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航空航天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5:29:04

本技术涉及航天器,具体为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行,摆脱了大气层阻碍,可以接收到来自宇宙天体的全部电磁辐射信息,开辟了全波段天文观测;航天器从近地空间飞行到行星际空间飞行,实现了对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以及对月球和太阳系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环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从几百千米到数万千米的距离观测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信息,直接服务于气象观测、军事侦察和资源考察等方面;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空间无线电中继站,实现了全球卫星通信和广播,而作为空间基准点,可以进行全球卫星导航和大地测量;利用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特殊环境,可以在航天器上进行各种重要的科学实验研究,航天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舱体,而舱体之间需要专门的连接结构连接。

2、现有技术cn 204021262 u中公开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需要连接的第一舱体、第二舱体、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弹簧卡圈以及多个紧定螺钉等部件,虽然该实用新型实现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连接,其使用方便简单,连接强度大、且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但是该连接结构由于缺少相应的定位机构,致使其在连接时可能需要多次调整位置才能保证两个舱体之间的相应孔位对齐,不利于对接工作的进行,并且该连接结构在将两个舱体连接时,需要拧动周围的多个螺钉,因此在操作时,还需要操作人员来回变换位置来进行连接操作,这就导致连接工作仍然比较费时费力,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需要连接的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所述第一舱体的外表面端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舱体的内表面端部开设有与第一对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对接槽,且第二舱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块,所述第一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延伸至第一对接槽的侧壁;

3、所述第二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圆环型的环槽,环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块,且第二舱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块相适配的导槽,若干个所述连接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导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对接槽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第二舱体的外表面位于环槽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套接于连接环外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栓,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连接孔,且连接环的外表面位于连接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把手。

4、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均为圆环型,第一对接槽的外径与第二对接槽的内径相同,且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的深度相同。

5、可选的,若干个所述定位块沿第二舱体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定位块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6、可选的,若干个所述定位槽沿第一舱体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定位槽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7、可选的,所述连接环与第二舱体同轴,且连接环的直径大于第二舱体的直径。

8、可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形状为t型,且若干个连接块沿连接环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导槽为阶梯状,且连接块的外端向外延伸出导槽。

9、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l型,且连接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舱体的端部。

10、可选的,所述螺栓的内端插接于固定架的内部,且螺栓沿连接环的径向设置。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定位槽与定位块的配合设置,当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之间存在有一定偏转误差时,定位块的斜面通过与定位槽的挤压配合,可逐渐将偏转误差修正,从而实现在对接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定位的目的,进而有效防止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之间连接时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差,保证连接的合格;

13、该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环、连接块、连接槽、把手、螺母、螺栓与连接孔的配合设置,可实现对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之间连接并固定的目的,而且固定过程简单方便易操作,省时省力,不需要操作人员来回变换位置,因此可有效提高两个舱体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便于连接工作的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需要连接的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外表面端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舱体的内表面端部开设有与第一对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对接槽,且第二舱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块,所述第一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延伸至第一对接槽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均为圆环型,第一对接槽的外径与第二对接槽的内径相同,且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的深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定位块沿第二舱体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定位块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定位槽沿第一舱体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定位槽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与第二舱体同轴,且连接环的直径大于第二舱体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形状为t型,且若干个连接块沿连接环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导槽为阶梯状,且连接块的外端向外延伸出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形状为l型,且连接槽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舱体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内端插接于固定架的内部,且螺栓沿连接环的径向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航天器舱体间的连接结构,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需要连接的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第二舱体的内表面端部开设有与第一对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对接槽,第一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连接环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块,第一对接槽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连接环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连接孔。本技术可实现在对接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定位的目的,进而有效防止第一舱体与第二舱体之间连接时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差,保证连接的合格,同时可使得两个舱体之间的固定过程简单方便易操作,省时省力,不需要操作人员来回变换位置,因此可有效提高连接工作的便捷性。技术研发人员:盛军,杨英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标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6技术公布日:2024/4/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00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