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孔径可调气切套管  >  正文

孔径可调气切套管

  • 国知局
  • 2024-08-30 14:22:49

本技术涉及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属于医用产品。

背景技术:

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气切套管分别为带有气囊的塑料气切套管和不带气囊的金属气切套管。塑料气切套管尺寸可选,管径相对较大,在撤机过程中不能直接进行堵管试验,而需要换成无气囊且管径较小的金属气切套管,才能进行堵管试验。

2、在长期气切患者中,由于这类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对他们而言撤机是一个缓慢且具有一定风险的过程。整个撤机过程需要从降低呼吸机参数开始,逐步撤离有创呼吸机,逐步锻炼呼吸肌和吞咽能力,在确保患者有能力承担所有的自主呼吸后才能拔除气切套管。在整个撤机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呼吸机的暂时撤离与接回、气囊的充放气、语音阀的应用以及气切套管的堵管等操作,有时可能需要更换气切套管。气切套管更换频繁,引起患者的物理损伤,且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整个撤机过程中,如何减少气切套管的更换和操作的不便。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切套管本体,气切套管本体为中空结构,气切套管本体内的一端嵌有第一硬质塑料片,第一硬质塑料片为中空结构,第一硬质塑料片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硬质塑料片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第一硬质塑料片上设有控制第二硬质塑料片转动实现调节气切口开放状态的旋钮,每个第二硬质塑料片连接旋钮和第一硬质塑料片;气切套管本体外侧设有气囊,气囊通过通气管接通气囊充放气接头,气切套管本体上位于旋钮的侧面设有限制旋钮转动或松开旋钮的层间气囊。

3、优选地,所述的层间气囊通过通气管与气囊充放气接头接通。

4、优选地,所述的气囊充放气接头为通过空针实现充气或放气的球囊结构。

5、优选地,所述的通气管一部分设于气切套管本体内,且不与气切套管本体内的中空结构相通,通气管另一部分从气切套管本体端面穿出且连接气切套管本体外侧的气囊充放气接头。

6、优选地,所述的旋钮上设有指针,第一硬质塑料片上设有气切口开闭状态提示,气切口开闭状态提示包括三种不同状态的气切口提示图案;当旋钮在转动过程中指针会指向不同的提示图案,提示气切套管目前的开闭状态。

7、优选地,所述的气切套管本体端面上的两侧均设有豁口,豁口内穿设有起到固定气切套管作用的气切绳。

8、优选地,所述的气囊外侧壁上设有囊上吸引装置一端端口,囊上吸引装置另一端穿过气切套管本体端面,用于连接负压装置。

9、优选地,所述的气切套管本体的端面为塑料支撑面板。

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孔径可调气切套管,使长期气切患者在长时间的撤机过程中,减少气切套管的更换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理损伤而设计,避免操作的不便。通过改变气切套管口孔径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功能。

11、与现有的金属气切套管相比,本实用新型保留了气囊和囊上吸引的功能,保证在患者锻炼过度或发生反流误吸时能够及时接回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和相应的处理。

12、与普通气切塑料套管相比,增加了气切套管的开放与关闭功能,在做堵管试验时,不必更换气切套管或用其他物品堵塞气切套管。除了开放与关闭外,另外设置了一种“半开”模式,通过减小气切套管口的直径来增加患者吸气和呼气的阻力,能够对患者的呼吸肌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加速康复。气囊每隔4小时自动放气,减少充盈气囊对气道的压迫,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气道的压力损伤甚至气管瘘的发生。此外,在气囊充盈的情况下,气切套管无法关闭,相当于多加了一道安全程序,避免气囊充盈与套管关闭同时存在。

技术特征:

1.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切套管本体(1),气切套管本体(1)为中空结构,气切套管本体(1)内的一端嵌有第一硬质塑料片(5),第一硬质塑料片(5)为中空结构,第一硬质塑料片(5)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3),硬质塑料片(5)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3),第一硬质塑料片(5)上设有控制第二硬质塑料片(3)转动实现调节气切口开放状态的旋钮(6),每个第二硬质塑料片(3)连接旋钮(6)和第一硬质塑料片(5);气切套管本体(1)外侧设有气囊(4),气囊(4)通过通气管接通气囊充放气接头(8),气切套管本体(1)上位于旋钮(6)的侧面设有限制旋钮(6)转动或松开旋钮(6)的层间气囊(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间气囊(11)通过通气管与气囊充放气接头(8)接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充放气接头(8)为通过空针实现充气或放气的球囊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一部分设于气切套管本体(1)内,且不与气切套管本体(1)内的中空结构相通,通气管另一部分从气切套管本体(1)端面穿出且连接气切套管本体(1)外侧的气囊充放气接头(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6)上设有指针(10),第一硬质塑料片(5)上设有气切口开闭状态提示(9),气切口开闭状态提示(9)包括三种不同状态的气切口提示图案;当旋钮(6)在转动过程中指针(10)会指向不同的提示图案,提示气切套管目前的开闭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切套管本体(1)端面上的两侧均设有豁口(2),豁口(2)内穿设有起到固定气切套管作用的气切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4)外侧壁上设有囊上吸引装置(7)一端端口,囊上吸引装置(7)另一端穿过气切套管本体(1)端面,用于连接负压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切套管本体(1)的端面为塑料支撑面板。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孔径可调气切套管,包括气切套管本体,气切套管本体内的一端嵌有第一硬质塑料片,第一硬质塑料片为中空结构,第一硬质塑料片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硬质塑料片内设有多个扇形的第二硬质塑料片,第一硬质塑料片上设有旋钮,每个第二硬质塑料片连接旋钮和第一硬质塑料片;气切套管本体外侧设有气囊,气囊通过通气管接通气囊充放气接头,气切套管本体上位于旋钮的侧面设有层间气囊。通过本技术的孔径可调气切套管,使长期气切患者在长时间的撤机过程中,减少气切套管的更换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理损伤而设计,避免操作的不便。通过改变气切套管口孔径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技术研发人员:张诗敏,刘凯,亚夏尔江·穆合塔尔,宁振宁,王婷,杨柳晓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220技术公布日:2024/8/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17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