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电机、电驱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机、电驱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02:34

本公开涉及电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电驱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当前,在某些领域,对电机(如车用电机)的转速高速化需求日益增长,转速的高速化可以带来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小的电驱体积、更低重量、更低材料成本等优势。电机转轴的振动是限制电机转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抑制电机转轴的振动是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电驱系统以及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轴、支撑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电机端盖,所述支撑件支撑在所述电机转轴的外周侧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

3、所述支撑件的内部设置有适于容纳阻尼液的容纳腔;

4、所述支撑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弹性形变。

5、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子件和第二支撑子件,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弹性形变。

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靠近电机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子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电机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弹性形变。

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至少部分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侧。

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外壁包括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二外壁沿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轴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外壁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外壁的内侧;

9、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在径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之间,所述第二外壁能够在所述支撑件发生弹性形变时朝向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方向移动。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外壁还包括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沿径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壁相连。

11、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之间;

12、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之间围合出所述容纳腔。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还包括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外壁的一端;

15、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与电机端盖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的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在径向上的间隔尺寸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外壁所在的环形面的直径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为第二尺寸的1‰~5‰。

18、可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转轴上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内壁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以及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沿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二内壁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壁的外侧,所述第二内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壁抵顶,所述第二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轴承的端壁抵顶。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之间以带预紧力的装配方式抵顶贴合。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还包括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壁远离所述第二外壁的一端;

21、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

22、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23、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设置有刚度减弱部。

2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在自身轴向上包括相连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

25、所述第一环形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侧,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之间;

26、所述第二环形部设置有所述刚度减弱部。

27、可选地,所述刚度减弱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镂空部。

28、可选地,所述镂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镂空部沿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周向等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所述镂空部之间通过连接筋分隔。

2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子件还包括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部远离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一端;

30、所述第三环形部与所述壳体相连。

31、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适于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的端面相连;和/或,

32、所述第三环形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以带预紧力的装配方式抵顶贴合。

33、可选地,所述支撑子件还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四密封圈沿所述第一环形部的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之间;

34、所述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二支撑子件、所述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共同围合出所述容纳腔。

35、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三环形卡槽,所述第三密封圈的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三环形卡槽内;和/或,

36、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四环形卡槽,所述第四密封圈的部分嵌设在所述第四环形卡槽内。

37、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在径向上的间隔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内壁所在的环形面的直径为第四尺寸,所述第三尺寸为第四尺寸的1‰~5‰。

38、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壁包括第三内壁、第四内壁以及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三内壁和所述第四内壁沿所述第一环形部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三内壁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四内壁的外侧,所述第四内壁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壁与所述第三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内壁与安装于所述电机转轴的第一轴承的外周壁抵顶,所述第三连接壁与所述第一轴承的端壁抵顶。

39、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40、所述电机端盖上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通过所述支撑件上的进液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油通道通过所述支撑件上的出液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41、可选地,所述进油通道至少包括沿所述电机的径向延伸的进油通道段,所述进油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和/或,

42、所述出油通道至少包括相对于所述电机的径向倾斜布置的出油通道段,所述出油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所述出油通道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机端盖的内端面。

43、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子件上;或,

44、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子件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子件上。

45、可选地,所述电机端盖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沿所述电机转轴的径向,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电机转轴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

4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机。

47、可选地,所述电驱系统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转轴相连。

4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驱系统或上述的电机。

49、在本公开中,可以将支撑件支撑在电机转轴的外周侧与电机端盖之间,实现电机端盖对电机转轴的支撑,当电机转轴产生振动趋势时,支撑件能够在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电机转轴的振动进行缓冲。其次,由于支撑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阻尼液后可形成油膜阻尼,当支撑件在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的弹性形变时可以压缩容纳腔的体积,如此,可以利用阻尼液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对电机转轴的振动进行缓冲。综上,本公开的支撑件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和容纳腔内的阻尼液对电机转轴的振动进行多重缓冲,从而能够良好的抑制电机转轴的振动。

50、并且,支撑件设置为能够在电机转轴的抵顶下发生弹性形变,还可以降低电机端盖对电机转轴的支撑刚度,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抑制电机转轴的振动。通过上述的方案,允许电机转轴的高速化,从而有利于具有高速化带来的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小的电驱体积、更低重量、更低材料成本等优势。

51、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90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