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42:30
本技术属于架空索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
背景技术:
1、目前,架空索道由驱动设备、迂回设备、托(压)索轮组、支架和钢丝绳等组成。驱动设备主要包括固定梁、驱动轮座、电机、减速机、驱动轴、驱动轮及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装置等组成。固定梁起固定和承载作用,驱动轮座与固定梁相连,驱动轮座上依次固定电机、减速机等。索道运行时,电机带动减速机,进而带动驱动轴与驱动轮旋转,以完成索道运输功能。
2、为保证索道安全,需要添加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装置,当出现意外情况,驱动轴断裂时,二次保护装置可以保护驱动设备中的驱动轮等装置不会翻转飞出,进而保证安全。传统的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装置是将一组保护横梁放置在驱动轮上方,压住驱动轮以防止驱动轮翻转飞出,然后与固定梁连接,假如驱动轴断裂,上方的横梁可以压着驱动轮以阻挡驱动轮翻转飞出。但是这种二次保护装置使用的横梁加工费时费力,结构笨重,安装不方便,驱动轴断裂时,驱动轮会碰撞到保护横梁,给人以急速的冲击碰撞感,体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以解决现有二次保护装置使用的横梁所存在的加工费时费力、结构笨重、安装不方便和碰撞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该二次保护挂钩包括固定板、弯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其中,固定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弯板包括竖直部和位于竖直部上端的水平弯折部,竖直部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弯折部用于与驱动轮接触,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分别固定在弯板的内外两侧,并且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筋板位于弯板内侧,第一筋板位于弯板外侧。
5、进一步地,弯折部的内侧端面具有圆弧形结构。
6、进一步地,第一筋板的高度与弯板高度相同。
7、进一步地,两个筋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弯板固定。
8、进一步地,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焊接固定。
9、(三)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包括固定板、弯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固定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弯板包括竖直部和位于竖直部上端的水平弯折部,竖直部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弯折部用于与驱动轮接触,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在弯板的内外两侧,并且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焊接固定,第二筋板位于弯板内侧,第一筋板位于弯板外侧。使用时,二次保护挂钩的弯板一端与驱动轮相连,固定板一端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多个二次保护挂钩为一组,以驱动轴为中心,均匀分布在驱动轴外侧。本实用新型的二次保护挂钩体型小,加工省事省力,安装方便,当驱动轴断裂时,二次保护挂钩能瞬时发挥作用,不会使驱动轮发生移动,也不会存在冲击碰撞的感觉,体验效果好。
技术特征:1.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保护挂钩包括固定板、弯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其中,固定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弯板包括竖直部和位于竖直部上端的水平弯折部,竖直部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弯折部用于与驱动轮接触,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分别固定在弯板的内外两侧,并且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筋板位于弯板内侧,第一筋板位于弯板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保护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内侧端面具有圆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保护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板的高度与弯板高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保护挂钩,其特征在于,两个筋板均通过焊接方式与弯板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保护挂钩,其特征在于,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出一种索道驱动轴断裂二次保护挂钩,包括固定板、弯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固定板上开有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弯板包括竖直部和位于竖直部上端的水平弯折部,竖直部的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弯折部用于与驱动轮接触,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均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在弯板的内外两侧,并且两个筋板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焊接固定,第二筋板位于弯板内侧,第一筋板位于弯板外侧。使用时,二次保护挂钩的弯板一端与驱动轮相连,固定板一端固定在驱动轮座上,多个二次保护挂钩为一组,以驱动轴为中心,均匀分布在驱动轴外侧。当驱动轴断裂时本挂钩不会使驱动轮发生移动,也不会存在冲击碰撞的感觉,体验效果好。技术研发人员:田龙,杨虎,霍其行,邱蓓,潘金鼎,张晓亮,滕竟争,李丹丹,董鑫滨,宋国浩,李乾坤,王洁,褚栋兴,计秉钊,赵宇广,唐莹,吴海博,张培娣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北方巴特莱索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31技术公布日:2024/3/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29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