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通信设备用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通信设备用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8 17:07:16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用滤波器,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即,在通过深冲工序制造用于形成空腔的滤波器主体后,向遮蔽空腔的开口的一侧的相同材质的下部罩板强行扣入结合不同材质的谐振器框架,之后通过锡焊结合来使空腔内的插入损失最小化。

背景技术:

1、射频滤波器等射频装置(包括所有“通信设备”)通常由多个谐振器的连接结构来构成。这种谐振器作为等价电子回路性地通过电感器l和电容器c的组合来在特定频率中谐振的回路器件,各个谐振器具备在由导体包围的金属性圆筒或长方体等的腔体(cavity)的内部设置电介质谐振器件(dr:dielectric resonance element)或金属谐振器件的结构。因此,各个谐振器具备通过在相应腔体内仅存在基于处理频率带的固有频率的电磁场来可实现高频率谐振的结构。通常,形成利用多个腔体形成多个谐振端且多个谐振端依次连接的多端结构。

2、与具备多个腔体结构的射频滤波器相关的例有由本案申请人在先申请的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4-0100084号(名称:“射频滤波器”,公开日:2004年12月02日)中公开的内容。

3、但是,现有的射频滤波器使得各个谐振器在腔体内沿着厚度方向延伸并使得以具备所需带通和特性的方式覆盖腔体的滤波器调谐罩的一部分以打刻方式得到变形来调整与谐振器之间的距离并以此调谐频率,存在在完成后的滤波器的厚度方向的大小的缩小方面有局限性的问题。

4、并且,在现有的射频滤波器中,为了加强多个腔体内的相邻的谐振器之间或相隔开的谐振器之间的裙边特性,需要为了体现感应性耦合或容量性耦合而设置导体材质的另外的结构,完成后的滤波器的重量大为增加也成了问题。

5、另一方面,近来在采用大规模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assive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的天线装置中,为了实现产品整体的超薄化制造,正朝向使滤波器等内部结构的厚度最小化的方向进行研究,为此,使用最多的滤波器的类型可有电介质陶瓷滤波器。

6、但是,电介质陶瓷滤波器因其材质的特性而导致滤波器主体的制造方式限定在成型方式,这导致生产率下降,另一方面,实际需以最终频率设计值预先制造空腔的形状,这存在日后频率调谐设计的可变性变差的问题。

7、另一方面,在将铜材质的板用作滤波器的材料的情况下,可通过采用冲压模板方式等多种制造方式来防止上述生产率的下降,虽然有这种优点,但在滤波器主体和作为设置于其空腔内部的谐振因素的谐振器的材质不同的情况下,在其结合过程中,将演变为采用焊接方式的杆插入损失变大的问题。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4-0100084号(2004年12月0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即,在通过深冲工序制造用于形成空腔的滤波器主体后,向遮蔽空腔的开口的一侧的相同材质的下部罩板强行扣入结合不同材质的谐振器框架,之后通过锡焊结合来使空腔内的插入损失最小化。

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包括:滤波器主体,设置有作为电介质填充空间的空腔,上述空腔的底部开口;第一材质的下部罩板,以遮蔽上述滤波器主体的开口的底部的方式相结合;以及第二材质的谐振器框架,与上述下部罩板相结合,设置有朝向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延伸规定长度的多个谐振杆,上述谐振器框架以贯通上述空腔的内外部的方式形成于上述下部罩板,在使下端部强行扣入结合于以沿着长度方向隔开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2列以上的多个扣入贯通孔后,上述多个扣入贯通孔的周边在上述空腔的内侧通过锡焊结合被固定。

3、其中,上述谐振器框架能够以与形成在上述下部罩板的多个扣入贯通孔的列的数量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上述多个谐振杆能够以不在上述滤波器主体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重叠的方式沿着上述滤波器主体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距离来配置。

4、并且,可在上述谐振器框架设置有凹口形成部,上述凹口形成部形成有从使沿着上述滤波器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上述多个谐振杆中的一个位于中间的两侧的谐振杆的侧部以与互相所在的方向正交的方式互相延伸规定距离而成的凹口杆。

5、并且,上述凹口形成部可包括:c型凹口部,上述凹口杆并未互相连接;以及l型凹口部,上述凹口杆互相连接,相比于上述l型凹口部,上述c型凹口部可在上述多个谐振杆中的靠近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面的位置形成有上述凹口杆。

6、并且,上述滤波器主体、上部罩板、下部罩板为相同的材质,上述第一材质可以为铜材质,上述第二材质可以为除了上述铜材质之外的导电性材质。

7、并且,可在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设置有多个调谐打刻面,分别位于与上述多个谐振杆的正上方相对应的位置,通过打刻方式调节与上述多个谐振杆之间的隔开距离来调节微细频率。

8、并且,上述多个调谐打刻面的厚度可小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的厚度,长度方向两端能够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相连接,宽度方向两端可切开形成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

9、并且,可在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设置有多个耦合调节面,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多个谐振杆中的相邻的谐振杆之间相对应的位置,以通过打刻方式向上述空腔内侧形状变形而突出的动作改变上述相邻的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值。

10、并且,上述多个耦合调节面的厚度可小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的厚度,长度方向两端及宽度方向两端中的一个可切开形成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

11、并且,上述滤波器主体能够以形成与上述下部罩板的边缘端部面接触的接合部的方式通过深冲方法制造。

12、并且,上述谐振器框架包括:多个谐振杆,在上述空腔的宽度方向的两列上,以分别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谐振器连接杆,形成有分别插入于上述下部罩板的多个扣入贯通孔的谐振器结合端;以及谐振特性端,形成于上述多个谐振杆的前端,从上述下部罩板的外侧贯通上述下部罩板的多个扣入贯通孔来使得向外部露出的上述谐振器结合端的下端锡焊结合。

1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可使材质与滤波器主体不同的作为空腔内的结构物的谐振器框架以最小插入损失量结合,从而具有可提高通信设备的可靠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谐振器框架设置有凹口形成部,上述凹口形成部形成有从使沿着上述滤波器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上述多个谐振杆中的一个位于中间的两侧的谐振杆的侧部以与互相所在的方向正交的方式互相延伸规定距离而成的凹口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设置有多个调谐打刻面,分别位于与上述多个谐振杆的正上方相对应的位置,通过打刻方式调节与上述多个谐振杆之间的隔开距离来调节微细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调谐打刻面的厚度小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的厚度,长度方向两端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相连接,宽度方向两端切开形成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设置有多个耦合调节面,分别设置于与上述多个谐振杆中的相邻的谐振杆之间相对应的位置,以通过打刻方式向上述空腔内侧形状变形而突出的动作改变上述相邻的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耦合调节面的厚度小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的厚度,长度方向两端及宽度方向两端中的一个切开形成于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滤波器主体以形成与上述下部罩板的边缘端部面接触的接合部的方式通过深冲方法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用滤波器,尤其,其结构包括:滤波器主体,设置有作为电介质填充空间的空腔,上述空腔的底部开口;第一材质的下部罩板,以遮蔽上述滤波器主体的开口的底部的方式相结合;以及第二材质的谐振器框架,与上述下部罩板相结合,设置有朝向上述滤波器主体的上部面延伸规定长度的多个谐振杆,上述谐振器框架以贯通上述空腔的内外部的方式形成于上述下部罩板,在使下端部强行扣入结合于以沿着长度方向隔开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2列以上的多个扣入贯通孔后,上述多个扣入贯通孔的周边在上述空腔的内侧通过锡焊结合被固定,从而可提供使空腔内的插入损失量最小化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金丁会,金相隆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KMW技术研发日:20230915技术公布日:2024/8/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8/2724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