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计算推算,计数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正文

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8 16:52:14

本文件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电力需求增加,电能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保证电能的稳定可靠供应,成为了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目前,负荷响应后产生的响应资金不存在明确的责任方和效益方,通常由资金池对响应资金进行分摊。

3、然而,现有方案随着负荷响应规模和频次的提升,现有资金池难以满足负荷响应需求,从而使用户响应意愿低,亟需构建完整的分摊方法,对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进行合理化分配,提升负荷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方案,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第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方法,包括:

3、获取用电侧数据、发电侧数据和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

4、根据所述用电侧数据和所述发电侧数据,确定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和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

5、根据所述责任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6、根据所述效益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

7、根据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和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得到发电侧的分摊额度和用电侧的分摊额度。

8、进一步地,所述用电侧数据包括:用电申报曲线、实际用电曲线、是否用电;所述发电侧数据包括:预计发电曲线、实际发电曲线、是否超额发电;

9、所述根据所述用电侧数据和所述发电侧数据,确定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和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包括:

10、在削峰场景下,

11、若所述实际发电曲线小于所述预计发电曲线,确定责任主体为发电侧以及发电侧的分摊系数;

12、若所述实际用电曲线大于所述用电申报曲线,确定责任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13、若所述实际发电曲线小于实际用电曲线,确定责任主体为发电侧和用电侧以及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14、若用电侧用电,确定效益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15、在填谷场景下,

16、若所述实际发电曲线大于所述预计发电曲线,确定责任主体为发电侧以及发电侧的分摊系数;

17、若所述实际用电曲线小于所述用电申报曲线,确定责任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18、若发电侧实际发电曲线大于预计发电曲线,确定为超额发电,效益主体为发电侧以及发电侧的分摊系数。

19、进一步地,所述用电侧的数据包括:用电侧预测总负荷、用电基线、实际用电曲线和是否用电;所述发电侧的数据包括: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实际发电功率和是否超额发电;

20、所述根据所述用电侧数据和所述发电侧数据,确定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和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还包括:

21、在削峰场景下,

22、若所述实际发电功率小于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确定责任主体为发电侧以及发电侧的分摊系数;

23、若所述实际用电曲线大于用电侧预测总负荷,确定责任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24、若所述实际发电功率小于所述用电侧预测总负荷,确定责任主体为发电侧和用电侧以及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25、若用电侧用电,确定效益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26、在填谷场景下,

27、若所述实际用电曲线小于所述用电基线,确定责任主体为用电侧以及用电侧的分摊系数;

28、若发电侧实际发电功率大于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确定为超额发电,效益主体为发电侧以及发电侧的分摊系数。

29、进一步地,所述用电侧的数据还包括:用户实际用电负荷和申报用电负荷;所述发电侧的数据还包括:实际发电功率和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

30、所述根据所述责任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包括:

31、针对用电侧,

32、根据所述用户实际用电负荷和所述申报用电负荷,得到响应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差值;

33、根据各所述用户的用电负荷差值,得到响应时段用电负荷总差值;

34、根据所述用户的用电负荷差值和所述用电负荷总差值,得到用户的分摊比例;

35、针对发电侧,

36、根据所述实际发电功率和所述发电功率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得到发电差值;

37、根据各所述发电差值,得到发电总差值;

38、根据所述发电差值和所述发电总差值,得到发电机组的分摊比例。

39、进一步地,所述用电侧的数据还包括: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用电基线、实际用电负荷;所述发电侧的数据包括:发电机组实际发电功率和发电功率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

40、所述根据所述责任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还包括:

41、针对用电侧,在削峰场景下,

42、根据所述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得到总用电负荷;

43、根据所述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和所述总用电负荷,得到用户的分摊比例;

44、在填谷场景下,

45、根据所述用电基线和所述实际用电负荷,得到用户用电差值;

46、根据各所述用户用电差值,得到用电总差值;

47、根据所述用户用电差值和所述用电总差值,得到用户的分摊比例;

48、针对发电侧,

49、根据所述发电机组实际发电功率和发电功率所述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得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

50、根据各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得到发电总差值;

51、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和所述发电总差值,得到发电机组的分摊比例。

52、进一步地,所述用电侧的数据包括: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所述发电侧的数据包括:发电机组实际发电功率和发电功率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

53、所述根据所述效益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包括:

54、在削峰场景下,

55、根据所述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得到总用电负荷;

56、根据所述峰值时段用户的用电负荷和所述总用电负荷,得到用户侧用户的效益分摊比例;

57、在填谷场景下,

58、根据所述发电机组实际发电功率和所述发电功率发电机组预计发电功率,得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

59、根据各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得到发电总差值;

60、根据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差值和所述发电总差值,得到发电机组的效益分摊比例。

6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和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得到发电侧的分摊额度和用电侧的分摊额度,包括:

62、根据责任主体,确定责任分摊系数;

63、根据效益主体,确定效益分摊系数;

64、发电侧分摊额度用下述方法计算:

65、

66、其中,表示发电机组j分摊的资金额度,g为发电机组标识;

67、cost表示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为已知参数;

68、αi表示不同主体的责任分摊系数;

69、βi表示不同主体的效益分摊系数;

70、表示发电机组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71、表示发电机组作为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

72、表示发电差值;

73、用电侧分摊额度用下述方法计算:

74、

75、其中,表示用户j分摊的资金额度,c为用户标识;

76、表示用户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77、表示用户作为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

78、表示负荷响应峰值时段负荷。

7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和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得到发电侧的分摊额度和用电侧的分摊额度,还包括:

80、根据责任主体,确定责任分摊系数;

81、根据效益主体,确定效益分摊系数;

82、发电侧分摊额度用下述方法计算:

83、

84、其中,表示发电机组j分摊的资金额度,g为发电机组标识;

85、cost表示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为已知参数;

86、αi表示不同主体的责任分摊系数;

87、βi表示不同主体的效益分摊系数;

88、表示发电机组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89、表示发电机组作为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

90、削峰场景下,用电侧分摊额度用下述方法计算:

91、

92、其中,表示用户j分摊的资金额度,c为用户标识;

93、表示在市场发展初期,削峰场景下用户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94、表示在市场发展初期,削峰场景下用户作为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

95、填谷场景下,用电侧分摊额度用下述方法计算:

96、

97、其中,表示在市场发展初期,填谷场景下用户作为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

98、表示用户j在r时刻的基线负荷。

9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响应资金分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计算模块;

100、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电侧数据、发电侧数据和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电侧数据和所述发电侧数据,确定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和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责任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效益主体对应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系数、所述效益主体的分摊比例和所述待分摊的负荷响应资金总额,得到发电侧的分摊额度和用电侧的分摊额度。

10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包括:

10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资金分摊方法的步骤。

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04、本技术通过分析在削峰和填谷场景下的用电侧数据和发电侧数据,确定责任主体和效益主体,通过责任主体和效益主体精确的计算出用户侧和发电侧的分摊比例,进而得到用户侧和发电侧的负荷响应分摊额度,从而保证发电侧和用电侧能够合理分摊负荷响应资金,提高负荷管理效率和用户的负荷响应意愿,随着负荷响应量的增多,增大响应资金的激励机制,进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8/2708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