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8:16

本发明涉及气体发生器和具备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广泛使用被装入气囊装置来向气囊供给用于使气囊膨胀的气体的气体发生器。作为气体发生器,已知如下气体发生器:在外壳内容纳点火器和气体发生源,通过点火器的工作,从气体发生源生成气体,将该气体从形成于外壳的多个气体排出孔向外部排放出。

2、气体排出孔在点火器工作前被闭塞构件闭塞,点火器工作,闭塞构件通过从气体发生源生成的气体的压力而开裂,由此气体排出孔开口。由此,从外壳的内部排出气体。在此,对于气体发生器,有时会要求使在全部气体排出孔开口而排出气体时作用于气体发生器的推力是中立的。这是为了使气体发生器不会在被装入气囊装置等之前的状态即气体发生器单独的状态下发生了火灾、由点火器的误工作等导致的意外着火(意料之外的着火)时由于通过气体的排出作用于气体发生器的推力而飞出。另一方面,在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为了使气囊迅速地膨胀,有时会要求使从气体发生器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偏向特定的方向。

3、与此相关,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与使用了气体发生器的气囊装置有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气体发生器中,在外壳的周壁均匀地配置多个气体排出孔,在气体发生器单独工作时使全部气体排出孔开口,由此推力是中立的。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装置中,由偏转元件覆盖被装入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的一部分气体排出孔,由此阻碍该一部分气体排出孔的开口。由此,当被装入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工作时,会从剩余的气体排出孔排出气体,由此气体成为单侧喷出的状态,气体的排出方向偏向规定的方向。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3163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一般而言,气体发生器的输出性能与点火器工作时开口的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合计相对应。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气体发生器单独工作的情况下全部气体排出孔开口,而在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气体发生器工作的情况下仅一部分气体排出孔开口,因此气体发生器在单独的状态下和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的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不同。因此,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气体发生器在单独的状态下和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的输出性能出现差异。一般而言,气体发生器以假定全部气体排出孔开口的情况、就是说气体发生器单独工作的情况下的输出性能的方式进行设计。因此,要求减小气体发生器单独的状态下与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的输出性能的差异。

3、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中能减小气体发生器单独的状态下与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的输出性能的差异的技术。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采用了以下构成。即,本公开的技术是一种气体发生器,其被装入气囊装置,向气囊供给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的气体,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具备:点火器;气体发生源,通过所述点火器的工作而产生所述气体;外壳,将所述点火器和所述气体发生源容纳于内部;以及多个气体排出孔,形成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点火器工作前被闭塞构件闭塞,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通过由于由所述点火器的工作而产生的所述气体的压力导致所述闭塞构件开裂而开口,将所述外壳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包括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和开口压力比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压力高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气体排出孔,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外壳:在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所述气囊装置的状态的组装状态下,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基于所述气体的压力的开口会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构件阻碍,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气体排出孔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基于所述气体的压力的开口不会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阻碍,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压力和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压力被设定为:在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所述气囊装置之前的状态的单独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仅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通过所述气体的压力而开口,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中的除了所述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以外的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和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通过所述气体的压力而开口。

6、此外,上述气体发生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单独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开口的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与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开口的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和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的合计相等。

7、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组装状态下成为开口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阻碍的状态的所述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为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的总数的2/3以下。

8、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外壳包括筒状的周壁部,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形成于所述周壁部,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周壁部的周向上的所述周壁部的一部分区域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覆盖,所述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配置于所述组装状态下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覆盖的区域,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配置于所述组装状态下露出的区域。

9、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沿着所述周壁部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所述多个第二气体排出孔沿着所述周壁部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

10、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在将每一个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设为x、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数量设为y时,每一个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为x的1/2,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数量为2y,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覆盖的所述周壁部的区域为所述周壁部的整周的1/2。

11、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在将每一个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设为x、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数量设为y时,每一个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为x的1/2,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数量为4y,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覆盖的所述周壁部的区域为所述周壁部的整周的2/3。

12、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每一个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与每一个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相等,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数量相等,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覆盖的所述周壁部的区域为所述周壁部的整周的1/2。

13、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每一个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面积。

14、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闭塞构件包括:第一闭塞构件,闭塞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以及第二闭塞构件,闭塞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与所述第一闭塞构件分别独立,所述第二闭塞构件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闭塞构件的拉伸强度。

15、此外,在上述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配置为:在所述单独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通过从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排出的所述气体而作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推力是中立的。

16、此外,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是一种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具备如上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17、此外,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是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工作方法。即,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是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工作方法,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气囊装置,向气囊供给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的气体,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具备:点火器;气体发生源,通过所述点火器的工作而产生所述气体;外壳,将所述点火器和所述气体发生源容纳于内部;以及多个气体排出孔,形成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点火器工作前被闭塞构件闭塞,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通过由于由所述点火器的工作而产生的所述气体的压力导致所述闭塞构件开裂而开口,将所述外壳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外壳形成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包括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和开口压力比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开口压力高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气体排出孔;以在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所述气囊装置的状态的组装状态下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的基于所述气体的压力的开口会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构件阻碍的方式在所述外壳配置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以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的基于所述气体的压力的开口不会被所述气囊装置的所述构件阻碍的方式在所述外壳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气体排出孔;以及在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装入所述气囊装置之前的状态的单独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仅使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气体排出孔通过所述气体的压力而开口,在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点火器工作时,使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孔中的除了所述一部分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以外的所述第一气体排出孔和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气体排出孔通过所述气体的压力而开口。

18、有益效果

19、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就用于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而言,能减小气体发生器单独的状态下与被装入气囊装置的状态下的输出性能的差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7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