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47: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钟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数量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千家万户常用的交通工具。在人们选购汽车时往往会挑选汽车性能、外观、内饰等,而车载钟表是构成汽车内饰的一个重要装饰部件,而且往往是一些高端车的象征,不仅能提高汽车内饰的档次,同时也能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提供时间信息,在汽车零部件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随着汽车制造业技术提升,人们对汽车内饰要求越来越高,普通车载钟表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现在技术中的车载钟表存在以下技术问题:4.1.现有技术中由于光源直接作用于导光板或直接设置在表盘表面进行导光,使表盘导光不均匀且容易形成光晕。5.2现在技术中制造工艺复杂,装配困难,使产能低下,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技术实现要素:6.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7.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8.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包括表盘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板、设置于发光板上方的导光支架及与导光支架抵接的导光板,所述表盘设置在导光板内,所述发光板上设置有发光源;9.所述导光板包括正对发光源的聚光点,形成在导光板外周的出光部位,以及衔接所述聚光点和出光部位的散光结构,所述导光板上设有遮光组件,所述遮光组件朝向表盘伸出在出光部位的上侧。10.优选的,所述出光部位伸出在表盘上方,且所述出光部位往上收拢设置。通过以上改进,光在导光板内扩散,在出光部位作用下向上传导,使整个导光效果更好。11.优选的,所述遮光组件包括装饰圈,所述装饰圈完全遮盖导光板外周且向表盘中心延伸。通过以上改进,装饰圈将往上的光遮挡,将光往径向引导至表盘上,使整个表盘导光更加均匀。12.优选的,所述散光结构包括散光部位、第一导光筋及第二导光筋;散光部位,所述散光部位与聚光点衔接,散光部位朝向出光部位扩张设置;第一导光筋,设置于散光部位外围,且所述第一导光筋沿散光部位扩散方向围合;第二导光筋,均布在导光板上,且所述第二导光筋一端与第一导光筋连通,另一端连接于出光部位。通过以上改进,光沿散光部位向四周散射到外围的第一导光筋上,再从第一导光筋上往第二导光筋上扩散,最终通过第二导光件扩散至导光件的出光部位,使整个导光板周向均匀向上进行导光。13.优选的,所述遮光组件还包括遮光圈,所述遮光圈压设于表盘外周布置且与导光板贴合。通过以上改进,光无法从导光板与表盘配合部位溢出,使整个表盘上导光更加均匀,避免表盘上出现光晕。14.优选的,所述导光支架上形成有导光罩,所述导光罩套设在发光源上。通过以上改进,光在导光罩内无法向外散溢,全部向聚光点传导,使整个聚光效果更好。15.优选的,所述表盘采用金属材质。通过以上改进,使表盘拥有更好的反光效果且立体感更强。16.优选的,所述表盘上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反光单元,所述反光单元呈网格状分布的凹凸不平的菱形。通过以上改进,表盘上的反光单位对四周导入的光线进行反射,使表盘表面导光更加均匀。17.优选的,所述发光板底部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指针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发光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在第一定位孔内。通过以上改进,可直接将发光板套在驱动组件的定位柱上,实现发光组件与驱动组件的连接配合,减少了发光板的装配零件,使装配更加简便。18.优选的,所述导光支架底部形成有第二定位柱和支撑柱,所述发光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柱与发光板顶面抵接,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设在第二定位孔内,所述导光板底部形成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上形成有挂钩,所述挂钩支撑于发光板底面。通过以上改进,实现导光支架、导光板及发光板之间的相互装配,使整个发光组件结构更加稳定。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20.1.通过导光支架将光从下至上传导至导光板上,经过导光板传导沿外周向上进行传导至装饰圈上,经过装饰圈反射光线向内传导,使光线照射到整个表盘上,使整个表盘导光更加均匀;21.2.通过采用金属材质表盘及在表盘在设置凹凸不平的菱形网格状反光单位,对四周导入的光源进行反射,使表盘导光更加均匀;22.3.通过支撑柱、定位柱及定位孔等将发光组件、表盘等装配固定,使整个时钟表结构更加稳定,且装配更加便捷。附图说明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示图;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29.图7为本实用新型表盘结构示意图;30.图中:1、发光组件;2、表盘;3、转动结构;4、上盖;5、下盖;101、发光板;102导光支架;103、导光板;104、发光源;201、聚光点;202、出光部位;203、散光结构;204、遮光组件;301、装饰圈;302、遮光圈;401、散光部位;402、第一导光筋;403、第二导光筋;404、导光罩;405、延伸边;406、挂钩;501、指针组件;502、驱动组件;503、转动轴;504、指向部位;601、支撑组件;602、第一支撑柱;603、支撑筋;604、第一定位柱;605、第一定位孔;606、第二定位柱;607、第二支撑柱;608、第二定位孔;609、第三定位柱;610、第三定位孔;611、第三支撑柱;701、支脚;702、扣槽;703、插槽;704、卡钩;801、反光单元;具体实施方式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3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33.如图1-7所示,一种带金属表盘的车载导光时钟表,包括上盖4、表盘2、下盖5、发光组件1及转动结构3。34.发光组件1包括发光板101、设置于发光板101上方的导光支架102及与导光支架102抵接的导光板103,表盘2设置在导光板103内,发光板101上设置有发光源104,发光板101上设置有发光源104。35.导光板103包括正对发光源104的聚光点201,形成在导光板103外周的出光部位202,以及衔接聚光点201和出光部位202的散光结构203,导光板103上设置有遮光组件204,遮光组件204朝向表盘2伸出在出光部位202的上侧,该遮光组件204限制导光板103向上传导光线,并引导光线向内往表盘2上扩散。36.具体的,发光板101上的发光源104发光,光线通过导光板103底部的聚光点201汇聚后,沿散光结构203朝向导光板103外周扩散,且光线沿导光板103上的出光部位202扩散,最终在装饰圈301的反射下,照射到表盘2上。37.进一步的,导光板103外周的出光部位202呈凸台状,在保持凸台内径大小不变的前提下,且凸台外径随高度上升逐渐减少,并在凸台上形成圆弧曲线,使光线向上汇聚且向内侧传导。38.遮光组件204包括装饰圈301,装饰圈301设置在导光板103上,且装饰圈301底面与导光板103上的凸台顶面贴合,装饰圈301将导光板103上的凸台完全遮盖,且向表盘2中心延伸,并部分超出凸台,光线通过出光部位202向上扩散,装饰圈301将向上扩散的光线遮挡,并在装饰圈301伸出部分的作用下反射到表盘2上。39.遮光组件204还包括遮光圈302,遮光圈302底部与表盘2表面贴合,遮光圈302沿表盘2外轮廓布置且与导光板103贴合,表盘2与导光板103配合处缝隙遮盖,使光无法溢出。40.作为对散光结构203的进一步解释,散光结构203包括散光部位401、第一导光筋402及第二导光筋403。41.散光部位401设置在聚光点201正上方,散光部位401底部与聚光点201连接,散光部位401从下往上朝向导光板103外周逐渐扩张,使光线沿导光板外周扩散,且该散光部位401朝向出光部位202呈扇形设置;42.第一导光筋402设置在散光部位401外围,且第一导光筋402沿导光部件扩散方向围合,第一导光筋402正对散光部位401形成外扩的圆弧,且在两个圆弧之间形成内收的圆角,使第一导光筋402整体距离散光部位401距离接近;43.第二导光筋403均匀分布在导光板103上,且第二导光筋403一端与第一导光筋402连通,另一端与导光板103上的出光部位202连接。44.作为对散光部位的进一步实施例,散光部位401从下至上呈现两段扩张趋势,第一段扩张速度趋势小于第二段扩张趋势,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半圆形凹槽。45.具体的,发光板101底部设置有转动结构3,转动结构3包括指针组件501及驱动组件502,指针组件501包括转动轴503及指向部位504,转动轴503穿设在发光组件1内与驱动组件502连接,指向部位504设置在表盘2上,驱动组件502输出轴带动转动轴503转动,使指向部件在表盘2上转动,从而指示时间。46.下盖5内设置有支撑组件601,支撑组件601包括第一支撑柱602与支撑筋603,第一支撑柱602形成于下盖5底部且支撑于驱动组件502底面,支撑筋603形成于下座内壁上且支撑于发光板101底面。47.驱动组件502上设置有设置第一定位柱604,发光板101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605,第一定位柱604穿设在第一定位孔605内实现固定。48.具体的,导光支架102底部形成有第二定位柱606和第二支撑柱607,发光板101上设置有对应的的第二定位孔608,第二支撑柱607与发光板101顶面抵接,且第二定位柱606穿设在第二定位孔608内,实现固定。49.进一步的,导光支架102底部形成有导光罩404,导光罩404套设在发光板101的发光源104上,使光无法向外散溢,全部传导至聚光点201上。50.导光板103底部形成第三定位柱609,导光支架102上形成有第三定位孔610,且导光支架102上还形成有第三支撑柱611,第三定位柱609穿设在第三定位孔610上,第三支撑柱611抵接于导光板103底面,使导光板103固定在导光支架102上。51.导光板103底部向下形成有延伸边405,延伸边405上形成有挂钩406,挂钩406对发光板101底部周侧进行支撑,使导光板103、导光支架102、发光板101之间相互抵接,使整个发光组件1更加稳固。52.具体的,上盖4周侧形成支脚701,支脚701上设置有扣槽702,下盖5外轮廓上形成有插槽703,插槽703上形成有卡钩704,在进行装配时,支脚701插入插槽703内,使卡钩704钩入扣槽702中,实现上盖4与下盖5之间的配合。53.优选的,表盘2采用金属材质,推荐采用不锈钢材质,经过cnc、车削、线切割、冲压、电镀等加工工艺后,使表盘2造型独特,且立体感强烈。54.优选的,表盘2上设置均匀排布的反光单元801,且反光单元801呈凹凸不平的菱形,反光单元801对从四周导入的光源进行反射,使表盘2导光更加均匀。5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9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