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4:00:20
本技术涉及两轮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1、两轮交通工具,例如两轮自行车等。与三轮、四轮交通工具相比,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具有轻巧、便捷、便宜、对驾驶人要求低的优势,因此成为很多人优选的交通工具。
2、传统的两轮交通工具更适用于人们日常通勤以及短距离出行使用,因此整车通常基于钢管焊制的车架进行构建,钢管焊制的车架结构强度低,并且主要凭借车架与座杆部分的弹性形变实现避震效果,避震幅度小(0-5°)、行程短(0-20mm)、减震效果差,缺少舒适性。因此,市消费市场上出现了诸多具有减震机构的两轮交通工具,例如:公开号为cn2018495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式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上管、中管、下管、上叉、下叉、五通管和减震器……。即在车架上安装减震器,并优化了减震器的安装结构,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震效果,虽然行程大、效果好,但结构重量大(1.5-4kg),不适用于追求轻便的通勤两轮交通工具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减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减震件,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配合使用,且两者均设置在后叉架的容置腔中。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在靠近第一弹性减震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均为中间厚两侧薄的块体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宽度从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外端向着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外端逐渐增大。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外形似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似三角形;所述第一凹槽为浅u形结构,所述第二凹槽为深u形结构。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的弧长l1为100-120mm,其圆心角θ1为8-15°,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弧长l2为200-250mm,其圆心角θ2为15-25°。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或者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着第一弹性减震件或者第二弹性减震件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三弹性减震件。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的设置于后叉架内部,第一弹性减震件、或者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内部设置有第三弹性减震件,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为软胶等,第三弹性减震件为弹簧,采用软胶减震+弹簧减震的双重减震结构的设计,增加了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的减震能力,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且能实现大幅度(0-40°)、大行程(0-300mm)的效果;
11、2.隐藏式的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和第三弹性减震件使得两轮交通工具的外形更加美观。
技术特征:1.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减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减震件,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配合使用,且两者均设置在后叉架的容置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三弹性减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三弹性减震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在靠近第一弹性减震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均为中间厚两侧薄的块体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宽度从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外端向着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外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外形似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似三角形;所述第一凹槽为浅u形结构,所述第二凹槽为深u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的弧长l1为100-120mm,其圆心角θ1为8-15°,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弧长l2为200-250mm,其圆心角θ2为15-25°。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减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减震件,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配合使用,且两者均设置在后叉架的容置腔中,且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分别位于车架坐管的两侧。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的设置于后叉架内部,第一弹性减震件、或者第一弹性减震件和第二弹性减震件内部设置有第三弹性减震件,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为软胶等,第三弹性减震件为弹簧,采用软胶减震+弹簧减震的双重减震结构的设计,增加了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的减震能力,第一弹性减震件、第二弹性减震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且能实现大幅度(0‑40°)、大行程(0‑300mm)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晓,贾清曲,刘翔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世锦车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7技术公布日:2024/7/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1/1127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