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非授权用电的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5 11:39:47
本发明涉及电力监测及管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配电网非授权用电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公共电网中,因为配电网络规模的庞大和复杂性,因此会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存在,这就导致了私自接电及窃电行为的存在,这种行为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会产生严重的风险,可能导致电网过载,引发电线、设备过热,甚至引发火灾,威胁人员生命安全,且不受管控的用电行为可能会导致对电网造成规划供电外的额外负载,导致电网供电失衡,增加更大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2、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异常用电的监管通常只能够实现对于大规模私自接电行为的识别,而对于散户小户的小规模非大量延续性的私自接电行为无法有效的进行监测和判断,导致小规模私自接电行为缺乏有效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非授权用电的监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配电网非授权用电的监测方法,包含:
4、基础数据的循环采集记录;通过传感设备对授权用户进行电力使用数据记录,所述电力使用数据与授权用户一一对应,所述电力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授权用户在时间轴各节点的电力使用强度信息;
5、基于授权用户的周期性用电惯性分析;以预设的循环周期对数组电力使用数据进行划分,获取多个周期数据集,并对不同周期数据集相对应时间节点的电力使用数据进行离散分析,以获取授权用户在循环周期内的惯性曲线,所述惯性曲线用于表征授权用户在周期内不同节点的用电需求偏好;
6、周期内异常用电监测及判断;基于所述惯性曲线对相对应授权用户的实时电力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所述实时电力监测数据超出惯性曲线对应该时段的电力数据,则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7、非授权风险信息的监管反馈;基于所述电力异常判断对所述异常用电时间及异常用电状态进行记录,并生成异常反馈数据并输出。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获取多个周期数据集,并对不同周期数据集相对应时间节点的电力使用数据进行离散分析,以获取授权用户在循环周期内的惯性曲线的步骤具体包括:
9、对多个循环周期对的所述周期数据集在时间轴进行周期内的连续性判断,以获取多个用电跳跃节点以及用电下沉节点,并进行标记;
10、对多个标记节点进行电力阶梯强度计算,并对相对应的电力阶梯进行延续性判断,获取与所述电力阶梯相对应的电力消耗强度以及阶梯用电延续时间,以建立与授权用户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
11、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及所述用电延续时间对数个模拟用电设备进行匹配,以判断多个周期内所述模拟用电设备的统一性,并将判定为相同的模拟用电设备设置统一的用电识别编码;
12、以所述循环周期为基本匹配图层对多个用电识别编码的模拟用电设备进行离散分析,以获取相对应的特征时间段;
13、若用电识别编码的对应特征时间段离散值达到预设值,且为循环周期内的稳定模拟用电设备,则对应的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建立常规惯性曲线,否则,则基于特征时间段范围建立额外惯性曲线;
14、对多个所述常规惯性曲线进行数值叠加,并以叠加后的常规惯性曲线为初始零值对所述额外惯性曲线进行图形叠加,以生成惯性曲线。
15、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与所述用电识别编码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还包括频率特征惯性,所述频率特征惯性用于表征所述用电识别编码在同一循环周期内的监测触发次数,若实时电力检测数据表征的模拟用电设备与用电识别编码匹配且在同一循环周期内触发次数超出相对应的频率惯性特征,则对应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16、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周期内异常用电监测及判断的步骤具体包括:
17、获取实时电力监测数据,对所述电力监测数据进行连续性判断,以进行用电跳跃节点及用电下沉节点的标记,并进行电力阶梯强度计算和电力延续性判断,以获取电力消耗强度以及相对应的不断累加的用电延续监测时间;
18、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对数个用电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并通过用电延续监测进行匹配验证,若不匹配,则表征当前监测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为非授权用户的已记录设备,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19、若匹配,则对当前监测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的延续时间段与特征时间段进行匹配,若不匹配,则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20、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循环周期还包括特征循环周期,所述特征周期包含数个连续的循环周期,所述特征周期用于表征授权用户的用电惯性与季节性关系,即特征周期内的多个循环周期对应设有环境匹配变量,还包括环境评估的用电异常辅助监测步骤,具体包括:
21、通过互联通信网络获取当前所在区域的环境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环境气象数据,若所述环境气象数据超出当前特征周期所在时间节点的常规环境数据范围,则执行辅助判断程序;
22、所述辅助判断程序;当基于当前特征周期节点的用电识别编码匹配验证表征为不匹配时,则基于当前的气象环境数据对所述特征周期的环境匹配变量进行检索匹配,并基于检索匹配结果对应特征周期节点的数个用电识别编码进行异常的辅助匹配验证。
23、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配电网非授权用电的监测系统,包含:
24、监测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基础数据的循环采集记录;通过传感设备对授权用户进行电力使用数据记录,所述电力使用数据与授权用户一一对应,所述电力使用数据用于表征授权用户在时间轴各节点的电力使用强度信息;
25、惯性特征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授权用户的周期性用电惯性分析;以预设的循环周期对数组电力使用数据进行划分,获取多个周期数据集,并对不同周期数据集相对应时间节点的电力使用数据进行离散分析,以获取授权用户在循环周期内的惯性曲线,所述惯性曲线用于表征授权用户在周期内不同节点的用电需求偏好;
26、异常监测判断模块,用于周期内异常用电监测及判断;基于所述惯性曲线对相对应授权用户的实时电力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所述实时电力监测数据超出惯性曲线对应该时段的电力数据,则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27、异常监管反馈模块,用于非授权风险信息的监管反馈;基于所述电力异常判断对所述异常用电时间及异常用电状态进行记录,并生成异常反馈数据并输出。
2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惯性特征分析模块的步骤具体包括:
29、用电接入判断单元,用于对多个循环周期对的所述周期数据集在时间轴进行周期内的连续性判断,以获取多个用电跳跃节点以及用电下沉节点,并进行标记;
30、用电特征判断单元,用于对多个标记节点进行电力阶梯强度计算,并对相对应的电力阶梯进行延续性判断,获取与所述电力阶梯相对应的电力消耗强度以及阶梯用电延续时间,以建立与授权用户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
31、设备记录统一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及所述用电延续时间对数个模拟用电设备进行匹配,以判断多个周期内所述模拟用电设备的统一性,并将判定为相同的模拟用电设备设置统一的用电识别编码;
32、特征时段分析单元,用于以所述循环周期为基本匹配图层对多个用电识别编码的模拟用电设备进行离散分析,以获取相对应的特征时间段;
33、评估标准建立单元,用于若用电识别编码的对应特征时间段离散值达到预设值,且为循环周期内的稳定模拟用电设备,则对应的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建立常规惯性曲线,否则,则基于特征时间段范围建立额外惯性曲线;
34、评估曲线统一单元,用于对多个所述常规惯性曲线进行数值叠加,并以叠加后的常规惯性曲线为初始零值对所述额外惯性曲线进行图形叠加,以生成惯性曲线。
35、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与所述用电识别编码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还包括频率特征惯性,所述频率特征惯性用于表征所述用电识别编码在同一循环周期内的监测触发次数,若实时电力检测数据表征的模拟用电设备与用电识别编码匹配且在同一循环周期内触发次数超出相对应的频率惯性特征,则对应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36、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异常监测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37、实时数据监测单元,用于获取实时电力监测数据,对所述电力监测数据进行连续性判断,以进行用电跳跃节点及用电下沉节点的标记,并进行电力阶梯强度计算和电力延续性判断,以获取电力消耗强度以及相对应的不断累加的用电延续监测时间;
38、用电特征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消耗强度对数个用电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并通过用电延续监测进行匹配验证,若不匹配,则表征当前监测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为非授权用户的已记录设备,生成电力异常判定;若匹配,则对当前监测相对应的模拟用电设备的延续时间段与特征时间段进行匹配,若不匹配,则生成电力异常判定。
39、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循环周期还包括特征循环周期,所述特征周期包含数个连续的循环周期,所述特征周期用于表征授权用户的用电惯性与季节性关系,即特征周期内的多个循环周期对应设有环境匹配变量,还包括异常辅助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40、环境监测单元,用于通过互联通信网络获取当前所在区域的环境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环境气象数据,若所述环境气象数据超出当前特征周期所在时间节点的常规环境数据范围,则执行辅助判断程序;
41、判定辅助单元,用于执行所述辅助判断程序;当基于当前特征周期节点的用电识别编码匹配验证表征为不匹配时,则基于当前的气象环境数据对所述特征周期的环境匹配变量进行检索匹配,并基于检索匹配结果对应特征周期节点的数个用电识别编码进行异常的辅助匹配验证。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授权用户的进行长期的用电数据记录,以实现用电惯性偏好的周期性分析,判断用户的周期性用电特征,进而在进行实时的用电监测中,可以有效的对非授权用户自身的主动用电行为进行识别和风险判断,辅助了解用户数是否被其他用户进行了非授权电力使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小范围非授权用电行为进行监控,保障用户权利及用电安全。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586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