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19:17
本技术涉及船舶,尤其涉及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及船舶。
背景技术:
1、船用气层减阻技术,通过专门设计的装置,向船舶底部通气,在船舶底部形成并保持一层气层,使船底面与水隔绝,减小湿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船舶阻力,减少燃料消耗。该技术与其它较为成熟的节能装置,如消涡鳍、节能导管等,作用机理和位置不同,从而能与其它节能装置联合使用,是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型船舶节能减排技术。
2、在船舶向前航行过程中,船底气层相对向船尾移动,由于螺旋桨的抽吸作用,气体可能会被卷吸进入螺旋桨区域,降低螺旋桨推力。
3、因此,亟需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及船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船底气层减阻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船舶向前航行过程中,船底气层相对向船尾移动,由于螺旋桨的抽吸作用,气体可能会被卷吸进入螺旋桨区域,降低螺旋桨推力的问题。
2、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船底气层减阻装置,该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包括:
3、减阻组件,包括多个气穴,多个所述气穴设置于船底,多个所述气穴能够喷气以在所述船底形成气层;
4、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贴设于所述船底且位于船尾的螺旋桨和所述减阻组件之间,所述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沿靠近左船舷和靠近右船舷的方向延伸,所述引流结构朝向所述减阻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一个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船底和所述左船舷的连接处,另一个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船底和所述右船舷的连接处,所述进气口与两个所述出气口连通。
5、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导流管,两个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气口连通,两个所述导流管分别固设于所述左船舷和所述右船舷。
6、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沿船体的高度方向,两个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高于所述螺旋桨。
7、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导流管分别贴设于对应的所述左船舷和所述右船舷。
8、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结构包括导流板和支撑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接,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船底固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船底固接,所述导流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船底围设成气腔,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导流板,所述进气口和两个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腔连通。
9、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左船舷和所述右船舷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
10、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为沿所述左船舷和所述右船舷的间隔方向延伸的腰型孔。
11、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间隔设置于所述船底,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板固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板固接。
12、作为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向远离所述减阻组件的方向偏斜,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船底的夹角小于90°。
1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船舶,包括船底、位于所述船底一端的螺旋桨、位于所述船底两侧的左船舷和右船舷和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所述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包括减阻组件、引流结构和两个导流管,所述减阻组件设置于所述船底,所述引流结构贴设于所述船底且位于所述船尾的螺旋桨和所述减阻组件之间,两个所述导流管分别固设于所述左船舷和所述右船舷。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船底气层减阻装置,该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包括减阻组件和引流结构,减阻组件包括多个气穴,多个气穴设置于船底,多个气穴能够喷气以在船底形成气层;引流结构贴设于船底且位于船尾的螺旋桨和减阻组件之间,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沿靠近左船舷和靠近右船舷的方向延伸,引流结构朝向减阻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左船舷的连接处,另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右船舷的连接处,进气口与两个出气口连通。当设置有船底气层减阻装置的船舶在海中航行时,由于气穴喷出的气体在船底形成气层,进而使船底与水分离,进而减小湿表面积,可以显著降低船舶阻力,减少燃料消耗。但是,随着船舶的行驶,气体逐渐向靠近螺旋桨的方向移动,为了避免螺旋桨的抽吸作用,气体可能会被卷吸进入螺旋桨区域,降低螺旋桨推力,进而在船尾的螺旋桨和减阻组件之间设置引流结构,当气体到达引流结构处时,由于进气口与减阻组件相对,所以气体进入进气口,又由于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左船舷的连接处,另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右船舷的连接处,所以气体最终被引流至左船舷和右船舷的位置,最终离开船舶。该设置可以避免气体被螺旋桨抽吸至螺旋桨区域,进而可以提升螺旋桨的工作效率,避免降低螺旋桨的推力。
技术特征:1.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导流管(2),两个所述导流管(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气口连通,两个所述导流管(2)分别固设于所述左船舷(200)和所述右船舷(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船体的高度方向,两个所述导流管(2)的另一端高于所述螺旋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管(2)分别贴设于对应的所述左船舷(200)和所述右船舷(3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包括导流板(11)和支撑板(12),所述导流板(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2)的一端固接,所述导流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船底(100)固接,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船底(100)固接,所述导流板(11)、所述支撑板(12)和所述船底(100)围设成气腔(15),所述进气口(111)设置于所述导流板(11),所述进气口(111)和两个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气腔(1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口(111)沿所述左船舷(200)和所述右船舷(300)的间隔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为沿所述左船舷(200)和所述右船舷(300)的间隔方向延伸的腰型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1)还包括第一垫板(13)和第二垫板(14),所述第一垫板(13)和所述第二垫板(14)间隔设置于所述船底(100),所述导流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板(13)固接,所述支撑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板(14)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向远离所述减阻组件的方向偏斜,所述导流板(11)与所述船底(100)的夹角小于90°。
10.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底(100)、位于所述船底(100)一端的螺旋桨、位于所述船底(100)两侧的左船舷(200)和右船舷(30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船底气层减阻装置,所述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包括减阻组件、引流结构(1)和两个导流管(2),所述减阻组件设置于所述船底(100),所述引流结构(1)贴设于所述船底(100)且位于所述船尾的螺旋桨和所述减阻组件之间,两个所述导流管(2)分别固设于所述左船舷(200)和所述右船舷(300)。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及船舶,该船底气层减阻装置包括减阻组件和引流结构,减阻组件包括多个气穴,多个气穴设置于船底,多个气穴能够喷气以在船底形成气层;引流结构贴设于船底且位于船尾的螺旋桨和减阻组件之间,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沿靠近左船舷和靠近右船舷的方向延伸,引流结构朝向减阻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引流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气口,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左船舷的连接处,另一个出气口位于船底和右船舷的连接处,进气口与两个出气口连通。该设置可以避免气体被螺旋桨抽吸至螺旋桨区域,进而可以提升螺旋桨的工作效率,避免降低螺旋桨的推力。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峰,高丽瑾,夏灏超,张晓嵩,苗飞,黄国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上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2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0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