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源及X射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34:49
本技术涉及x射线,具体涉及一种x射线源及x射线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x射线源中,灯丝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射线管和pwm控制板之间均通过导电线导通,容易导致绝缘间距较大,另外,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分别固定于不同的绝缘件上,导致x射线源的集成度较低,从而导致x射线源内的无效空间增多,导致x射线源的绝缘填充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提高集成度以减少无效空间和降低填充成本的x射线源,另外,所述x射线源利用电路板结合插针的导通方式还利于减少绝缘间距。
2、本申请还提供包括所述x射线源的x射线装置。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x射线源,包括:
5、壳体;
6、pwm控制板,叠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以共同形成空腔,所述pwm控制板设有接口,所述接口至少用于供交流电接入所述x射线源,所述空腔具有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
7、内置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内置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射线管组件、变压器组件和导电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pwm控制板和所述射线管组件之间,射线管组件包括射线管,所述射线管相对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以将产生的x射线射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变压器组件电性集成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变压器组件包括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所述灯丝变压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射线管的阴极,所述升压变压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射线管的阴极和阳极,所述导电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射线管;
8、绝缘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空腔内以包覆所述内置组件;以及
9、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插针,所述插针连接所述pwm控制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
10、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沿所述射线管的轴向集成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面,至少两个所述插针并排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所述pwm控制板的一端,所述插针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针部和第二针部,所述第一针部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和背离所述变压器组件的两端面,所述第一针部位于所述变压器组件和所述pwm控制板之间,所述第二针部穿过所述pwm控制板。
11、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x射线源还包括:
12、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pwm控制板之间,所述绝缘座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相对所述pwm控制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一所述第二针部穿过一所述通孔。
13、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射线管组件还包括:
14、绝缘管,所述射线管设于所述绝缘管内,所述绝缘管具有第二开口和两个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一所述第三开口暴露所述阳极,另一所述第三开口暴露所述阴极。
15、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射线管组件还包括:
16、防辐射层,避开所述第二开口包覆于所述绝缘管的周向外表面。
17、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填充物为有机硅导热胶。
18、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还具有:
19、第四开口,相对所述阴极或所述阳极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四开口用于供所述绝缘填充物的进料。
20、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21、第一壳部,设有所述第一开口;
22、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沿垂直于所述pwm控制板法向的方向相对设置并相互连接;以及
23、限位件,凸设于所述第一壳部的内表面以将所述空腔分隔成连通的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射线管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腔部内,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腔部,所述限位件包括:
24、第一限位部;以及
25、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壳部之间,沿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每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每一端。
26、在一些可能得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组件还包括:
27、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倍压电路单元,所述倍压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倍压电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以及
28、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以共同形成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的开口相对所述射线管和所述pwm控制板设置;
29、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连接于所述倍压电路单元的反馈电路单元,所述反馈电路单元用于将所述倍压电路单元的电流信号和/或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接口。
3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x射线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所述的x射线源,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接口。
3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32、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均集成于第一电路板,而非设于不同的电路板,另外,第一电路板和射线管集装于同一空腔内,因此,本申请提供的x射线源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利于减少x射线源内的无效空间,从而利于降低绝缘填充成本。并且,本申请的x射线源还采用电路板结合插针的导通方式,利于减少绝缘间距,从而利于提高x射线源的耐压性。包括上述x射线源的x射线装置同样具有上述优势。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沿所述射线管的轴向集成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面,至少两个所述插针并排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所述pwm控制板的一端,所述插针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针部和第二针部,所述第一针部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和背离所述变压器组件的两端面,所述第一针部位于所述变压器组件和所述pwm控制板之间,所述第二针部穿过所述pwm控制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源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管组件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管组件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充物为有机硅导热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还具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组件还包括:
10.一种x射线装置,包括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接口。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X射线源,包括壳体、PWM控制板、内置组件、绝缘填充物和至少两个插针,PWM控制板和壳体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空腔,内置组件设于空腔内且包括第一电路板、射线管组件、变压器组件和导电线,第一电路板设于PWM控制板和射线管组件之间,射线管组件包括相对第一开口设置的射线管,变压器组件电性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且灯丝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电性连接于射线管的阴极,升压变压器电性连接于射线管的阴阳极,导电线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和射线管,绝缘填充物填充于空腔内,插针连接PWM控制板和第一电路板。本申请提供的X射线源利于提高集成度、减少无效空间、降低填充成本和减少绝缘间距。本申请还提供X射线装置。技术研发人员:赵斌,雒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艾珂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3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67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