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4:41:03
本技术涉及气泵,尤指一种叶轮泵。
背景技术:
1、气泵是对各种可充气产品(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轮胎,充气沙发等)进行充气的关键装置,利用气泵对可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泄气和保压等操作,以实现可充气产品的展开使用和泄气收缩空间体积便于收纳等功能。
2、气泵主要分为电动气泵,手动气泵和脚动气泵,电动气泵是以电力为动力的一种气泵,通过电力不停压缩空气,产生气压。叶轮泵是电动气泵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叶轮泵在工作时主要依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气体,进而完成对可充气产品的充气。然而,叶轮泵在工作时,叶轮高速旋转导致叶轮泵震动较大,产生的噪音高达80分贝以上,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可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时,由于所需的气压比较大,进一步导致叶轮泵的工作噪音变大。现有的叶轮泵的减噪措施不太理想,导致长时间以往容易对工作环境和用户造成噪音污染等不利影响。
3、因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叶轮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泵,其在进气管和外壳的连接处设置缓冲衬套,在叶轮泵主体的外表面套设缓冲层组件,并通过缓冲套管与插接柱的配合,能够有效对噪音进行阻隔和抵消,以提高叶轮泵的降噪能力,降低叶轮泵工作时对环境的噪音污染,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叶轮泵,包括外壳,叶轮泵主体,进气管,缓冲衬套,缓冲套管,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叶轮泵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4、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叶轮泵的一端,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设置,所述缓冲衬套套设在所述进气管的外侧,并适于与所述外壳接触挤压;
5、所述叶轮泵主体的外侧设有缓冲层组件,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座和插接柱,所述缓冲套管套设置在所述插接柱远离所述外壳的底壁的一端,并适于与所述叶轮泵主体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叶轮泵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以将所述叶轮泵主体收纳在所述外壳的容置空间内。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叶轮泵主体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突出部;
7、所述缓冲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台阶部,所述插接柱插设在所述缓冲套管内,并适于与所述台阶部接触挤压;
8、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缓冲套管的上方,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缓冲套管设置,并与所述插接柱连接固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槽,当所述上壳体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时,两个所述开口槽相对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过孔。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衬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第三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所述第三垫圈的外径依次增大,并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垫圈与所述叶轮泵主体的端部相接触;
11、所述进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进气管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缓冲衬套内设置有与所述延伸部相配合的内凹槽。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过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和两个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对应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
14、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
15、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垫圈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轮泵主体包括机壳,电机和叶轮盘,所述机壳设置有叶轮室和电机室,所述叶轮室靠近所述第一过孔设置,所述叶轮盘设置在所述叶轮室内;
17、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室内,并与所述叶轮盘传动连接,用以带动所述叶轮盘转动;
18、所述叶轮室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出气管穿过的第二过孔。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层组件包括第一缓冲套和第二缓冲套,所述第一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叶轮室的外侧;
20、所述第二缓冲套套设在所述电机室的外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缓冲套连接固定。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减震脚垫。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衬套,所述缓冲套管,所述减震脚垫和所述缓冲层组件的材质均为软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叶轮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叶轮泵,在进气管的外侧套设有缓冲衬套,进气管穿过外壳的侧壁设置,使得外壳夹紧缓冲衬套,能够有效减少叶轮泵工作时进气管产生的噪音,叶轮泵本体端部设置有缓冲套管,将缓冲套管套设在外壳底壁上的插接柱上,另外将叶轮泵本体外侧套设缓冲层组件,并将叶轮泵本体放置在外壳底壁的安装座上,使得叶轮泵本体的其它部分不与外壳相接触,能够有效对叶轮泵本体减震缓冲,进而实现对叶轮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的抵消,降低叶轮泵对外界环境和人员的不利影响,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叶轮泵,缓冲衬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第三垫圈,使得缓冲衬套具有很好的缓冲减震性能,当上壳体盖设在下壳体上时,两个第一限位板能够与第一垫圈相互挤压接触,两个第二限位板能够与第二垫圈相互挤压接触,同时第三垫圈能够与叶轮泵本体的一端接触,叶轮泵本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够依次被第三垫圈,第二垫圈和第一垫圈吸收,进而降低叶轮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2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叶轮泵,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减震脚垫的支撑腿,缓冲了由叶轮泵向底面传递的震动,从而达到减震效果,降低叶轮泵由于震动产生的噪音。
技术特征:1.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叶轮泵主体,进气管,缓冲衬套,缓冲套管,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叶轮泵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叶轮泵主体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带有安装孔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槽,当所述上壳体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时,两个所述开口槽相对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衬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第三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所述第三垫圈的外径依次增大,并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垫圈与所述叶轮泵主体的端部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过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和两个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对应设置,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靠近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泵主体包括机壳,电机和叶轮盘,所述机壳设置有叶轮室和电机室,所述叶轮室靠近所述第一过孔设置,所述叶轮盘设置在所述叶轮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组件包括第一缓冲套和第二缓冲套,所述第一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叶轮室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减震脚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衬套,所述缓冲套管,所述减震脚垫和所述缓冲层组件的材质均为软胶。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叶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叶轮泵主体,进气管,缓冲衬套,缓冲套管,外壳内设置有容置空间,叶轮泵主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进气管设置在叶轮泵的一端,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过孔,进气管穿过第一过孔设置,缓冲衬套套设在进气管的外侧,并适于与外壳接触挤压,叶轮泵主体的外侧设有缓冲层组件,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座和插接柱,缓冲套管套设置在插接柱远离外壳的底壁的一端,并适于与叶轮泵主体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叶轮泵主体设置在安装座上,以将叶轮泵主体收纳在外壳的容置空间内,如此,能够有效降低叶轮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降低了叶轮泵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技术研发人员:贺鹏,李小男,费重华,董明亮,陈聪,朱天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鱼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30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78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液压泵托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