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38:24

本技术涉及电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

背景技术:

1、电感是谐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有的电感如单螺旋状电感往往具有较大的互感值(英文名称为mutual inductance),其他装置与其发生耦合效应的几率较大,易受到耦合效应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感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感,其具有连接的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所述第一绕线环绕成第一螺旋结构,所述第二绕线环绕成第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螺旋结构和所述第二螺旋结构对称反置;第二电感,其具有第三绕线,所述第三绕线环绕所述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

3、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所述第一绕线沿逆时针环绕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结构,所述第二绕线沿逆时针环绕形成所述第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结构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绕线位于所述第二螺旋结构外侧的端部连接。

4、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位于内侧的端部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绕线位于内侧的端部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者为电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另一者为电信号的输出端。

5、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布置在同一层,且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不交叠设置。

6、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包括中央连接部,所述中央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的连接处。

7、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与所述第三绕线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阙口构成所述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8、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感的同一侧。

9、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布置在同一层。

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谐振电路,包括电容、差分对晶体管和上述的电感装置;所述电容、所述差分对晶体管和所述电感装置中的第一电感并联,且所述差分对晶体管的一端通过耦接所述电感装置中的第二电感接地。

11、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差分对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耦合端、第二耦合端和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三耦合端、第四耦合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耦合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电容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端和第三耦合端连接于所述电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四耦合端通过耦接所述第二电感接地。

12、本申请方案的一种电感装置以及谐振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信号可从第一绕线或第二绕线的一者流入,再从第一绕线或第二绕线的另一者流出,由于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所形成的螺旋结构对称反置,两者能够产生极性相反的磁场,若其他器件与第一电感发生耦合效应,因两个螺旋结构具有相反极性的磁场,能够使第一电感所受到的耦合效应被抵消,从而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第二电感环绕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也能够屏蔽外部器件对第一电感的耦合影响。由此,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

13、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沿逆时针环绕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结构,所述第二绕线沿逆时针环绕形成所述第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结构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绕线位于所述第二螺旋结构外侧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位于内侧的端部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绕线位于内侧的端部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者为电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另一者为电信号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布置在同一层,且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不交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包括中央连接部,所述中央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绕线和所述第二绕线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与所述第三绕线的末端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阙口构成所述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线的始端和末端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感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布置在同一层。

9.一种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差分对晶体管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对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耦合端、第二耦合端和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三耦合端、第四耦合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耦合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电容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端和第三耦合端连接于所述电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四耦合端通过耦接所述第二电感接地。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装置,包括第一电感,其具有连接的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第一绕线环绕成第一螺旋结构,二绕线环绕成第二螺旋结构,第一螺旋结构和第二螺旋结构对称反置;第二电感,其具有第三绕线,第三绕线环绕第一电感的外围设置且形成为半包围结构。由此,通过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耦合效应的影响。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谐振电路。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庆,黄寿,舒俊,王冬春,廖德文,石磊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斯塔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9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99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