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30:31
本技术主要汽车生产加工,具体为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
背景技术:
1、从目前的研究及大部分车企应用情况来看,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连接工艺有:铝合金点焊、自冲铆接(spr)、压力连接、热熔自攻丝(fds)、弧焊、激光焊、粘接、包边、螺柱焊、摩擦搅拌焊等。连接接头需要进行强度试验,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用于测量静强度极限和疲劳强度。
2、汽车接头强度试验的主要连接方法之一为将两片同样的u型板材背向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然而现有技术中缺少前述u型板材spr连接的专用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缺少u型板材fds连接的专用工装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包括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顶面的两端成型有向上延伸的限位边板,所述工装主体四周侧的两相对侧均成型有限位凸板,所述工装主体上开设有纵向贯通自身顶面和底面的直通孔。
4、进一步地,所述工装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边板和限位凸板均与工装主体一体成型,且限位边板的宽度等于工装主体的宽度,所述限位凸板的长度等于工装主体的长度,所述限位凸板的顶面低于工装主体顶面。
5、进一步地,工装的长、宽、高的比值为2-3:1:0.3-1。
6、进一步地,工装的尺寸为:长56mm,宽25mm,高15mm。
7、进一步地,工装的宽度小于或等于u型板材的内侧宽度。
8、进一步地,工装的高度小于u型板材的高度。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边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两片u型板材的厚度之和。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设有工装主体,且工装主体上设有限位边板和限位凸板,应用时,将u型板材放到两个限位边板之间,进行x、z方向定位,且u型板材一侧边板抵触位于侧方的限位凸板,进行y方向的定位,从而通过工装实现对u型板材空间三维方向的定位,便于进行u型板材的spr连接。即本申请有效提供了一种u型板材fds连接的专用工装。
1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主体(1),所述工装主体(1)顶面的两端成型有向上延伸的限位边板(11),所述工装主体(1)四周侧的两相对侧均成型有限位凸板(12),所述工装主体(1)上开设有纵向贯通自身顶面和底面的直通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边板(11)和限位凸板(12)均与工装主体(1)一体成型,且限位边板(11)的宽度等于工装主体(1)的宽度,所述限位凸板(12)的长度等于工装主体(1)的长度,所述限位凸板(12)的顶面低于工装主体(1)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工装的长、宽、高的比值为2-3:1:0.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工装的尺寸为:长56mm,宽25mm,高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工装的宽度小于或等于u型板材的内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工装的高度小于u型板材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边板(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两片u型板材的厚度之和。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板材的SPR连接工装,属于汽车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顶面的两端成型有向上延伸的限位边板,所述工装主体周侧的两相对侧均成型有限位凸板,所述工装主体上开设有纵向贯通自身顶面和底面的直通孔。本技术应用时,将U型板材放到两个限位边板之间,进行X、Z方向定位,且U型板材一侧边板抵触位于侧方的限位凸板,进行Y方向的定位,从而通过工装实现对U型板材空间三维方向的定位,便于进行U型板材的SPR连接。技术研发人员:郑松刚,张超,邵峰,马天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莱特新能源检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3技术公布日:2024/7/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1/1101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