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05:33

本技术涉及电力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自动化不断提高,家庭电气化也趋近普及,供电可靠性已经成为人们在实践中非常看重的因素。尤其是一些重要单位和部门,如政府部门、数据处理部门、大型工业、企业或发电厂等,都对连续供电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甚至于一些关键负荷更是禁止中断供电。基于此,采用两路可以互为备用的供电电源对关键负荷进行供电成了必然选择之一。

2、双向可控硅(晶闸管)在双电源切换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双电源切换电路装置中,主副电路切换开关结构较为复杂,后续的故障检修需要维护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无法快速维修。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以简化后期设备维护检修流程,降低维修难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双电源切换电路装置中主副电路切换开关结构复杂,不利于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3、第一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一可控硅整流器和第二可控硅整流器;

4、第二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三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四可控硅整流器;

5、第三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五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

6、六个晶闸管组件驱动控制器,分别为第一可控硅整流器、第二可控硅整流器、第三可控硅整流器、第四可控硅整流器、第五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提供驱动脉冲;

7、其中,第一可控硅整流器、第三可控硅整流器和第五可控硅整流器组成第一电源电路;第二可控硅整流器、第四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组成第二电源电路;第一晶闸管组件、第二晶闸管组件和第三晶闸管组件的结构相同。

8、可选地,第一晶闸管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压板、第一晶闸管、第一衬板、第二晶闸管、第二衬板、第三晶闸管、第三衬板、第四晶闸管和后压板;第一晶闸管组件还包括上围框和下围框;

9、其中,前压板、第一衬板、第二衬板、第三衬板、后压板、上围框和下围框为导电金属;

10、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反向并联,同前压板、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组成第一可控硅整流器;

11、第三晶闸管和第四晶闸管反向并联,同第二衬板、第三衬板和后压板组成第二可控硅整流器。

12、可选地,还包括:

13、在上围框和下围框上开设有通孔;

14、在前压板、第一衬板、第二衬板、第三衬板和后压板同上围框以及下围框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对应的开孔;

15、通过若干个压紧螺钉将上围框、下围框、前压板、第一衬板、第二衬板、第三衬板和后压板固定连接。

16、可选地,还包括:

17、第一铜排,与第一衬板电连接;第一铜排为第一电源输入端;

18、第二铜排,与第三衬板电连接;第二铜排为第二电源输入端;

19、第三铜排,与前压板、第二衬板以及后压板电连接;第三铜排为电源输出端。

20、可选地,还包括:

21、安装盒,用于放置第一晶闸管组件;

22、盒盖,开设有若干的接线口;接线口同第一铜排与第一衬板的接线位、第二铜排于第三衬板的接线位以及第三铜排与前压板、第二衬板和后压板的接线位一一对应设置。

23、可选地,还包括:

24、导热垫片,设置在安装盒的底部外侧;

25、陶瓷基片,设置在导热垫片之下。

26、可选地,第一晶闸管组件通过电子灌封硅胶固定在安装盒之中。

27、可选地,还包括:

28、导热银膏,涂覆在前压板、第一晶闸管、第一衬板、第二晶闸管、第二衬板、第三晶闸管、第三衬板、第四晶闸管和后压板之间的接触面上。

29、可选地,第一衬板与第一晶闸管的接触位置处、第二衬板与第二晶闸管的接触位置处、第三衬板与第三晶闸管的接触位置处以及后压板与第四晶闸管的接触位置处设有与晶闸管外形相应的凹槽。

30、可选地,还包括:

31、第一罗氏线圈,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外圈;

32、第二罗氏线圈,设置在第四晶闸管的外圈。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采用分单元、模块化式的设计思路,晶闸管采用堆叠布置的方式,分成了3个相同的晶闸管组件模块,使得用于双电路开关切换的晶闸管组件实现了小型化,模块化,简化了现场施工、搬运、维护、调试等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闸管组件(1)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压板(101)、第一晶闸管(102)、第一衬板(103)、第二晶闸管(104)、第二衬板(105)、第三晶闸管(106)、第三衬板(107)、第四晶闸管(108)和后压板(109);所述第一晶闸管组件(1)还包括上围框(110)和下围框(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闸管组件(1)通过电子灌封硅胶固定在所述安装盒(4)之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103)与所述第一晶闸管(102)的接触位置处、所述第二衬板(105)与所述第二晶闸管(104)的接触位置处、所述第三衬板(107)与所述第三晶闸管(106)的接触位置处以及所述后压板(109)与所述第四晶闸管(108)的接触位置处设有与晶闸管外形相应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电源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一可控硅整流器和第二可控硅整流器;第二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三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四可控硅整流器;第三晶闸管组件,包括第五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六个晶闸管组件驱动控制器,分别为第一可控硅整流器、第二可控硅整流器、第三可控硅整流器、第四可控硅整流器、第五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提供驱动脉冲;其中,第一可控硅整流器、第三可控硅整流器和第五可控硅整流器组成第一电源电路;第二可控硅整流器、第四可控硅整流器和第六可控硅整流器组成第二电源电路。采用3个相同的晶闸管组件模块,简化了现场施工、搬运、维护、调试等工作。技术研发人员:李惠彪,包雪东,宋怡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2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6/1080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