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4:30:19
本发明涉及双电源开关,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1、双电源转换开关用于使电源连续供电,当常用电源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转换开关可投切到备用电源上,从而使用电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2、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117253728a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机构及双电源转换开关,”公开了操作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受动力机构驱动活动安装于开关本体上,传动机构与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其具有分别对应动触头组件常用位置和备用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阻尼机构,设于开关本体上,且在传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切换过程中,与其阻尼配合。从而减缓传动机构的切换速度,保证一侧静触头的电弧熄灭后,动触头才与另一侧的静触头接触连通,从而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阻尼机构的零部件较多,导致运行可靠性降低,并且,具有故障率高的风险存在;第一齿形件啮合第二齿形件的啮合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齿轮表面的接触应力增大,加速齿面的疲劳损伤和磨损,进而降低齿形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以实现可靠性增加、切换效率高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壳体、转动轮一、转动轮二、驱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同步转动的驱动源,所述转动轮一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切换轮,所述切换轮与所述转动轮一同轴心设置,所述切换轮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转动的过程中处于保持状态,所述转动轮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一,所述切换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二,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处于同侧,其中固定杆一两侧于操作壳体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转动轮一在转动过程中,拉簧进行储能,所述转动轮一的两侧形成有面板一和面板二,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中上形成有切换槽,所述固定杆二的两端延伸至切换槽中,当转动轮一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固定杆一沿导向槽转动,导向槽的路径设置方式与转动轮一的转动路径保持一致,所述固定杆二沿切换槽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当移动到切换槽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时,给予固定杆二作用力使得切换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轮二移动从而切换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状态和备用状态。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当采用自动切换时,所述驱动源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轮一的套设部联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二的联动部插设于套设部内并与套设部联动连接,所述切换轮与所述联动部联动连接,其中输出轴位于联动部内的部分不完全填充联动部。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当采用手动切换时,所述驱动源为驱动工具,所述转动轮一上设置有供驱动工具插入的插入槽,通过驱动工具驱动转动轮一转动,从而切换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状态和备用状态。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操作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用于放置转动轮一、转动轮二、驱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同步转动的驱动源,所述导向槽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面上。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指示转动轮二的微动开关。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一种操作机构。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设置在操作壳体一侧的触头切换机构,所述触头切换机构包括与转动轮二联动的动触头组件、公共端子、常用端子、备用端子,所述公共端子连接有导通片,所述常用端子连接有导电板一,所述备用端子连接有导电板二,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转轴支架,所述转轴支架上设置有随转轴支架同步转动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为相隔一定距离的动触片组成,切换至常用状态时,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板一连接,另外一端与导通片连接;切换至备用状态时,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板二连接,另外一端与导通片连接。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板一和导电板二与动触片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分布在所述转动的转动路径上,且均位于导通片的异侧。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转轴支架为若干个转轴块插接成型。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原理如下:当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转动轮一与输出轴转动方向一致,也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固定杆一沿导向槽转动,固定杆二在面板一和面板二上的切换槽移动,但是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为相反方向,固定杆二位于切换槽内的部分沿切换槽的路径移动,切换槽在距离其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一个增高面,也就是在增高面之间的切换槽部分较为平缓,增高面更为陡峭,且转动轮一在转动过程中,拉簧会储能,当固定杆二移动至切换槽的端部时,固定杆二和固定杆一之间的拉紧状态解除,同时端部会对固定杆二产生一个使其复位的作用力,作用力固定杆二复位,在复位过程中带动切换轮转动,切换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转动轮二转动,使其在常用状态和备用状态进行切换;即在转动轮一沿第一方向转动之前,双电源处于常用状态,则是使其从常用状态切换至备用状态;若转动轮一沿第一方向转动之前,双电源处于备用状态,则是使其从备用状态切换至常用状态;而增高面的存在使得固定杆二在复位时,具有更快的回复速度,提高了切换的效率。
13、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动轮一、切换轮,在转动轮一和切换轮之间设置拉簧,当转动轮一转动时,切换轮保持不动,使得拉簧在转动轮一的转动过程中进行储能,然后切换轮上设置的固定杆二配合切换槽的设计,使得切换轮能够快速的复位从而带动转动轮二进行切换双电源开关的状态,效率高,稳定性更加可靠。
技术特征: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壳体、转动轮一、转动轮二、驱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同步转动的驱动源,所述转动轮一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切换轮,所述切换轮与所述转动轮一同轴心设置,所述切换轮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转动的过程中处于保持状态,所述转动轮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一,所述切换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二,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处于同侧,其中固定杆一两侧于操作壳体上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转动轮一在转动过程中,拉簧进行储能,所述转动轮一的两侧形成有面板一和面板二,所述面板一和面板二中上形成有切换槽,所述固定杆二的两端延伸至切换槽中,当转动轮一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固定杆一沿导向槽转动,导向槽的路径设置方式与转动轮一的转动路径保持一致,所述固定杆二沿切换槽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当移动到切换槽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时,给予固定杆二作用力使得切换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轮二移动从而切换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状态和备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自动切换时,所述驱动源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轮一的套设部联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二的联动部插设于套设部内并与套设部联动连接,所述切换轮与所述联动部联动连接,其中输出轴位于联动部内的部分不完全填充联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手动,所述驱动源为驱动工具,所述转动轮一上设置有供驱动工具插入的插入槽,通过驱动工具驱动转动轮一转动,从而切换自动转换开关的常用状态和备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用于放置转动轮一、转动轮二、驱动转动轮一和转动轮二同步转动的驱动源,所述导向槽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指示转动轮二的微动开关。
6.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操作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操作壳体一侧的触头切换机构,所述触头切换机构包括与转动轮二联动的动触头组件、公共端子、常用端子、备用端子,所述公共端子连接有导通片,所述常用端子连接有导电板一,所述备用端子连接有导电板二,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转轴支架,所述转轴支架上设置有随转轴支架同步转动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为相隔一定距离的动触片组成,切换至常用状态时,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板一连接,另外一端与导通片连接;切换至备用状态时,动触片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板二连接,另外一端与导通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一和导电板二与动触片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分布在所述转动的转动路径上,且均位于导通片的异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支架为若干个转轴块插接成型。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包括操作壳体、转动轮一、转动轮二、驱动源,转动轮一内形成有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切换轮,转动轮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一,切换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二,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处于同侧,其中固定杆一两侧于操作壳体上形成有导向槽,固定杆一和固定杆二之间设置有拉簧,转动轮一在转动过程中,拉簧进行储能。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动轮一、切换轮,在转动轮一和切换轮之间设置拉簧,当转动轮一转动时,切换轮保持不动,使得拉簧在转动轮一的转动过程中进行储能,然后切换轮上设置的固定杆二配合切换槽的设计,使得切换轮能够快速的复位从而带动转动轮二进行切换双电源开关的状态,效率高,稳定性更加可靠。技术研发人员:汪东豪,汪奇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共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54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