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喷涂装置,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装置的制造及其制作,应用技术 > 形状记忆微胶囊降低近红外光固化树脂收缩应力的方法  >  正文

形状记忆微胶囊降低近红外光固化树脂收缩应力的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38:37

本技术涉及一种形状记微胶囊降低近红外光固化树脂收缩应力的方法,属于光固化涂料领域。

背景技术:

1、形状记忆聚合物使一类智能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设计为临时形状,在外部光、热、磁等作用下会发生形状恢复。形状记忆微胶囊的壳层材料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制成微胶囊之后,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其发生变形(如椭球形)并保持该状态,随后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已变形的椭球形状能够回复到初始的球形状态。如常见热响应形状记忆为形状记忆微胶囊在温度达到特定温度(一般为壳层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后会发生形状恢复。

2、近红外光固化树脂通过近红外光的照射可以实现快速固化。由于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是700-1500纳米,相对于紫外光的波长更长,能够更好地穿透树脂,并且在固化过程中对材料的热影响较小。

3、氧化石墨烯等固体粒子对近红外光有强吸收作用,在近红外光照下发生光热转化,释放大量热量。光固化涂料在固化成型的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收缩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参与固化反应的分子间作用力由范德华力转变为共价键作用,分子间距离减小,宏观上表现为尺寸收缩、发生挠曲和变形,甚至产生应力开裂等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相较于传统紫外光固化树脂体系,近红外光固化体系具有穿透深度大的优点,从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仍无法避免。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在涂料配方中加入无机填料,膨胀型单体,以及改进固化工艺等手段来解决。但是这些手段均存在明显的问题,无机填料的添加量较大,且不参与涂层的固化反应,这会降低涂层的使用性能;膨胀单体的制备方法则较为昂贵,经济适用性较差,工业领域难以普及应用;而通过改进固化工艺等手段在工业中运用较多,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收缩率。

4、申请号为202310035211.8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微胶囊降低光固化涂层体积收缩的方法,利用形状记忆微胶囊形貌在椭球型和球形转变过程中微胶囊的体积变化来缓解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

5、但是其仅通过树脂体系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促使其发生形状恢复,形状恢复的速度和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技术,改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形状记忆微胶囊,可以大幅降低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本技术制备出一种在壳层掺杂对近红外光具有强吸收的固体颗粒的形状记忆微胶囊。该微胶囊拉伸变形后在近红外光照射产生的热效应的作用下可以恢复形状。利用氧化石墨烯等固体粒子在近红外光固化过程中产生热效应和树脂体系固化时产生的收缩应力的共同作用,从而使形状记忆微胶囊发生形状恢复。形状记忆微胶囊形貌在椭球型和球形转变过程中微胶囊的体积变化来缓解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形状记忆微胶囊在变成椭球型时体积/表面积的比值降低;在恢复形状的过程中体积/表面积的比值增大;即,在微胶囊表面积不变或者变化幅度很小的情况下体积大幅增加,通过在近红外光固化涂料中添加变形后的形状记忆微胶囊,在树脂固化过程中椭球状的微胶囊恢复球形,体积增大,降低固化体系内的收缩应力,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形状记忆微胶囊在近红外光固化树脂中的用途,在光固化树脂中添加拉伸变形后的形状记忆微胶囊,用于降低树脂固化时的收缩应力;所述形状记忆微胶囊的壳层中掺杂对近红外光具有强吸收的固体颗粒;利用固体颗粒在红外光照下产生的热效应作为一种刺激源促进形状记忆微胶囊恢复形状。

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光固化树脂中所述形状记忆微胶囊添加量为0.01wt%-5wt%;

4、进一步地,光固化树脂固化时的收缩应力降低10%-40%。

5、进一步地,所述近红外光固化树脂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乙烯基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硅氧烷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聚酰亚胺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聚氨酯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

6、进一步地,形状记忆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配制水相:所述水相为含有助稳定剂、固体颗粒和低聚多元醇的水溶液;

8、s2、配置油相:所述油相为含有异氰酸酯和油溶性溶剂的液相;

9、s3、乳液制备: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分散均匀,制成乳液;

10、s4、乳液中的液滴通过反应装置进行热固化,再加入多元醇或多元胺进行扩链形成所述形状记忆微胶囊;

11、s5、将所述形状记忆微胶囊分散于pva薄膜中进行热拉伸,得到拉伸变形后的形状记忆微胶囊;

12、步骤s1中所述固体粒子粒径为10nm-5μm对近红外光具有强吸收的颗粒。

13、进一步地,所述助稳定剂包括但不限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类、高分子型助剂中的一种或组合;

1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稳定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组合。

1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稳定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选自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异辛基聚氧乙烯醚、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组合。

1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稳定剂为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选自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烷基胺氧化物、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

1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稳定剂为高分子型助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聚乙烯醇完全水解的聚乙烯醇98-99%以及部分水解的水解度为88-89%、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聚合羧酸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及其类似品种、酚磺酸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酚-脲-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黄原酸胶、脱糖木质素磺酸钠等。

18、进一步地,所述低聚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聚醚多元醇类、聚酯多元醇类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1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三羟甲基乙烷、木糖醇、山梨醇、季戊四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甘油等多元醇或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二甲胺基丙胺、二乙胺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二乙基三胺等多元胺为起始剂,与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

20、更进一步地,所述聚酯多元醇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三羟甲基乙烷、木糖醇、山梨醇、季戊四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甘油等多元醇与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碳二元酸、十二碳二元酸、十三碳二元酸、十四碳二元酸、十五碳二元酸、十六碳二元酸、十七碳二元酸、十八碳二元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谷氨酸等二元酸缩聚制得。

21、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包括但不限于多异氰酸酯类、异氰酸酯多聚体类中的一种或组合;

22、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的异氰酸酯为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中的一种或组合。

23、在一种实施方法中,所述的异氰酸酯为异氰酸酯多聚体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聚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聚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聚体、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聚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聚体、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二聚体、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二聚体、四甲基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聚体、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四甲基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等。

24、进一步地,所述油溶性溶剂包括烷烃类、酮类和酯类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性溶剂包括烷烃类、酮类和酯类中的一种或组合;烷烃类溶剂如正庚烷、异庚烷等,酮类溶剂如丙酮、正丁酮等,以及酯类溶剂如γ-丁内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2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相中还包括有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27、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4-1:20;

28、进一步地,步骤s3中的乳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细胞粉碎机分散、均质机分散、机械搅拌等。

2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高速分散的方式乳化。

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速分散机转速为5000rpm-10000rpm;时间为3-10min。

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热固化反应装置温度可从20-150℃。

32、进一步地,所述固体粒子为具有光热转化能力的固体粒子,包括金属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碳基材料粒子中的一种或组合。

33、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粒子包括但不限于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铂纳米粒子、铜纳米粒子;

34、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包括但不限于四氧化三铁粒子、氧化铁粒子、二氧化钛粒子、三氧化二钛粒子;

35、更进一步地,所述碳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粒子,氧化石墨烯粒子、碳纳米管粒子、石墨粒子、炭黑粒子。

3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粒子粒径为10nm-5μm;

3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粒子为氧化石墨烯,制得的微胶囊为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

38、更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0μm-30μm;

39、更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的应变为0-50%、50%-100%、100%-150%。

40、进一步地,所述近红外光固化树脂为丙烯酸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

41、更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类近红外光固化树脂主要成分包括低聚物、光固化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上转换粒子以及拉伸变形后的形状记忆微胶囊。

42、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物选自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衍生物、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衍生物。

43、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物为(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表示相应的丙烯酸酯,即丙烯酸的衍生物,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即甲基丙烯酸酯的衍生物。

44、更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物包括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氨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光敏性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具体是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双酚f型环氧丙烯酸酯、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等。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含不同多元酸和不同多元醇的聚酯丙烯酸酯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所述改性聚酯丙烯酸酯包括聚氨酯改性聚酯丙烯酸酯、聚醚改性聚酯丙烯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含氟单体改性聚酯丙烯酸酯等。

4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具体是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双酚f型环氧丙烯酸酯、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等。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由乙二醇、丙二醇、四氢呋喃制得的不同链长的聚醚丙烯酸酯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聚醚丙烯酸酯。所述改性聚醚丙烯酸酯包括聚氨酯改性聚醚丙烯酸酯、有机硅改性聚醚丙烯酸酯、含氟单体改性聚醚丙烯酸酯等。具体可以是有机硅改性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改性聚醚丙烯酸酯等。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氨基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脲醛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醛丙烯酸酯、苯代三聚氰胺甲醛丙烯酸酯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氨基丙烯酸酯。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括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含氟单体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等。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敏性丙烯酸酯树脂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丙烯酸酯树脂、马来酸酐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等。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物为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光固化活性稀释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53、进一步地,所述光固化活性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一类结构中含有1个或1个以上丙烯酸酯基团,且平均分子量小于3000,粘度小于9000cp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54、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氢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氢化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氢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氢化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氢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氢化双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55、进一步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一类能够在紫外或可见光辐照下引发丙烯酸酯类物质发生聚合的物质。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安息香双甲醚、樟脑醌、1-苯基-1,2-丙二酮、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氧磷、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苯基膦氧化物、异丙基硫杂蒽酮、双(1-(2,4-二氟苯基)-3-吡咯基)二茂钛和2-苄基-2-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1-丁酮等。

5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固化涂料中的低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活性稀释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为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氧化物。

5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固化树脂还包括热塑性树脂。前文所述形状记忆微胶囊还可以应用于热塑性树脂中。

5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树脂、聚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组合物。

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包括使用(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硅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共聚得到的聚合物。

6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包括但不限于含不同多元酸和不同多元醇的聚酯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聚酯树脂。所述改性聚酯树脂包括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醚改性聚酯树脂、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含氟单体改性聚酯树脂等。

6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以及这些树脂进行改性得到的环氧树脂。所述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醇改性环氧树脂、酸或酸酐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含氟单体改性环氧树脂等。

6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元醇包括但不限于三羟甲基乙烷、木糖醇、山梨醇、季戊四醇、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和甘油等;

6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元胺包括但不限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二甲胺基丙胺、二乙胺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二乙基三胺等。

65、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化粒子包括但不限于经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激发,发射出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的材料。

66、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化粒子包括经近红外光激发,发射出可见光或紫外光的材料。

67、上转换粒子通常由无机基质及镶嵌在其中的稀土掺杂离子组成,稀土金属、碱土金属和部分过渡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可以作为较理想的稀土离子掺杂基质,如硫氧化钇,氧化钇,氟化镧,氟化钇钠,氟化钆钠。

68、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前文所述的形状记忆微胶囊及基于该微胶囊制备的近红外光固化树脂的应用,应用于涂料、油墨和胶粘剂领域。

69、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前文所述的形状记忆微胶囊在近红外光固化树脂中的使用方法:先将低聚物、光固化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上转化粒子混合,然后加入形状记忆微胶囊,将样品在避光条件混合均匀。

70、有益效果:

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氧化石墨烯负载在微胶囊表面,利用其对近红外光的强吸收,使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在光固化过程中受到热刺激发生形状恢复,将其应用到近红外光固化涂料中用于降低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本技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72、1、利用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的特性,先将微胶囊制成椭球型,降低其体积/表面积的比值,在固化过程中,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光热效应,体系中热量上升,形状记忆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微胶囊在树脂体系收缩应力和热刺激共同作用下发生形状恢复,体积/表面积的值增大,使微胶囊在保持壁厚的情况下体积大幅增大,缓解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

73、2、在较低添加量下可实现光固化涂料收缩应力的降低,在添加量为5wt%,可降低收缩应力约30.4%;且微胶囊形状恢复速度快、恢复效果好,90s时形状恢复至球形。

74、3、微胶囊的加入不仅降低树脂体系的收缩应力,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涂层附着力。添加量为5wt%时,可提升附着力3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66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