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及列车重联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6:17:29
本申请涉及城轨列车电气控制,特别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列车重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当前城轨列车一般采用固定编组形式开展运营,典型的编组长度有3节、4节、6节、8节等,每节车之前通过半永久牵引杆进行连接。其编组形式跟站台长度、车门配置等需相对应。
2、城轨列车在重联控制时,其两列车之间列车线信号(以下简称跨车线)通过全自动车钩的电气钩头进行有线连接,或通过重联电缆插头进行人工有线连接。跨车线信号包括牵引、制动、方向、紧急制动、紧急牵引、制动监视、车门监视等。但是对于个别线路,由于其客流量不稳定等而需进行灵活编组设计。比如,在客流量低的情况下,采用小编组形式进行运营,节省线网车辆和司乘资源,节能降耗;在客流量高峰时期,采用两列车重联方式进行运营。重联运营可以有效增加运量,缓解运营压力。
3、重联运营时,两列车之间通过车钩进行连接,车钩分半自动车钩和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可实现自动化的机械和气路连挂,两车之间的电路连挂通过人工对接重联电缆的电气连接器来完成;全自动车钩则还可以通过电钩头实现自动化的电路连挂。其电路联挂主要是连接两列车需要协同控制的指令,如牵引、制动、紧急牵引、紧急制动,以及需要联合监控的车辆状态,如车辆制动监视、车门监视等,需要跨车进行连接,因此称为跨车线。在联挂运营时,两列车之间的连接示意可参考图1,图1为一种重联列车连接的示意图。
4、现阶段,大部分的城轨列车已经配置了lcu(逻辑控制单元local control unit,简称lcu),lcu采用插件机箱式设计,配置有电源插件、通信插件、主控插件、i/o(输入输出)插件等。lcu的功能主要是取代列车上的继电器和列车线,其采集和控制了部分跨车线信号,并具备采集和控制重联所需全部跨车线信号的条件。
5、但是,现阶段两列车在重联运营时,列车间的电气连接电缆和连接器暴露在外,不利于防护;若采用半自动车钩进行连挂,需要人工介入电气连挂过程,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且操作一致性差,容易导致连接不到位;若采用电气有线连接,车钩系统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列车重联方法、列车重联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
3、lcu机箱;
4、无线通信插件,安装于所述lcu机箱内部,用于通过预设接口连接移动通信天线,以及通过所述移动通信天线与其它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进行无线通信;
5、通信总线,布置于所述lcu机箱的背板上,用于以预设通信数据的方式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通信。
6、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插件,包括:
7、wifi通信插件和/或5g通信插件。
8、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重联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9、获取通过第一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采集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总线发送至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
10、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
11、通过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总线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主控插件,以使所述主控插件通过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i/o插件输出所述控制指令。
12、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之前,还包括:
13、在所述第一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包括:
15、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其中,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列车与所述第一列车重联近端位置处的逻辑控制单元。
16、进一步的,还包括:
17、在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失败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列车的第二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其中,所述第二逻辑控制单元包括:所述第二列车与所述第一列车重联远端位置处的逻辑控制单元;
18、通过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逻辑控制单元之间的内网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以使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中的主控插件通过所述第一逻辑控制单元中的i/o插件输出所述控制指令。
19、进一步的,还包括:
20、在所述控制指令包括预设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对所述控制指令中的控制参数进行备份操作。
21、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重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过第一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采集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总线发送至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
23、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
24、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通信总线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主控插件,以使所述主控插件通过所述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i/o插件输出所述控制指令。
25、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用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26、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8、基于现有列车已经安装有lcu前提下,通过增设wifi天线和/或5g天线,在两列车之间的lcu之间实现重联运营时两列车之间跨车线信号的无线传输。可以完全避免采用有线方式进行电气连接而引起的如前所述的:若采用半自动车钩进行连挂,需要人工介入电气连挂过程,操作效率低且操作一致性差,容易导致连接不到位;若采用电气有线连接、车钩系统复杂且成本较高等缺陷。
技术特征:1.一种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逻辑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包括:
3.一种列车重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重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重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插件连接的移动通信天线发送至第二列车的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车重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重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一种列车重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列车重联的逻辑控制单元及列车重联方法。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LCU机箱;无线通信插件,安装于LCU机箱内部,用于通过预设接口连接移动通信天线,以及通过移动通信天线与其它逻辑控制单元中的无线通信插件进行无线通信;通信总线,布置于LCU机箱的背板上,用于以预设通信数据的方式与无线通信插件通信。在不占用较多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实现了重联时跨车线信号的可靠的无线交互;利用既有LCU的供电和通信,在不增加较多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重联时跨车线信号的无线交互;解决了采用跨车线有线连接时存在的如连接效率低、防护差、连接可靠性差等缺陷。技术研发人员:方鹏,肖晓,王伟,王治琼,张明帅,郭旭,王尚银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1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