上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23、透镜部,安装于所述可动部;以及
24、摄像部,对由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2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摄像机模块具备:
26、上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27、光学元件,安装于所述可动部;以及
28、摄像部,对由所述光学元件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29、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该摄像机搭载装置具备:
30、上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31、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32、发明效果
33、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小型化和低高度化,并且能够提高驱动性能。
技术特征: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4.一种摄像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5.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所述摄像机搭载装置特征在于,具备:
技术总结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固定部;可动部,配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内侧;支撑部,介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且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支撑所述可动部;驱动部,使所述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切口部,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且保持所述支撑部;以及施力部,具有与所述支撑部一起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弹性部件和间隔件,且通过所述弹性部件而隔着所述间隔件将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固定部施力,所述间隔件为平坦的板。技术研发人员:菅原正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美电机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70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光刻机同步控制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