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副水箱及车辆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副水箱及车辆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0:13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副水箱及车辆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副水箱是指冷却系统中的辅助水箱,用于存储和供应冷却水。这些冷却水流经电池组和电动机,并通过副水箱循环回到冷却系统,起到降温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副水箱起到加注补水、气液分离和泄压排气的作用,一般采取串联或者并联在回路中的设置方式,串联式副水箱在回路中参与循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泵补水,但是串联式副水箱在回路中参与循环,水路中常常混有气泡,导致冷却系统换热性能差;并联式副水箱不直接参与循环,通过并联分流将气液混合物带入至副水箱中,分离出的液体再回到回路中,气液分离效果好,但是并联式副水箱受限于分流的流量,流量小,往往排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水箱及车辆冷却系统,使得气液混合物在箱体内流动、冲击并形成涡流,提高气液分离速度,且分离效果较为彻底,避免从副水箱流出的冷却水中混有气泡。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水箱,包括:

4、箱体,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气体流通腔和液体流通腔,所述腔室包括排液腔室和多个分离腔室,所述排液腔室与其中一个所述分离腔室连通设置,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的多个所述分离腔室连通设置,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的多个所述分离腔室连通设置,所述箱体设有与所述气体流通腔连通的泄压组件;

5、进液口,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并与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的所述排液腔室连通;

6、第一出液口,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与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的所述排液腔室连通;

7、第二出液口,设于所述箱体的底部并与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的所述分离腔室连通。

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水箱,箱体内腔室分为上方气体流通腔和下方液体流通腔,由于液体的重量较大,液体会在腔室下方的液体流通腔内流通,气体及气液混合物(携带气体的冷却水)重量较小,气体及气液混合物会在腔室上方的气体流通腔内流通。

9、当混合有气体的冷却水从进液口进入箱体内的排液腔室,排液腔室内的液体会通过液体流通腔上的第一出液口直接排出,位于气体流通腔的排液腔室内的气体及气液混合物会流入分离腔室,气体及气液混合物会在位于气体流通腔的多个分离腔室内流动、冲击分离腔室的内壁并形成涡流,来充分分离出气液混合物中气体和液体,使得分离出的液体流至位于液体流通腔的分离腔室内,直至分离出的液体从第二出液口流出。分离出的气体会聚集在气体流通腔内,随着气体流通腔内的气体不断增加,导致箱体内的压力也随之上升,当箱体中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箱体中的气体通过泄压组件排出。

10、通过将箱体内腔室分为上方气体流通腔和下方液体流通腔,并在腔室内设置排液腔室和多个分离腔室,使得气液混合物在箱体内流动、冲击并形成涡流,提高气液分离速度,且分离效果较为彻底,避免从副水箱流出的冷却水中混有气泡。

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腔室还包括导流腔室,所述导流腔室设于所述排液腔室与所述分离腔室之间,所述导流腔室与所述排液腔室之间的挡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

12、所述导流腔室与所述分离腔室之间的挡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流液孔,所述第一流液孔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

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分离腔室之间开设有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的第二出气孔。

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出气孔的孔径。

1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分离腔室至少开设一个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的第二流液孔。

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分离腔室呈阵列分布设置。

1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侧壁对应所述进液口设有管接头;

18、和/或,所述箱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出液口设有管接头;

19、和/或,所述箱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出液口设有管接头。

2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分离腔室内设有液位传感器。

2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对合并固定连接。

22、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包括:

23、待散热件;

24、散热组件;

25、副水箱,所述副水箱上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管道上沿液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待散热件和所述散热组件。

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冷却系统,副水箱内的腔室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将气体从泄压组件中排出,并将分离出的液体通过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输送至管道,对管道上的待散热件进行冷却散热,随后液体沿管道流通至散热组件处,通过散热组件对管道内的液体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液体沿管道输送至副水箱中,以形成循环回路,提高了车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副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还包括导流腔室(8),所述导流腔室(8)设于所述排液腔室(2)与所述分离腔室(3)之间,所述导流腔室(8)与所述排液腔室(2)之间的挡板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出气孔(9),所述第一出气孔(9)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分离腔室(3)之间开设有位于所述气体流通腔的第二出气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9)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出气孔(11)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离腔室(3)至少开设一个位于所述液体流通腔的第二流液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离腔室(3)呈阵列分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对应所述进液口(5)设有管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分离腔室(3)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和所述第二壳体(102)对合并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水箱及车辆冷却系统。其中副水箱包括箱体、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箱体内部设有腔室,腔室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气体流通腔和液体流通腔,腔室包括排液腔室和多个分离腔室,排液腔室与其中一个分离腔室连通设置,位于气体流通腔的多个分离腔室连通设置,位于液体流通腔的多个分离腔室连通设置,箱体设有与气体流通腔连通的泄压组件,进液口与位于气体流通腔的排液腔室连通,第一出液口与位于液体流通腔的排液腔室连通,第二出液口与位于液体流通腔的分离腔室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副水箱,使得气液混合物在箱体内流动、冲击并形成涡流,提高气液分离速度,且分离效果较为彻底。技术研发人员:李尧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8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0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