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燃烧设备,加热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9:56

本申请涉及灶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1、燃气灶具是一种通过燃烧器燃烧燃气而释放热量的烹饪工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按照一次空气的引射方式一般分为上进风燃烧器和下进风燃烧器。现代厨房为了追求美观以及空间利用最大化,燃气灶具都是嵌装在橱柜的台面上,使灶具面板与橱柜台面平齐,若燃气灶具采用的是下进风燃烧器,其在嵌入橱柜后基本没有富余的空间来保证空气流通以满足燃气燃烧所需的一次空气量,导致燃烧稳定性差,且橱柜门的开合也会对燃烧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进风燃烧器则不存在上述问题,但目前的上进风燃烧器的分火器结构不合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不充分,容易回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气和空气在分火器内混合效果,避免发生回火,提高燃烧稳定性。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

3、所述炉头分火器的轴向方向的两侧为所述炉头分火器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炉头分火器的上侧形成有外混气腔,所述外混气腔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的轴线呈环形;

4、所述炉头分火器上设有外引射管,所述外引射管于所述炉头分火器的下侧形成供气流进入的进气口,所述外引射管于所述外混气腔内形成供所述气流流出的切向的出气口;

5、所述出气口所面向的所述外混气腔的底表面形成引流面,所述引流面沿所述气流的流向逐渐抬升。

6、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面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上坡面、倒斜面和第二上坡面,所述第一上坡面、所述倒斜面和所述第二上坡面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均逐渐向上倾斜。

7、进一步地,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外混气腔于所述第一上坡面的尾端形成第一流通截面,所述外混气腔于所述倒斜面的尾端形成第二流通截面,所述外混气腔于所述第二上坡面的尾端形成第三流通截面;

8、所述第一流通截面的截面积为a1,所述第二流通截面的截面积为a2,所述第三流通截面的截面积为a3,a1大于a2大于a3。

9、进一步地,a1、a2和a3满足:a3=0.85a2=0.85*0.7a1。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射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引射管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的轴线呈圆周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外引射管的出口处均对应的形成有所述引流面;

11、所述外引射管于所述外混气腔内形成有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呈逐渐向上倾斜的上表面,对于相邻的两个外引射管,沿所述气流的流向,位于上游的所述外引射管的上表面作为下游的所述外引射管的第二上坡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射管沿所述气流的流向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呈螺旋上升状;

13、所述外引射管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包括顺次同轴相连的直管引射段、扩压引射段和环状段;

14、所述直管引射段远离所述扩压引射段的一端形成喇叭状的进气口,所述扩压引射段的通径沿所述气流的流向逐渐增大,所述环状段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的轴线呈弧形。

15、进一步地,所述外引射管包括位于炉头分火器下侧的下半侧部以及位于所述外混气腔内的上半侧部;

16、所述下半侧部一体加工成型地形成于所述炉头分火器上,所述下半侧部与所述上半侧部可拆卸地扣合在一起。

17、进一步地,所述炉头分火器的上侧还形成有内混气腔,所述内混气腔同轴地设于所述外混气腔的内侧;

18、所述炉头分火器的下侧形成有内引射管,所述内引射管与所述内混气腔相连通。

19、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喷嘴底座、外燃气喷嘴和内燃气喷嘴;

20、所述喷嘴底座用于安装于燃气灶具的面板的下方,所述喷嘴底座的下侧设有外燃气通道和内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喷嘴和所述内燃气喷嘴均设于所述面板的上方,所述外燃气喷嘴通过外喷嘴柱安装于所述喷嘴底座上并与所述外燃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内燃气喷嘴通过内喷嘴柱安装于所述喷嘴底座上并与所述内燃气通道相连通;

21、所述炉头分火器搭载于所述内喷嘴柱和所述外喷嘴柱的上端部,所述内燃气喷嘴与所述内引射管的进气口同轴相对;

22、所述外燃气喷嘴、所述外喷嘴柱和所述外引射管为一一对应的多个,且每个外燃气喷嘴与对应的所述外引射管的进气口同轴相对。

23、进一步地,所述外燃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

24、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所述内燃气通道并排地设于所述喷嘴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内燃气通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之间呈钝角相连。

25、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底座的上侧设有电极针安装柱和热电偶安装柱,所述电极针安装柱和所述热电偶安装柱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炉头分火器上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电极针安装柱适配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热电偶安装柱适配地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26、进一步地,所述电极针安装柱的上端形成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包括垂直相连的水平阶梯面和竖直阶梯面,所述炉头分火器搭载于所述水平阶梯面上并与所述竖直阶梯面相抵靠。

27、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气喷嘴的喷气口和所述外燃气喷嘴的喷气口相对所述燃气灶具的面板均是向上倾斜的。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0、本发明提供的。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炉头分火器的上侧形成有外混气腔,外混气腔环绕炉头分火器的轴线呈环形。炉头分火器上设有外引射管,外引射管的一端形成进气口,外引射管的进气口设于炉头分火器的下侧,以供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气流进入,外引射管的另一端形成出气口,外引射管的出气口伸入外混气腔内,以与外混气腔相连通。

31、外引射管的出气口的朝向与环形的外混气腔相切,使燃气和空气形成的气流进入外混气腔后环绕外混气腔的轴线做旋转运动,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效果,提高燃烧稳定性。同时,外引射管的出气口所面向的外混气腔的底表面形成引流面,且该引流面沿气流的流向是逐渐抬升的,使气流进入外混气腔后在引流面的导引下做螺旋状旋转运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效果,同时通过使气流呈螺旋状旋转运动,能够使外混气腔内的压力得到有效均衡,以进一步提高燃烧稳定性,同时气流进入外混气腔后呈缓慢的上坡状态,能够有效缓解外引射管的出气口处局部压力过高的问题,以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回火。

3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因而所述燃气灶具也具有上进风燃烧器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分火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面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上坡面(23)、倒斜面(25)和第二上坡面(27),所述第一上坡面(23)、所述倒斜面(25)和所述第二上坡面(27)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均逐渐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外混气腔(21)于所述第一上坡面(23)的尾端形成第一流通截面,所述外混气腔(21)于所述倒斜面(25)的尾端形成第二流通截面,所述外混气腔(21)于所述第二上坡面(27)的尾端形成第三流通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a1、a2和a3满足:a3=0.85a2=0.85*0.7a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射管(2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引射管(28)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2)的轴线呈圆周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外引射管(28)的出口处均对应的形成有所述引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射管(28)沿所述气流的流向环绕所述炉头分火器(2)呈螺旋上升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射管(28)包括位于炉头分火器(2)下侧的下半侧部(210)以及位于所述外混气腔(21)内的上半侧部(2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分火器(2)的上侧还形成有内混气腔(22),所述内混气腔(22)同轴地设于所述外混气腔(21)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嘴底座(1)、外燃气喷嘴(15)和内燃气喷嘴(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燃气通道(11)包括第一通道段(19)和第二通道段(1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底座(1)的上侧设有电极针安装柱(17)和热电偶安装柱(18),所述电极针安装柱(17)和所述热电偶安装柱(18)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炉头分火器(2)上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电极针安装柱(17)适配地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热电偶安装柱(18)适配地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安装柱(17)的上部形成有阶梯部(111),所述阶梯部(111)包括垂直相连的水平阶梯面和竖直阶梯面,所述炉头分火器(2)搭载于所述水平阶梯面上并与所述竖直阶梯面相抵靠。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气喷嘴(16)的喷气口和所述外燃气喷嘴(15)的喷气口相对所述燃气灶具的面板均是向上倾斜的。

14.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具。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炉头分火器的上侧形成有环形的外混气腔,炉头分火器上设有外引射管,外引射管可供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气流进入,外引射管与外混气腔内形成切向的出气口,且外引射管的出气口所面向的外混气腔的底表面形成逐渐抬升的引流面,使气流进入外混气腔后在引流面的导引下做螺旋状旋转运动,从而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效果,同时能够使外混气腔内的压力得到有效均衡,以提高燃烧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外引射管的出气口处局部压力过高的问题,以有效避免出现回火。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胡松方,吴伟良,顾林涛,宋小明,阮华平,汪玉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62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