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03:52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

背景技术:

1、电助力自行车是一种集成电池辅助动力的自行车类型,其配备电机和动力辅助系统,使人力骑行与电机助动实现了无缝融合。这种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自行车轻便便捷的特点,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行车在逆风、上坡和携带重物时的负担问题。

2、然而,传统电助力自行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其线束通常裸露在外,这不仅增加了骑行时的风阻,还使得线束容易受到长期风吹日晒而老化。在文件号为cn207902671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一种内置电池的中置电机自行车车架被公开,其通过在车架主体管内侧设置夹板,形成电池安装槽和容线槽,同时在夹板上设置对应的开口供线束通过。这一技术方案通过将线束部分容纳进车架主体管内,提高了线束的保护水平。

3、然而,该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连接后轮的刹车线和变速线仍需从车架主体管下端穿出并暴露在外,限制了其保护效果。同时,穿出的线束仅通过若干线套件固定在车辆后叉外,没有任何缓冲结构,这在山地等颠簸路段骑行时容易导致线束脱落,而且在骑行过程中,飞溅的泥浆和碎石可能会对裸露的线束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这一结构,以确保在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提供可靠的线束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组件和后叉组件,所述前三角组件包括与车头转把相接的车架头管、与车身坐垫相接的车架中管、设置在车架中管下端的连接舱,和设置在车架头管与连接舱之间的车架下管,其特点是:

4、所述车架下管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装有与连接下管平行设置的胶合隔板,所述胶合隔板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电池室,所述电池室的下端设有开口,在开口处盖合有电池封盖,

5、胶合隔板上方设有通向所述连接舱的前段走线通道,在车架下管前端左右两侧的管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向所述前段走线通道的入线口ⅰ,用于供连接刹车把手与后轮刹车的刹车线,和连接控制把手与变速机构的变速线进入前段走线通道;

6、所述连接舱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室,在电机室与连接舱的顶壁之间设有与所述前段走线通道相通的中段走线通道,在连接舱的后端设有与中段走线通道相通的出线口ⅰ,用于供所述刹车线、变速线,以及连接电机与后轮轮速传感器的感应线穿过中段走线通道后从连接舱内穿出;

7、所述后叉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中管后侧的上后叉与下后叉,在下后叉的前端开设有正对所述出线口ⅰ的入线口ⅱ,在下后叉内设有与所述入线口ⅱ相通的后段走线通道,所述后段走线通道远离入线口ⅱ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穿出的出线口ⅱ,在后段走线通道内固定埋设有若干用于防止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随车身跳动而上下摆动的护线管路,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均设置在护线管路内;

8、所述后叉组件与前三角组件之间设有用于缓解车身震动,减小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跳动幅度的避震机构。

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电池室下端设有通向所述电机室内的供电管路,用于供所述动力电池上的供电线穿过并与电机连接供电。

10、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连接舱包括与车架中管、车架下管一体成型的拱形外壁,和从拱形外壁的左右两侧向内延伸出的左右两个侧檐,所述侧檐上设有与电机形状相对应的开口,所述中段走线通道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方的两个侧檐之间。

1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下后叉的一端与上后叉连接,所述上后叉的另一端与前三角组件之间通过所述避震机构相接;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舱上方、车架中管前后两侧的前部铰接座与后部铰接座,所述下后叉的另一端与所述后部铰接座之间铰链连接,所述车架中管的中部通过一铰接轴铰接有避震摇臂,所述避震摇臂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车架中管的前侧与后侧,其中,避震摇臂的前端与前部铰接座之间设有随避震摇臂相对于所述铰接轴转动而伸长或缩短的伸缩避震器,避震摇臂的后端与上后叉的另一端之间铰链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避震摇臂包括设置在车架中管左右两侧的两个摆臂,两个摆臂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

1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车架头管与车架中管之间一体成型设有用于增加车架强度的连接上管,所述避震机构设置在连接上管与连接下管之间,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摆臂前段,在随摆臂摆动而向上翻起时与所述连接上管的下端抵接限位。

1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护线管路共设有三条,分别对应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所述出线口ⅱ共设有三个,所述护线管路对应设置在每个出线口ⅱ与入线口ⅱ之间。

1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护线管路为铁氟龙管,并与所述下后叉为一体成型。

1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所述胶合隔板面向前段走线通道的一侧向下开设有集线槽,所述刹车线和变速线均设置在集线槽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架内设置前段、中段和后段走线通道,使线束能够有序穿过车架,最大程度减小线束暴露面积,有效提高了线束的保护水平;通过在后段走线通道内固定埋设铁氟龙管的护线管路,有效防止线束在激烈驾驶时上下摆动,提高了线束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前后部铰接座、伸缩避震器和避震摇臂等避震组件,有效缓解车身震动,进一步减小了线束在颠簸路段骑行时的摆动幅度,在各种驾驶条件下都能提供可靠的线束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组件和后叉组件,所述前三角组件包括与车头转把相接的车架头管、与车身坐垫相接的车架中管、设置在车架中管下端的连接舱,和设置在车架头管与连接舱之间的车架下管,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室下端设有通向所述电机室内的供电管路,用于供所述动力电池上的供电线穿过并与电机连接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摇臂包括设置在车架中管左右两侧的两个摆臂,两个摆臂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头管与车架中管之间一体成型设有用于增加车架强度的连接上管,所述避震机构设置在连接上管与连接下管之间,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摆臂前段,在随摆臂摆动而向上翻起时与所述连接上管的下端抵接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管路共设有三条,分别对应所述刹车线、变速线和感应线;所述出线口ⅱ共设有三个,所述护线管路对应设置在每个出线口ⅱ与入线口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管路为铁氟龙管,并与所述下后叉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隔板面向前段走线通道的一侧向下开设有集线槽,所述刹车线和变速线均设置在集线槽内。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助力碳纤维自行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组件和后叉组件,所述前三角组件包括与车头转把相接的车架头管、与车身坐垫相接的车架中管、设置在车架中管下端的连接舱,和设置在车架头管与连接舱之间的车架下管,所述车架下管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装有与连接下管平行设置的胶合隔板,所述胶合隔板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电池室;通过在车架内设置前段、中段和后段走线通道,使线束能够有序穿过车架,最大程度减小线束暴露面积,有效提高了线束的保护水平;通过在后段走线通道内固定埋设铁氟龙管的护线管路,有效防止线束在激烈驾驶时上下摆动,提高了线束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夏晓冬,杨亮,王俊虎,刘浩,尚武林,罗明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9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2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