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电池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8 17:11:14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发展电动汽车技术。而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都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上述热量不及时散发,不仅会缩短电芯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带来安全事故隐患。
2、在现有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通常在电池箱底部或电芯之间设置液冷板来实现对电池的温控管理,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液冷板在进行换热时,由于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吸收或释放热量,导致冷却液的换热能力不断下降,从而造成电芯前后两端温差大的问题,换热均匀性差,影响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所述进液孔到所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壳体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进液孔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由此,液冷流道的前端过流面积相对液冷流道的尾端过流面积较小,在沿进液孔至出液孔的方向上,冷却液与壳体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冷却液在过流面积较小的前端换热后温度上升或下降较慢,过流面积较大的后端的换热效果得以提升,缩小了液冷板前后两端换热能力的差距,进而减少电芯前后端的温差,提高电池性能。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设于所述空腔内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壳体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并彼此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流道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液冷流道。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隔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条和第二隔条,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均与所述第二侧板密封接触以构成所述液冷流道。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条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隔条倾斜延伸,和/或所述第二隔条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隔条倾斜延伸。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隔板包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外周的环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环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凸出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密封接触,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均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的两端均与所述环板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流道隔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隔条与所述环板的一侧侧边间隔开,和/或所述第二隔条与所述环板的另一侧侧边间隔开。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流道内设有多个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扰流柱,且所述扰流住的布置密度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进液孔相对的端部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出液孔相对的端部的过流面积为s2,则满足:1/7≤s1/s2≤2/3。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板。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液冷板,液冷板的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外接进液管道,出液孔外接出液管道,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进液孔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由此,液冷流道的前端过流面积相对液冷流道的尾端过流面积较小,在沿进液孔至出液孔的方向上,冷却液与壳体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冷却液在过流面积较小的前端换热后温度上升或下降较慢,过流面积较大的后端的换热效果得以提升,缩小了液冷板前后两端换热能力的差距,进而减少电芯前后端的温差,提高电池性能。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组件。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电池组件,液冷板的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进液孔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由此,液冷流道的前端过流面积相对液冷流道的尾端过流面积较小,在沿进液孔至出液孔的方向上,冷却液与壳体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冷却液在过流面积较小的前端换热后温度上升或下降较慢,过流面积较大的后端的换热效果得以提升,缩小了液冷板前后两端换热能力的差距,进而减少电芯前后端的温差,提高电池性能,车辆性能好。
技术特征: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所述进液孔到所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设于所述液冷流道内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壳体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并彼此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流道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液冷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条和第二隔条,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均与所述第二侧板密封接触以构成所述液冷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条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隔条倾斜延伸,和/或所述第二隔条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隔条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包括底板和环绕在所述底板外周的环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环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凸出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密封接触,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均设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隔条和所述第二隔条的两端均与所述环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隔板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隔条与所述环板的一侧侧边间隔开,和/或所述第二隔条与所述环板的另一侧侧边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内设有多个在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扰流柱,且所述扰流住的布置密度沿靠近所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进液孔相对的端部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液冷流道与所述出液孔相对的端部的过流面积为s2,则满足:1/7≤s1/s2≤2/3。
9.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件。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板、电池组件和车辆,所述液冷板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液冷流道连通的进液孔和出液孔,液冷流道的截面积沿从进液孔到出液孔的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液冷板可与电芯均匀换热,减少电芯换热后的两端温差,提高电池性能。技术研发人员:多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3技术公布日:2024/8/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8/272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