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1:58:21
本发明涉及将氢气等气体燃料向车辆(fcv)等填充的气体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1、日本国缺乏化石燃料,依赖于从海外的进口,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因此,近年来,由于对环境友好且有助于能源安全保障,所以能够从各种各样的资源制造的氢受到了关注。本申请人也提出了对搭载于作为应对该环境问题的车辆的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氢汽车的车载罐稳定且高效地填充气体燃料的气体填充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该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是有效的,但在组装气体填充装置的情况下,在组装了框架整体后将流量计、阀、配管、气体管路冷却部等设备向框架设置、结合。
2、但是,对于所述框架中的螺栓紧固用的孔,由于其位置、尺寸松散,所以可能会因组装误差而成为框架构造的歪斜的原因。另外,所述气体管路冷却部是勉强能够在主体壳体的框架内设置的大小,且是约200kg左右的重量大的设备,因此需要多个人一边使其移动、一边向框架内设置来进行配管连接。所述配管也存在一次侧配管和二次侧配管,不使处于与气体管路冷却部之间的金属密封部损伤地将各个配管准确地连结是需要熟练技术的作业。若假设将金属密封部损伤,则氢气会从该损伤部漏出,有可能成为爆炸等灾害的要因。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9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壳体主体单元化而谋求组装的简单化并且谋求总组装的工时的削减、且生产效率高的气体填充装置。
3、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4、本发明的气体填充装置100的特征在于,由下部单元10、中间单元20、顶部单元30及侧面单元40构成,所述下部单元10在底座框架1上容纳热交换器13,所述中间单元20位于该下部单元10的上方,具备显示器,所述顶部单元30位于该中间单元20的上方,容纳流量计33,所述侧面单元40位于所述下部单元10及所述中间单元20的两侧,容纳在前端具有填充喷嘴的填充软管。
5、本发明中,各单元具备定位孔lh,能够向形成于各单元的互相重叠的部位的定位孔lh插入销。并且,所述定位孔lh优选构成为:在将每个单元或单元和设备结合(例如螺栓紧固)后,所插入的所述销能够拔出。所述定位孔lh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捆扎带,能够将单元彼此或单元和设备紧固、和/或将电缆(线束)等紧固。
6、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在最下部(基础部)设置有底座框架1,在该底座框架1形成有切口1a。
7、发明效果
8、根据具备上述的构成的本发明,能够将各设备按每个单元预先配设,因此能够谋求总组装工时的削减。另外,与在单元彼此被组装而构成的气体填充装置100的框体内固定设备的作业相比,在各单元固定设备的作业容易,作业的劳力极其减轻。
9、本发明中,若各单元设置有定位孔,形成于各单元的互相重叠的部位的定位孔lh具有能够供销lp插入的功能,则通过在将各单元彼此通过螺栓结合而牢固地紧固以前的阶段向定位孔lh插入销lp而临时固定,之后利用螺栓等紧固,从而能够减小单元被组装后的状态下的组装误差而减少框架构造的歪斜。例如,通过将如热交换器13那样重量大的设备预先设置于单元内而设置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应该与热交换器13经由配管连接的其他的设备也能够通过定位孔而准确地设置,因此,即使不是熟练者,也能够将例如一次侧配管和二次侧配管分别准确地不使处于与气体管路冷却部之间的金属密封部损伤地连结。因而,能够防止由金属密封部的损伤而引起的氢气的漏出,能够抑制爆炸等灾害。并且,在将单元彼此或单元和设备结合(例如螺栓紧固)后,能够将所插入的销拔出。而且,由于能够向所述定位孔lh根据需要而插入捆扎带,所以能够将例如配线利用所述捆扎带来捆束。
10、本发明中,若在最下部(基础部)设置有底座框架1,在该底座框架1形成有切口1a,则在底座框架设置时将锚固螺栓ab拧紧的作业时,操作者能够从所述切口1a将手、工具(例如扳手)放入,以接近底座框架1。与如以往的气体填充装置那样在底座框架未设置切口的情况相比,由于操作者从形成于底座框架1的切口1a将手插入,或者操作者接近或到达应该经由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而进行作业的场所,所以锚固螺栓紧固变得容易,作业性提高。
技术特征:1.一种气体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体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提供将壳体主体单元化而谋求组装的简单化并且谋求总组装的工时的削减而生产效率高的气体填充装置。本发明的气体填充装置(100)由下部单元(10)、中间单元(20)、顶部单元(30)及侧面单元(40)构成,所述下部单元(10)在底座框架(1)上容纳热交换器(13),所述中间单元(20)位于该下部单元(10)的上方,具备显示器,所述顶部单元(30)位于该中间单元(20)的上方,容纳流量计(33),所述侧面单元(40)位于所述下部单元(10)及所述中间单元(20)的两侧,容纳在前端具有填充喷嘴的填充软管。技术研发人员:藤井玲奈,斋藤晃,永井克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龙野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82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