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冷却系统、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冷却系统、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41:20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方案开始使用液冷方式对电池进行热管理,以确保电池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使用。不过大多数的液冷方案都是只对电芯模组其中的一个侧面进行散热(冷却),导致电芯模组的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温差,电芯模组很难达到理想的使用温度,不能更好的发挥电性能,而且还会影响电芯模组的使用寿命。对电芯模组的多个侧面分别进行散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测试中发现,简单的在电芯模组的多个侧面分别设置冷板,以对电芯模组的多个侧面分别进行散热(冷却),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电芯模组的散热(冷却)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散热(冷却)效果更好的冷却系统。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冷板,每个所述冷板均包括冷板主体和设于所述冷板主体中的冷却介质流路;

3、多个所述冷板包括第一冷板组和第二冷板组,所述第一冷板组在所述电芯模组热失控时能够与电芯喷发物接触;

4、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和导通。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阀以及与所述阀电连接或物理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阀能够在封闭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状态和开启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导通状态间切换,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阀在封闭状态与导通状态间切换。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冷却介质流路中冷却介质的状态参数,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参数达预设值时驱动所述阀自所述导通状态切换至封闭状态。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水温、水压、水流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管路装置,所述管路装置包括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总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水总管同一端的第一进水分管和第二进水分管,所述第一进水分管与所述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分管与所述第二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

9、所述阀设于所述进水总管、所述第一进水分管和所述第二进水分管交汇处。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总管和设于所述出水总管同一端的第一出水分管和第二出水分管,所述第一出水分管与所述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分管与所述第二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板组的冷板还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至少一个卡箍,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一集流管一体成型,所述进水总管卡于所述卡箍内;和/或

12、所述第一冷板组的冷板靠近所述电芯模组的一侧间隔排布至少两根挡胶凸台,所述挡胶凸台与所述冷板一体成型。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芯模组热失控时,所述第一冷板组处于电芯喷发物的喷发路径中,或者所述第一冷板组处于靠近电芯喷发物的喷发路径中。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15、箱体;

16、电芯模组,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芯模组具有泄气侧和与所述泄气侧相对的对侧,所述电芯模组的电芯的泄压阀朝向所述泄气侧;以及

17、上述的冷却系统,所述第一冷板组设于所述泄气侧上,所述第二冷板组设于所述对侧上。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19、车辆本体,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具有缺口;以及

20、上述的电池包;

21、其中,所述箱体包括上部开口的下箱体,所述电芯模组设于所述下箱体内,所述泄气侧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下部,所述对侧位于所述电芯模组的上部,所述第二冷板组盖合所述下箱体上部的开口,以构建所述箱体的上盖,所述下箱体设于所述车底板上,且所述第二冷板组位于所述缺口内,以作为所述车底板的一部分。

22、在上述冷却系统中,冷却系统包括多个冷板,多个冷板划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被划分为第一冷板组和第二冷板组,在电芯模组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冷板组和第二冷板组,可以更好的解决电芯模组在不同位置的温差问题,减小温差能够让电芯模组更好的发挥电性能,延长电芯模组的使用寿命。

23、其中,第一冷板组的设置位置为在电芯模组热失控时能够与电芯喷发物接触。从而在电芯模组热失控时,能够与电芯喷发物接触的第一冷板组可能会被电芯喷发物损坏,此时流经第一冷板组的冷却介质会流失起不到冷却电芯模组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述冷却系统同时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和导通。从而当能够与电芯喷发物接触的第一冷板组会被电芯喷发物损坏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阻止冷却介质流向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从而可以避免因过多的冷却介质从破损的第一冷板组处流失,起不到冷却电芯模组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出现因过多的冷却介质从破损的第一冷板组处流失,而导致电芯模组的余热不能被第二冷板组继续冷却,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上述冷却系统具有较好的散热(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冷板,每个所述冷板均包括冷板主体和设于所述冷板主体中的冷却介质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阀以及与所述阀电连接或物理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阀能够在封闭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状态和开启所述冷却介质流路的导通状态间切换,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阀在封闭状态与导通状态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冷却介质流路中冷却介质的状态参数,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参数达预设值时驱动所述阀自所述导通状态切换至封闭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水温、水压、水流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管路装置,所述管路装置包括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总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水总管同一端的第一进水分管和第二进水分管,所述第一进水分管与所述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分管与所述第二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装置还包括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出水总管和设于所述出水总管同一端的第一出水分管和第二出水分管,所述第一出水分管与所述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分管与所述第二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组的冷板还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至少一个卡箍,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一集流管一体成型,所述进水总管卡于所述卡箍内;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模组热失控时,所述第一冷板组处于电芯喷发物的喷发路径中,或者所述第一冷板组处于靠近电芯喷发物的喷发路径中。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电池包和车辆。该冷却系统,用于冷却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冷板,每个冷板均包括冷板主体和设于冷板主体中的冷却介质流路;多个冷板包括第一冷板组和第二冷板组,第一冷板组在电芯模组热失控时能够与电芯喷发物接触;冷却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冷板组中冷却介质流路的封闭和导通。该冷却系统散热(冷却)效果更好。技术研发人员:刘勇,韩劼成,张曦彤,冯泽,张纯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7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