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5:54

本技术涉及自然资源监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自然资源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目前市面上大多的监测装置,都是固定在地面上,当需要更换位置时,不便于进行移动,从而导致监测工作人员需要重新对监测装置进行拆卸安装,拆除、安装费时费力,使用不便,不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且大多装置在监测器不使用的情况下,缺少对其保护的设置,容易因外力造成监测器意外损坏,造成意外损失,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推出以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其具有当需要更换位置时,更便于进行移动,不需要重新对监测装置进行拆卸安装,解决了拆除、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更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且在监测器不使用的情况下,设置了对其保护的功能,避免因外力造成监测器意外损坏,避免造成意外损失,避免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该装置实用性的特点。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传动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箱体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箱体内部,所述传动装置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内部,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内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内部,所述电机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表面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移动装置固定连接在蜗杆下端,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蜗杆下端,所述箱体内壁穿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一轴承内部,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螺纹帽两侧,所述固定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架下表面,所述固定块下端固定连接有车轮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穿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下端穿设在第二轴承内部。

5、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时,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和移动装置,当人们需要对监测装置移动位置时,人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运作,从而带动蜗轮转动,在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下,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在第一螺纹柱、螺纹帽、固定架、滑杆和滑块的配合下,带动车轮组下移,使车轮组接触地面,通过推把使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即可,此设置当需要更换该装置的位置时,更便于进行移动,不需要重新对监测装置进行拆卸安装,解决了拆除、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更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共有四组,分别对称开设在箱体下表面,所述车轮组穿设在第一通孔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在蜗杆上端,所述第三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部穿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转轴上端穿设在第三轴承内部。

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开设在收纳槽内部,所述支撑杆穿设在第二通孔内部,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监测器。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共有四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箱体下表面,所述箱体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把,所述箱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10、有益效果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和移动装置,当人们需要对监测装置移动位置时,人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运作,从而带动蜗轮转动,在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下,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在第一螺纹柱、螺纹帽、固定架、滑杆和滑块的配合下,带动车轮组下移,使车轮组接触地面,通过推把使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即可,此设置当需要更换该装置的位置时,更便于进行移动,不需要重新对监测装置进行拆卸安装,解决了拆除、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更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13、2、该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和升降装置,当人们在移动过程中或者不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运作,从而带动蜗轮转动,在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下,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转动,在第二螺纹柱、支撑板、支撑杆和第二通孔的配合下,带动监测器下移,使其进入收纳槽内部即可,此设置增加了在监测器未工作时对其保护的功能,避免因外力造成监测器意外损坏,避免造成意外损失,避免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包括箱体(1)、第一安装槽(2)、第二安装槽(3)、传动装置(4)和移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开设在箱体(1)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槽(3)开设在箱体(1)内部,所述传动装置(4)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内部,所述移动装置(5)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3)内部,所述传动装置(4)包括电机(401),所述电机(401)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槽(2)内部,所述电机(401)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02),所述第一转轴(40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403),所述蜗轮(403)表面啮合连接有蜗杆(404),所述移动装置(5)固定连接在蜗杆(404)下端,所述移动装置(5)包括第二转轴(501),所述第二转轴(501)固定连接在蜗杆(404)下端,所述箱体(1)内壁穿设有第一轴承(502),所述第二转轴(501)穿设在第一轴承(502)内部,所述第二转轴(501)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503),所述第一螺纹柱(503)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504),所述螺纹帽(504)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05),所述固定架(505)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螺纹帽(504)两侧,所述固定架(50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06),所述第二安装槽(3)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507),所述滑块(506)与滑杆(50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架(50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08),所述固定块(508)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架(505)下表面,所述固定块(508)下端固定连接有车轮组(509),所述第二安装槽(3)内部穿设有第二轴承(510),所述第二转轴(501)下端穿设在第二轴承(510)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6)共有四组,分别对称开设在箱体(1)下表面,所述车轮组(509)穿设在第一通孔(6)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04)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7),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第三转轴(701),所述第三转轴(701)固定连接在蜗杆(404)上端,所述第三转轴(701)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702),所述第二螺纹柱(702)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板(703),所述支撑板(70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分布在支撑板(703)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槽(2)内部穿设有第三轴承(705),所述第三转轴(701)上端穿设在第三轴承(705)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0),所述收纳槽(10)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共有两组,分别对称开设在收纳槽(10)内部,所述支撑杆(704)穿设在第二通孔(8)内部,所述支撑杆(704)上端固定连接有监测器(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1),所述支撑腿(11)共有四组,分别对称分布在箱体(1)下表面,所述箱体(1)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把(12),所述箱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3)。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属于自然资源监测技术领域,其中包括箱体、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传动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箱体内部,其有益效果是,该一种便于移动的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和移动装置,当人们需要对监测装置移动位置时,人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运作,从而带动涡轮转动,在涡轮和蜗杆的配合下,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带动车轮组下移,使车轮组接触地面,通过推把使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即可,此设置当需要更换该装置的位置时,更便于进行移动,不需要重新对监测装置进行拆卸安装,解决了拆除、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更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技术研发人员:马玉欣,张德明,寇明珠,白玲,祁月基,张旭斌,祁尧刚,李洪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技术研发日:20240111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9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