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21:28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领域,具体为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

背景技术:

1、海气观测作为了解和监测海洋环境、气候变化、天气系统、海洋生态和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海气观测,可以获取海洋表面和大气层的温度、盐度、气压、湿度等数据,帮助科学家了解海洋和大气的动态变化和规律。这些数据对于气候预测、天气预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传统的海气观测装置通常依赖于蓄电池供应电力,以运行传感器、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然而,在海洋环境中电力的补充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远海等偏远地区,更换能源供应设备面临着成本高、操作复杂和风险大等问题。长期连续自动观测需要持续消耗能量,特别是需要设备多次上浮下沉的海洋剖面观测。目前,大多数海气自动观测设备主要进行大气、海表观测,而剖面观测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3、因此,设计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通过合理利用弹力、重力和浮力替代单纯的直接拉动缆绳,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消耗,实现大气、海表、剖面的同步自动观测,并通过综合考虑空间布局进行整体协调,实现气象、海表、海洋剖面多维度的同步自动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

2、本发明包括气象观测模块、海表监测模块和剖面观测模块;

3、所述气象观测模块用于提供浮力平台,在保障供电和提供设备安置空间的同时,实现对于气象数据的观测;

4、所述海表监测模块用于在防止所述浮力平台漂流的同时,实现对海表数据的观测;

5、所述剖面观测模块位于所述气象观测模块下方,用于以低能耗方式完成对海洋剖面的自动观测。

6、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通过设置气象观测模块,搭建了一个的浮式平台,在实现较为稳定进行气象数据的观测同时,也为剖面观测模块的布置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电力基础。通过设置海表监测模块,在实现对海表定点观测的同时,也以锚链保障了整个平台的抗漂流能力。通过构造剖面观测模块,创新性地设计了重力调节仓,利用仓内水体和空气比例的调节来调整重力,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从而实现装置的上浮或下沉,有效替代了传统的使用绳索直接拉升装置的高能耗方案。同时,利用发条将剖面观测模块下沉过程中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在装置上浮过程中释放,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从而实现了低能耗的海洋气象自动观测。此外,本发明还在绳上设置若干的浮体条,这既能够保护绳,提高绳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大了浮力,进一步减少了让装置上浮时的能量消耗。

技术特征:

1.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包括气象观测模块、海表监测模块和剖面观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观测模块包括通信天线、气象探测器、空心支撑桶、太阳能电池板和数据采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表监测模块包括浮体块、连接锁链、第一海洋探测器和锚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观测模块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述电控气阀和电控闸门,调整进气、进水、排气和排水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外壳还包括蓄电池,用于储存和供应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洋探测器能够探测海洋温度、海洋盐度、海洋流速、流向、海洋水位、溶解氧浓度和ph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体条,固定于所述绳,用于提高绳的浮力,减少所述第二海洋探测器上浮时的能量消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支撑所述绳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海洋探测器能够探测海洋温度、海洋盐度、海洋流速和流向。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耗浮式海气自动观测平台。本发明包括气象观测模块、海表监测模块和剖面观测模块;气象观测模块用于提供浮力平台,在保障供电和提供设备安置空间的同时,实现对于气象数据的观测;海表监测模块用于在防止所述浮力平台漂流的同时,实现对海表数据的观测;剖面观测模块位于所述气象观测模块下方,用于以低能耗方式完成对海洋剖面的自动观测。本发明引入重力调节仓,利用仓内水体和空气比例的调节来调整重力,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从而实现装置的上浮或下沉,有效替代了传统的使用绳索直接拉升装置的高能耗方案,同时,利用发条将剖面观测模块下沉过程中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在装置上浮过程中释放,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技术研发人员:李乾,陈如彦,贺治国,刘勇辉,刘玄成,张昕,张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海实验室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2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