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8:0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特别是一些有心电异常等心脏疾病的人群)对及时检测心电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心电图(e lectrocard iogram,ecg)测量仪多是利用导线连接电极夹、电极吸球、电极贴片或手持的一体机,这中传统的心电图测量仪体积大,不便携带,主要用于医院等场景内使用,达不到日常及时测量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便携式检测心电数据的智能手表。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壳体、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显示组件、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机芯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底壁的底面,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电极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机芯组件包括:5.安装座;6.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的背离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的中心部、及与所述中心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向所述中心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向朝向所述显示组件的方向折弯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包括贴合于所述安装座的周侧面的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上设有第一弹性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极的内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弹性电连接件。7.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极可采集手腕处的心电信号,第二电极可采集用户的另一只手的手指处的心电信号,从而可实现单导联测量心电信号的效果,即实现了将心电检测功能集成到手表上,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心电图测量仪进行心电测量的不便性。8.而且,通过使第二电极可移动地安装在侧壁上,并使第二电极的内端作用在第一弹性电连接件上,从而在采集用户手指心电信号时,用户手指可按压第二电极,从而使用户获得按压感,从而可提高采集感知度和用户体验。而且,通过使第一贴合部贴合于安装座的周侧面,第一弹性电连接件设置在第一贴合部上,在用户按压第二电极而使第二电极抵压第一弹性电连接件、而采集心电信号时,安装座可对第一弹性电连接件进行支撑,从而可避免第二电极在被按压时破坏第二电极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结构,从而可保证使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表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1.图2为图1中智能手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2.图3为沿图1中ⅰ‑ⅰ线的剖面示意图;13.图4为沿图1中ⅱ‑ⅱ线的剖面示意图;14.图5为图3中机芯组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5.图6为图5中机芯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6.图7为图5中电控板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7.图8为图7中电控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8.图9为图5中安装座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19.图10为图9中安装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0.图11为图2中底壳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1.图12为图11中底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2.图13为图6中第一弹性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23.图14为图2中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24.图15为沿图1中ⅲ‑ⅲ线的剖面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25.图16为图6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6.图17为图16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7.图18为图1中智能手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8.附图标号说明:29.100、智能手表;30.10、壳体;11、底壳;111、底壁;1111、第二检测窗口;1112、突出部;112、侧壁;1121、按压凹槽;1122、防水凸部;1123、第一安装孔;1124、第二安装孔;31.12、盖体;121、显示安装口;32.20、机芯组件;21、电池;211、第二引线;33.22、电控板;221、避让孔;222、第一板部;223、第二板部;2231、第一平面段;2232、第一弧面段;2233、第二弧面段;224、第三板部;2241、第二平面段;2242、第三弧面段;2243、第四弧面段;34.23、安装座;230、安装槽;231、安装基板;2311、安装凸部;232、第一段板;233、第二段板;2331、第一竖板段;2332、第一斜板段;2333、第二斜板段;2334、斜向板段;2335、弧板段;2336、第一定位柱;2337、第二定位柱;234、第三段板;2341、第二竖板段;2342、第三斜板段;2343、第四斜板段;235、第四段板;236、第一连接板;237、引线孔槽;2371、第一侧槽壁;2372、第二侧槽壁;2373、限位凸部;2374、过线间隙;238、第二连接板;239、第三连接板;23a、走线槽;23b、引线口;23c、第一凹槽;23d、第二凹槽;23f、避让限位孔;23g、沉槽;23h、通孔;23i、第一侧板;23j、第二侧板;23k、第三侧板;23m、第四侧板;35.24、密封环;36.291、mcu芯片;2911、第一接口;292、flash芯片;293、第一芯片;294、第二接口;295、第二芯片;296、第三接口;297、滤波电容;298、电量计;37.3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321、按压部;3211、避让凹槽;322、滑柱部;323、密封圈;324、限位环;33、第三电极;34、第四电极;38.40、第一柔性电路板;41、中心部;39.42、第一延伸部;421、第一贴合部;4211、第一子延伸部;4212、第二子延伸部;4213、共有部;4214、第一定位孔;4215、第二定位孔;422、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1、连接基片;4222、支撑侧片;4223、活动弹片;4224、限位片;423、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4、第三子延伸部;40.43、第二延伸部;431、第二贴合部;4311、第四子延伸部;4312、第五子延伸部;432、第一按压开关;433、第二按压开关;41.44、第三延伸部;441、电连接部;42.60、第二柔性电路板;61、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2、第一检测窗口;43.71、第一控制按键;72、第二控制按键;44.81、环形遮光垫;82、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1、绿灯;822、接收部;45.90、显示组件;91、振动马达;911、第一引线4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4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4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50.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51.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5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手表。5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智能手表100包括表带、壳体10、设在壳体10上的显示组件9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机芯组件20,表带安装于壳体10,以将手表佩戴于用户腕部。5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呈敞口设置的底壳11和具有显示安装口121的盖体12,底壳11包括底壁111和连接于底壁111的周缘的侧壁112,侧壁112的自由端围合形成底壳11的敞口;盖体12安装于底壳11的敞口处,显示组件90安装在显示安装口121内。如此,通过将壳体10分设为底壳11和盖体12两部分,可便于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对壳体10的不同部分分别进行造型,从而可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的底壁111和侧壁112用于形成壳体10的底壁111和侧壁112,即壳体10包括底壁111和侧壁112。可选地,底壳11与盖体12可拆卸连接。55.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壳体10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壳体10包括呈敞口设置的底壳11,显示组件90安装在底壳11的敞口内;又如,壳体10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的侧壁112与上壳的侧壁112拼合连接以形成壳体10的侧壁112,上壳的中部设有显示安装口121,以安装显示组件90;等等。56.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表带安装于盖体12的两端。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说明,以智能手表100正常佩戴于手腕上状态对智能手表100的进行表述,即手腕的宽度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分布的两端;以壳体10朝向手腕皮肤表面的方向为底或下;壳体10的左侧或右侧即为智能手表100正常佩戴于手腕上状态时的左侧或右侧;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58.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机芯组件20包括电池21、电控板22和安装座23,安装座23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电池21用于为电控板22供电,电控板22与显示组件90电连接,电控板22用于控制智能手表100运行,电池21和电控板22均安装在安装座23上。59.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可使电控板22位于电池21与显示组件90之间,或者使电控板22与电池21分别位于安装座23的上下两侧,等。60.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智能手表100的性能,如图所示,可使电控板22上设有在电控板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电控板22的避让孔221,避让孔221朝电控板22的一侧形成有开口,电池21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孔221内。61.如此,通过在电控板22上设置避让孔221,可减少电控板22的面积,通过使电池21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孔221内,可使电池21对电控板22进行保护,从而在智能手表100不小心摔落可降低电控板22的震荡幅度,从而可避免电控板22上的电子元器件被振坏。或者,在智能手表100受到外力的大力挤压而使壳体10底壁111向内变形时,可降低压坏电控板22上的电子元器件的风险。6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电控板22位于电池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之间。如此,可便于减少机芯组件20在壳体10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从而可便于减小智能手表100的厚度。63.在本实施例中,电控板22位于电池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分面(即是说,该中分面在电池21的厚度方向上将电池21均分成两半)的与上侧面之间。6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电池21部分位于避让孔221内,电池21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从避让孔221的开口伸出避让孔221。65.可以理解,如此通过使电池21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从避让孔221的开口伸出避让孔221,可便于增大电控板22临近电池21另一端的部分处的宽度。66.具体的,如图所示,电控板22包括与避让孔221的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部222、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板部222的两端的第二板部223和第三板部224,第一板部222、第二板部223和第三板部224之间围合形成有避让孔221,避让孔221的开口形成于第二板部223与第三板部224的自由端之间。可以理解,第一板部222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板部223和第三板部224均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67.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的面积均大于第二板部223的面积和第三板部224的面积。具体来说,可使第一板部222的等效宽度均大于第二板部223和第三板部224的等效宽度,以使第一板部222的面积均大于第二板部223的面积和第三板部224的面积。68.如此,可便于在第一板部222上排布较多的电子元器件,如mcu芯片291等。6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侧面设有mcu芯片291,mcu芯片291与显示组件90连接。具体的,mcu芯片291设于第一板部222。70.可以理解,mcu芯片291通常较大,将其设置在第一板部222上,使其结构分布较合理。7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侧面还设有第一接口2911,mcu芯片291与第一接口2911连接,以通过第一接口2911与显示组件90连接。72.具体的,智能手表100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第三柔性电路板一端设有第三插口,第三插口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一接口2911,第三柔性电路板另一端连接于显示组件90。73.可以理解,当组装智能手表100时,通常将机芯组件20安装在底壳11形成底部组,显示组件90安装于盖体12形成上部组,然后再组装底部组和上部组;这样将第一接口2911设置在第一板部222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侧面,可便于组装。74.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与底壳11的敞口周缘连接有密封环24,以提高防水性能。7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的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设有flash芯片292和/或温度传感器。76.进一步地,电控板22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侧面还设有功能芯片和与功能芯片连接的插接接口。77.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手表100具有血压和/或心率和/或血氧检测功能,机芯组件20包括实现这些功能的功能芯片。78.具体的,功能芯片包括第一芯片293,插接接口包括与第一芯片293连接的第二接口294,第一芯片293为心率检测芯片、或心电检测芯片、或心率检测和心电检测集成芯片。7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芯片293位于第二板部223,或者,第一芯片293位于第二板部223与第一板部222的连接处;第二接口294位于第一芯片293的朝向第二板部223的自由端的一侧。80.具体的,功能芯片还包括第二芯片295,插接接口包括与第二芯片295连接的第三接口296,第二芯片295为血氧检测芯片、或血压检测芯片、或血氧检测和血压检测集成芯片。8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芯片295位于第三板部224,或者,第二芯片295位于第三板部224与第一板部222的连接处;第三接口296位于第二芯片295的朝向第三板部224的自由端的一侧。82.如此,使mcu芯片291设置在第一板部222,第一芯片293设置在第二板部223,第二芯片295设置在第三板部224,这样可避免各芯片相互干扰,且便于mcu芯片291分别对第一芯片293和第二芯片295进行控制。83.而且,第二接口294靠近第一芯片293设置,第二接口294靠近第三芯片设置,可减少信号干扰,减少信号损失。84.而且,通过将第二接口294和第三接口296分别设置在第二板部223和第三板部224,也可便于其与相应的检测单元连接。8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板部223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设有滤波电容297,滤波电容297与第一芯片293连接。如此,可便于过滤掉干扰信号,以避免干扰信号进入mcu干扰其他信号。8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三板部224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设有电量计298,电量计298用于检测电池21的电量。87.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第二板部223的外周面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或第二板部223的外周面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剩余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或第二板部223的外周面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同样地,第三板部224的外周面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或第三板部224的外周面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剩余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或第三板部224的外周面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88.可以理解,壳体10内部腔体的外周面(即壳体10侧壁112的内侧面)大致为圆柱面,如此通过以上方式设置电控板22的外周面可使其与壳体10侧壁112的圆柱面状的内侧面相适配。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222的外周面为圆柱面,第二板部223的外周面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剩余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且第三板部224的外周面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上,剩余部分位于该圆柱面的延长面的内侧。90.本实用新型中,智能手表100具有心电检测功能,其不光包括设置在电控板22上的第一芯片293,还包括用于采集心电信号的采集电极。9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采集电极包括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第一电极31设于底壁111的底面,第二电极32安装在侧壁112上,第二电极32至少部分显露于壳体10外,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均分别与第一芯片293连接。92.这样,如图所示,在智能手表100佩戴在手腕上时,第一电极31接触手腕表面皮肤可采集手腕处的心电信号,由于第二电极32设在壳体10的侧壁112上,可使用户的另一只手的手指与第二电极32接触,以采集该手指处的心电信号,从而实现了能够单导联测量心电信号的效果,同时实现了将心电检测功能集成到手表上,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心电图测量仪进行心电测量的不便性。93.可以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的使用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才可测量其他位置处的心电信号,如可将手表从手腕上取下,将其底部贴合与人体胸部,以使第一电极31采集人体胸部处的心电信号,并将其中一只手的手指接触第二电极32,以实现单导联测量心电信号;或者,可将手表从手腕上取下,将其底部贴合与脚腕或小腿处,以使第一电极31采集脚腕或小腿处的心电信号,并将其中一只手的手指接触第二电极32,以实现单导联测量心电信号;等。9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机芯组件20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40,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与电控板22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40包括位于安装座23的背离显示组件90的一侧的中心部41、及与中心部41连接的第一延伸部42,中心部41与第一电极31电连接,第一延伸部42向中心部41的一侧延伸,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向朝向显示组件90的方向折弯延伸,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与第二电极32电连接。95.如此,可便于走线和装配。96.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2可固定安装在侧壁112上,如一体成型于侧壁112上,也可可移动地安装在侧壁112上,以下主要就可移动的方式进行说明。97.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侧壁11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23,第二电极32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23内;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包括贴合于安装座23的周侧面的第一贴合部421,第一贴合部421上设有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第二电极32的内端作用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98.其中,第二电极32的内端为第二电极32通过第一安装孔1123伸入壳体10内的一端,第二电极32的外端即为显露在壳体10外的一端,其用于与手指接触。99.其中,第二电极32的内端作用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电极32的内端抵接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第二电极32的内端卡接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第二电极32的内端焊接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或第二电极32的内端活动连接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并实现第二电极32的内端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电连接。100.如此,通过使第二电极32可移动地安装在侧壁112上,并使第二电极32的内端作用在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上,从而在采集用户手指心电信号时,用户手指可按压第二电极32,从而使用户获得按压感,从而可提高采集感知度和用户体验。而且,通过使第一贴合部421贴合于安装座23的周侧面,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设置在第一贴合部421上,在用户按压第二电极32而使第二电极32抵压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而采集心电信号时,安装座23可对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进行支撑,从而可避免第二电极32在被按压时破坏第二电极3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0的电连接结构,从而可保证使用的稳定性。10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采集电极还包括第三电极33,第三电极33安装于侧壁112,第二电极32至少部分显露于壳体10外,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在壳体1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102.如此,还可使智能手表100还具有六导联测量心电信号的效果。具体来说,当需要测量心电信号时,用户将智能手表100从手腕上取下,并底部向下地放置在一条腿(可选为小腿处或脚腕处)上,使第一电极31与腿部接触;同时双手的手指分别与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接触,通过三个电极的心电信号采集,可以得到三种导联,并通过计算还可得到另外三种导联,从而可实现六导联心电信号的测量,从而可提高检测准确性。103.其中,可以使一只手上的两个手指分别与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接触,也可使两只手上的各一个手指分别与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接触。10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侧壁112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124,第一安装孔1123与第二安装孔1124在壳体1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第三电极33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124内,第一贴合部421上还设有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3,第三电极33的内端作用于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3。105.如此,可提高用户采集心电信号时的感知度。10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安装孔1123与第二安装孔1124均位于壳体10的左侧或右侧,即是说,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均位于壳体10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可使两只手上的各一个手指分别与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接触。107.如此,使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从而在使用六导联心电信号的测量时,只需要使按压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的手指按压于壳体10的侧壁112的外侧面,另外配合的手指可按压于显示组件90的表面或盖体12的边缘处,从而可便于对智能手表100施加力,从而便于使第一电极31贴合接触于腿部,便于使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贴合接触于手指。108.如当用户双手的食指分别按压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时,如图所示,配合测量的拇指就可以按压在盖体12的边缘,从而可便于对智能手表100施加力。又如,当用户双手的拇指分别按压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时,配合测量的食指就可以按压在盖体12的边缘,从而可便于对智能手表100施加力。10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位于壳体10的左侧,第二板部223连接于第一板部222的左端,为左板部;第三板部224连接于第一板部222的右端,为右板部。110.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安装孔1123与第二安装孔1124分别位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分面的两侧,即是说,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分别位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分面的两侧。如此,可便于两只手的手指对智能手表100施加力,以便于分别同时按压第二电极32和第三电极33。11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电控板22安装于安装座23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一侧。11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40还包括与中心部41连接的第二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3向中心部41的另一侧延伸,第二延伸部43的自由端向朝向显示组件90的方向折弯延伸,以与智能手表100的控制按键配合。113.具体的,第一延伸部42和第二延伸部43分别向中心部41的两侧(即左侧、右侧)延伸,即第一延伸部42向中心部41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其中一侧延伸,第二延伸部43向另一侧延伸。114.如此,可进一步便于走线和组装。11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贴合部421包括沿壳体10的周向向靠近壳体10的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延伸部4211、和沿壳体10的周向向靠近壳体10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延伸部4212,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设于第一子延伸部4211,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3设于第二子延伸部4212。116.如此,可与第二电极32、第三电极33的分布相匹配。117.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还包括向壳体10的另一侧折弯延伸的第三子延伸部424,第三子延伸部424上设有第一插口,第一插口插接于第二接口294。如此,实现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与电控板22的电连接,从而可以将采集电极采集到的心电信号传输给第一芯片293或mcu芯片291。118.而且,由于第三子延伸部424与第一子延伸部4211、第二子延伸部4212均位于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第一子延伸部4211、第二子延伸部4212与第三子延伸部424之间的距离都较近,从而可减少第二电极32与第三电极33采集到的心电信号传递给第一芯片293或mcu芯片291过程中受到的干扰。11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为弹片式电连接件。如此,既可以使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具有较大的弹性,又可以使弹性电连接件与第二电极32的内端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120.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包括连接基片4221、分别设连接于连接基片4221的两侧缘的两支撑侧片4222、由连接基片4221的一端向另一端反向折弯延伸而成的活动弹片4223,连接基片4221连接于第一贴合部421,支撑侧片4222的自由端向靠近另一支撑侧片4222的方向延伸出限位片4224,活动弹片4223位于限位片4224的朝向连接基片4221的一侧;第二电极32的内端抵压于活动弹片4223。如此,可使活动弹片4223在两支撑侧片4222之间弹性活动。121.具体的,活动弹片4223的自由端向远离连接基片4221的方向折弯延伸后、再向靠近连接基片4221的方向折弯延伸。12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3为弹片式电连接件。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电连接件423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必详述。124.智能手表100还包括第四电极34,第四电极34设于底壁111的底面,中心部41与第四电极34电连接。在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时,第四电极34和第一电极31一样与手腕或腿部接触,在采集时起到降低采集电极的传导干扰的作用,提高采集的心电信号的质量,从而提高智能手表100的测量功能。12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包括安装基板231、及连接于安装基板231的周缘的围板,围板向靠近显示组件90的一侧延伸。126.围板包括在壳体10的周向方向顺次分布的第一段板232、第二段板233、第三段板234和第四段板235。1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第二段板233位于安装基板231的左侧缘,对应第二板部223设置,即第二段板233为左侧段板;第三段板234位于安装基板231的右侧缘,对应第三板部224设置,即第三段板234为右侧段板。第一段板232对应第一板部222设置,第四段板235对应避让孔221的开口设置。128.如此,可简化安装座23的结构129.具体的,第一贴合部421贴合于左侧段板或右侧段板的外侧面。左侧段板或右侧段板的外侧面是指远离左侧段板或右侧段板背离围板围合区域的一侧的侧面。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部421贴合于左侧段板的外侧面。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部222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一段板232的自由端,第二板部223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二段板233的自由端,第三板部224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三段板234的自由端。13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左侧段板包括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竖板段2331、以及分别设于第一竖板段2331两侧的第一斜板段2332和第二斜板段2333,第一斜板段2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竖板段2331的一端,另一端向靠近壳体10的一端和壳体10的右侧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斜板段23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竖板段2331的另一端,另一端向靠近壳体10的另一端和壳体10的右侧的方向倾斜延伸。133.换而言之,第一斜板段2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竖板段2331的一端,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段板232和第三段板234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斜板段23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竖板段2331的另一端,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段板232、且靠近第三段板234的方向倾斜延伸。134.第一子延伸部4211贴合于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第二子延伸部4212贴合于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135.如此,可使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与第二电极32的可移动方向(大致)垂直,从而可便于对第二电极32的被按压操作进行支撑。同时,可使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与第三电极33的可移动方向(大致)垂直,从而可便于对第三电极33的被按压操作进行支撑。13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凸设有第一定位柱2336,第一子延伸部421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214,第一定位柱2336插设于第一定位孔4214内。如此,可便于将第一子延伸部4211限位于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137.可选地,第一定位柱2336与第一定位孔4214设有多对。138.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凸设有第二定位柱2337,第二子延伸部421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4215,第二定位柱2337插设于第二定位孔4215内。如此,可便于将第二子延伸部4212限位于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139.可选地,第二定位柱2337与第二定位孔4215设有多对。140.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板部223的外周面包括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段2231和分别连接于第一平面段2231的两端的第一弧面段2232和第二弧面段2233,第二弧面段223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板部222的外周面,第一平面段2231对应第二接口294设置。141.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平面段2231可便于避让第三子延伸部424。1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第一平面段2231对应第一竖板段2331设置,第一弧面段2232对应第一斜板段2332设置,第二弧面段2233对应第二斜板段2333设置。143.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平面段2231在第二板部22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略)大于第二接口294的长度,以使第一平面段2231可更好地避让第三子延伸部424。14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板段还包括斜向板段2334,斜向板段2334连接第一斜板段2332的另一端与第一段板232,斜向板段2334的外侧面向外凸出于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以在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处形成第一缺口,以在实现智能手表100小型化设计的基础上,为第二电极32提供足够的可移动空间。如此,可使第一子延伸部4211位于该第一缺口内。145.具体的,可使第一斜板段2332的厚度小于斜向板段2334的厚度,以在第一斜板段2332的外侧面处形成第一缺口。14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板段还包括弧板段2335,弧板段2335连接第二斜板段2333的另一端与第四段板235,弧板段2335的外侧面向外凸出于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以在第二斜板段2333的外侧面处形成第二缺口。如此,可使第二子延伸部4212位于该第二缺口内,以在实现智能手表100小型化设计的基础上,为第三电极33提供足够的可移动空间。147.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贴合部421还包括贴合于第二竖板段2341的外侧面的共有部4213,第一子延伸部4211、第二子延伸部4212和第三子延伸部424均连接于共有部4213。148.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电极32包括沿壳体10的周向延伸的按压部321、凸设于按压部321的内侧面的滑柱部322、以及密封圈323和限位环324,侧壁112的外侧面设有按压凹槽1121,第一安装孔1123开设于按压凹槽1121的底部,按压部321可活动地设于按压凹槽1121内,滑柱部322可移动地设于第一安装孔1123内,密封圈323套设于滑柱部322的外周面与第一安装孔1123的内壁面之间,限位环324安装于滑柱部322的内端的外周面,并用于与侧壁112的内壁面抵接,滑柱部322的内端抵压于第一弹性电连接件422。149.如此,可将第二电极32可移动地安装在侧壁112上,且可以实现防水。150.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限位环324,而通过其他结构对第二电极32进行限位,如密封圈323与第一安装孔1123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等。15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按压部321的内侧面设有避让凹槽3211,滑柱部322凸设于避让凹槽3211的底部,按压凹槽1121的底部凸设有防水凸部1122,第一安装孔1123开设于防水凸部1122;防水凸部1122可活动地设于避让凹槽3211内。152.如此,一方面可通过防水凸部1122与避让凹槽3211的配合增强防水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第一安装孔1123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密封圈323在第一安装孔1123内的可移动长度,从而可便于增大第二电极32的可移动距离,从而有利于增大按压感知度。153.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电极33的结构及其与侧壁112的配合结构与第二电极32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必详述。154.在具体实施例中,右侧段板的结构与左侧段板的结构大致相同,以下结合其他结构简要进行说明。15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延伸部43的自由端包括贴合于所述安装座23的周侧面的第二贴合部431,所述第二贴合部431上设有按压开关,控制按键的内端抵压于该按压开关。15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智能手表100的控制按键包括第一控制按键71和第二控制按键72,第一控制按键71和第二控制按键72均设置在侧壁112上。157.具体的,第一控制按键71和第二控制按键72在壳体1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158.可选地,第一控制按键71和第二控制按键72分别位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分面的两侧。15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贴合部431包括沿所述壳体10的周向向靠近所述壳体10的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子延伸部4311、和沿所述壳体10的周向向靠近所述壳体10的另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子延伸部4312,第四子延伸部4311上设有第一按压开关432,第五子延伸部4312上设有第二按压开关433,第一控制按键71的内端抵压于第一按压开关432,第二控制按键72的内端抵压于第二按压开关433。160.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三段板234包括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竖板段2341、以及分别设于第二竖板段2341两侧的第三斜板段2342和第四斜板段2343,第三斜板段234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竖板段2341的一端,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段板232和第二段板233的方向倾斜延伸;第四斜板段234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竖板段2341的另一端,另一端向远离第一段板232、且靠近第二段板233的方向倾斜延伸。161.第四子延伸部4311贴合于第三斜板段2342的内侧面,第五子延伸部4312贴合于第四斜板段2343的内侧面。16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三板部224的外周面包括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平面段2241和分别连接于第二平面段2241的两端的第三弧面段2242和第四弧面段2243,第三弧面段224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板部222的外周面,第二平面段2241对应第三接口296设置。163.具体的,第二平面段2241对应第二竖板段2341设置,第三弧面段2242对应第三斜板段2342设置,第四弧面段2243对应第四斜板段2343设置。16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平面段2231与第二平面段2241相对设置。165.本实用新型中,智能手表100具有血氧和/或血压检测功能,其不光包括设置在电控板22上的第二芯片295,还包括用于采集血氧和/或血压信号的检测单元。166.具体来说,如图所示,智能手表100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60,壳体10的侧壁112上设有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1和对应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1设置的第一检测窗口62,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1与第一检测窗口62位于第二延伸部43的自由端所在的一侧,第二柔性电路板60一端与第一检测单元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口,第二插口插接于第三接口296。167.进一步地,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1和第一检测窗口62对应第二平面段2241和第二竖板段2341设置。如此,第二平面段2241和第二竖板段2341可避让检测单元。168.在检测时,用户手指贴合第一检测窗口62,第一光学检测单元61可通过第一检测窗口62检测用户手指的血氧和/或血压信号,并通过第二芯片295处理获得用户的血氧和/或血压信息。169.可选地,第一电极31为金属电极或石墨烯电极,第四电极34为金属电极或石墨烯电极,第二电极32为金属电极,第三电极33为金属电极。170.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40还包括与中心部41连接第三延伸部44,第三延伸部44的至少部分向靠近壳体10的一端的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44的自由端形成电连接部441,电连接部441与电池21电连接。如此,从中心部41延伸出第三延伸部44,以便于电池21电连接。17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上还设有贯穿安装座的走线槽23a,走线槽23a临近安装座23的周缘设置,安装座23的周侧设有与走线槽23a连通的引线口23b,电池21上连接有第二引线211,第二引线211可经过引线口23b进入走线槽23a内,电池21通过第二引线211经走线槽23a连接于电连接部441。如此,可实现电池21与第一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然后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40与电控板22电连接。17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朝向显示组件9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30、及围设安装槽230设置的安装区,电池21安装在安装槽230内,电控板22固定安装于安装区。173.如此,安装座23可分别对电池21和电控板22进行限位,以使电池21和电控板22的相对位置固定。174.具体的,安装槽230的深度小于电池21的厚度,以使电池21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侧面凸出于安装槽230,以使电控板22位于电池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之间。17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背离显示组件9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23c和第二凹槽23d,第一凹槽23c与第二凹槽23d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凹槽23c与第二凹槽23d对应安装区设置。176.安装座23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凹槽23c与第二凹槽23d之间的引线孔槽237,引线孔槽237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引线孔槽237的一端与第一凹槽23c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凹槽23d连通。177.电连接部441安装于第二凹槽23d,智能手表10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凹槽23c的振动马达91,振动马达91连接有第一引线911,振动马达91通过第一引线911经引线孔槽237连接于电连接部441。178.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引线孔槽237贯穿安装座23,引线孔槽237包括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槽壁2371和第二侧槽壁2372,第一侧槽壁2371上凸设有限位凸部2373,限位凸部2373的自由端与第二侧槽壁2372之间形成有过线间隙2374,限位凸部2373朝向电池21的侧面低于引线孔槽237的侧缘,或者,限位凸部2373朝向电池21的侧面形成有限位线槽。如此,可便于隐藏第一引线911。17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还包括凸设于安装基板231的朝向显示组件90的一侧的多个限位侧板,多个限位侧板之间限定出安装槽230。如此,可简化安装座23的结构。180.具体的,如图所示,围板位于多个限位侧板的外侧,电控板22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围板和限位侧板的自由端(即远离安装基板231的一端)。如此,可有利于电控板22散热。18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限位侧板包括对应第一板部222设置的第一侧板23i、对应第二板部223设置的第二侧板23j、以及对应第三板部224设置的第三侧板23k。第一段板232位于第一侧板23i的外侧,第二段板233位于第二侧板23j的外侧,第三段板234位于第三侧板23k的外侧。安装槽230位于第一侧板23i、第二侧板23j和第三侧板23k之间。18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一板部222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一侧板23i与第一段板232的自由端,和/或,第二板部223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二侧板23j与第二段板233的自由端,和/或,第三板部224背离显示组件90的侧面止抵于第三侧板23k与第三段板234的自由端。183.进一步地,如图所示,限位侧板包括对应避让孔221的开口设置的第四侧板23m,第四段板235位于第四侧板23m的外侧,安装槽230位于第一侧板23i、第二侧板23j、第三侧板23k和第四侧板23m之间。18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还包括位于第一段板232与第一侧板23i之间、且连接第一段板232与第一侧板23i的第一连接板236,第一连接板236与安装基板231连接为一体,引线孔槽237位于安装基板231的对应第一连接板236的部分,且贯穿第一连接板236与安装基板231的。185.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还包括位于第二段板233与第二侧板23j之间、且连接第二段板233与第二侧板23j的第二连接板238,第二连接板238与安装基板231连接为一体,安装基板231背离第二连接板238的侧面对应第二连接板238处设有多个沉槽23g。如此,可便于第一延伸部42的自由端的部分散热。186.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二侧板23j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23i的一端,第二侧板23j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段板235。如此,可便于增大安装槽230的容积,以增大电池21的体积。187.具体的,第三侧板23k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23i的另一端,第三侧板23k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段板235。188.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四侧板23m的两端均连接于第四段板235的内侧面,第四段板235上设有与安装槽230连通的两个避让限位孔23f,两个避让限位孔23f分别靠近第四侧板23m的两端设置。189.具体的,其中一避让限位孔23f位于第四侧板23m的一端与第二侧板23j的另一端之间,另一避让限位孔23f位于第四侧板23m的另一端与第三侧板23k的另一端之间。190.这样,电池21的两个角可分别设置在两个避让限位孔23f内,一方面可便于容纳更大的电池21,另一方面也可对电池21进行限位。191.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四段板235均凸出于第一侧板23i、第一段板232、第二侧板23j、第二段板233、第三侧板23k和第三段板234。如此,可便于使避让限位孔23f具有足够的高度,以便于容纳电池21的边角。192.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还包括连接第四段板235的自由端与第四侧板23m的自由端的第三连接板239,安装基板231对应第三连接板239的部分设有通孔23h。193.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三斜板段234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段板232,第三侧板23k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斜板段2342的内侧面。如此,可便于增大第三斜板段2342的倾斜角度。194.进一步地,如图所示,第三侧板23k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四段板235的内侧面,第四斜板段234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侧板23k的外侧面。如此,可便于增大第四斜板段2343的倾斜角度。195.本实用新型中,智能手表100具有心率检测功能,其不光包括设置在电控板22上的第一芯片293或mcu芯片291,还包括用于采集心率信号的检测单元。196.具体来说,如图所示,智能手表100还包括环形遮光垫81和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环形遮光垫81设于中心部41的底部,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的发射部设于环形遮光垫81的底部,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的接收部822设于中心部41的底部、并位于环形遮光垫81内,壳体10的底部(即底壁111上)对应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设有第二检测窗口1111。197.在智能手表100佩戴在手腕上时,当使用心率检测功能时,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可通过发射部发射检测信号、并通过接收部822接收反射信号,从而获得心率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一芯片293或mcu芯片291获得用户的心率信息。198.具体的,第二光学检测单元82的发射部为绿灯821,并设有两个。两个绿灯821与接收部822排成一排,接收部822位于两个绿灯821之间。如此,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199.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安装座23的底部设有安装凸部2311,中心部41设于安装凸部2311上。具体的,安装凸部2311位于安装基板231的底部,底壁111的中部向远离显示组件90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突出部1112,第一电极31、第四电极34和第二检测窗口1111位于突出部1112。如此,可便于检测。20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2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