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38:15
本技术涉及空调,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挂壁式空调器的出风口一般只设有一个导风板,通常会安装在出风口上部或者出风口下部,由于单个导风板通常呈弧形设置且尺寸较大,若要将导风板完全隐藏在空调器内,则需要增加空调器内容纳导风板的开口,以致在空调关闭时会较大的缝隙,影响空调器的外观效果,若减小空调器内导风板的转动缝隙,则不能完全隐藏在空调器内,使得部分导风板会留存在风道内,以致空调器出风时的风噪会增大,影响空调器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的导风板无法在减小导风板的转动缝隙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风噪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3、机壳,形成有出风口;以及,
4、导风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两个导风板,在各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两个所述导风板能够共同封闭或者开启所述出风口。
5、可选地,两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关闭位置与第一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关闭位置与两个不同的第二开启位置;
6、处在不同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处在不同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组合,以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不同的出风模式。
7、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开设与所述机壳的前侧端和下侧端的连接处,以使得所述出风口具有前出风区域和下出风区域;
8、所述空调室内机在不同的出风模式下,选择所述前出风区域和所述下出风区域至少其中之一出风。
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关闭位置,且对应在所述前出风区域截流,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处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且对应在所述前出风区域截流,以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能够对应于所述下出风区域向下出风。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且对应处在所述下出风区域的旁侧,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处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且对应在所述下出风区域的旁侧,以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能够对应于所述前出风区域和所述下出风区域同时出风。
11、可选地,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风道内。
12、可选地,在纵向截面上,所述两个导风板的转动中心呈间隔设置。
13、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至少部分限定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在纵向截面上,所述蜗壳包括蜗壳直线段,所述蜗壳直线段朝外延伸以形成延伸参考型线,所述出风口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出口连接线,在纵向截面上限定出第一设置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第一设置区域内,所述第一设置区域包括围合形成的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界线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界线,其中:
14、两个所述第一边界线处在所述延伸参考型线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边界线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5mm,另一个所述第一边界线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1.5mm;和/或,
15、两个所述第二边界线处在所述出口连接线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出口连接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8mm,另一个所述第二边界线与所述出口连接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6.5mm。
16、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至少部分限定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在纵向截面上,所述蜗壳包括蜗壳直线段以及蜗壳外伸段,所述蜗壳直线段朝外延伸以形成延伸参考型线,所述延伸参考型线朝下偏移以形成偏移参考线,所述偏移参考线与所述蜗壳外伸段的之间形成参考交点,过所述参考交点垂直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以形成垂直参考型线,在纵向截面上限定出第二设置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第二设置区域内,所述第二设置区域包括围合形成的相对的两个第三边界线以及相对的两个第四边界线,其中:
17、两个所述第三边界线处在所述延伸参考型线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边界线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mm,另一个所述第三边界线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8mm;和/或,
18、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边界线包括所述垂直参考型线,另一个所述第四边界线与所述垂直参考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4.5mm。
19、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开设与所述机壳的前侧端和下侧端的连接处,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流板,以将所述出风口分割为前出风区域和下出风区域。
20、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所述导风板,以便封闭或者开启所述出风口,相对于单个导风板,采用两个导风板,以便减小各所述导风板的尺寸,有利于降低各所述导风板的弯曲程度,以使各导风板尽量呈直线设置,既有助于减小所述机壳内容纳各所述导风板的开口,又能够将所述导风板完全转动至风道外,以免影响出风,从而旨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导风板无法在减小导风板的转动缝隙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风噪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关闭位置与第一开启位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关闭位置与两个不同的第二开启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开设与所述机壳的前侧端和下侧端的连接处,以使得所述出风口具有前出风区域和下出风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关闭位置,且对应在所述前出风区域截流,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处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且对应在所述前出风区域截流,以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能够对应于所述下出风区域向下出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且对应处在所述下出风区域的旁侧,所述第二导风板对应处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且对应在所述下出风区域的旁侧,以使得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能够对应于所述前出风区域和所述下出风区域同时出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风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截面上,所述两个导风板的转动中心呈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至少部分限定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在纵向截面上,所述蜗壳包括蜗壳直线段,所述蜗壳直线段朝外延伸以形成延伸参考型线,所述出风口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出口连接线,在纵向截面上限定出第一设置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第一设置区域内,所述第一设置区域包括围合形成的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界线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界线,其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至少部分限定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在纵向截面上,所述蜗壳包括蜗壳直线段以及蜗壳外伸段,所述蜗壳直线段朝外延伸以形成延伸参考型线,所述延伸参考型线朝下偏移以形成偏移参考线,所述偏移参考线与所述蜗壳外伸段的之间形成参考交点,过所述参考交点垂直于所述延伸参考型线以形成垂直参考型线,在纵向截面上限定出第二设置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处在所述第二设置区域内,所述第二设置区域包括围合形成的相对的两个第三边界线以及相对的两个第四边界线,其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开设与所述机壳的前侧端和下侧端的连接处,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导流板,以将所述出风口分割为前出风区域和下出风区域。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导风组件,所述机壳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两个导风板,在各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行程内,两个所述导风板能够共同封闭或者开启所述出风口,通过设置两个所述导风板,以便封闭或者开启所述出风口,相对于单个导风板,采用两个导风板,以便减小各所述导风板的尺寸,有利于降低各所述导风板的弯曲程度,以使各导风板尽量呈直线设置,既有助于减小所述机壳内容纳各所述导风板的开口,又能够将所述导风板完全转动至风道外,以免影响出风,从而旨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导风板无法在减小导风板的转动缝隙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风噪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石旭东,黄博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4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17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