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30 14:39:47

【】本技术涉及电子,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0、背景技术:

1、随着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mp 4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移动式充电设备如充电宝因其携带方便且随时可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同样被使用者广泛应用。对于不同类型电子设备,其充电的接口不同,此时具备多种类型接口的移动式充电装置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移动式充电设备部分只具备一个充电接口,部分虽同时具备多个不同类型接口的数据线,但它们往往均暴露于充电设备主体之外,当仅需使用其中一个接口时,其余数据线或接口显得冗余、妨碍性高,用户使用体验差,且与接口相连接的数据线十分占用收纳空间,一定程度增大了移动式充电装置体积,不利于移动式充电装置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技术实现要素:

1、为解决现有具备多类型接口的移动式充电设备使用体验差,接口收纳空间占比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主体壳体和端子,所述主体壳体内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于所述主体壳体外表面形成一槽口,所述端子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收纳槽,并与所述主体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端子包括相连并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穿过所述槽口外露于所述主体壳体。

3、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夹角为80~100度。

4、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容纳部分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中空的端子壳体和转接电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容置于所述端子壳体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端子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一者开设转动孔,另一者对应设置与所述转动孔配合的转动轴。

5、优选地,所述转动孔和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收纳槽相对侧面的中部区域且距离所述收纳槽两侧内壁的距离大于对应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到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所述主体壳体还包括自所述主体壳体内表面凸起的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端子远离所述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挡片至所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长度,所述第二挡片至所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口的长度。

6、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各自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之和小于所述槽口的长度;所述端子壳体两侧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槽口的宽度。

7、优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还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线路板一侧的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与所述线路板滑动连接,所述线路板对应所述导电弹针滑动轨迹开设导电环轨,所述导电弹针与所述导电环轨电性连接。

8、优选地,所述线路板横截面设置为100~150度圆心角的扇形面,所述导电环轨对应所述线路板设置为100~150度圆心角的弧线段状的所述导电环轨,所述导电弹针沿所述导电环轨最大转动角度为100~150度。

9、优选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电线,所述电线一端与所述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端子壳体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呈夹角的中心线处开设接线孔,所述电线贯穿所述接线孔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转接电路板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转动孔沿所述接口方向设有卡槽,所述转动轴包括主体和自主体外表面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于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暴露于所述主体壳体外时与所述卡槽卡接,且所述凸块或/和所述端子壳体为弹性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主体壳体和端子,主体壳体内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于主体壳体外表面形成一槽口,端子至少部分容置于收纳槽,并与主体壳体转动连接,端子包括相连并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穿过槽口外露于主体壳体。通过端子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实现一个充电设备具备可替换或多种类型的接口,便于适应不同电子设备充电需求;且端子设置于收纳槽内与主体壳体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可以旋转露出槽口,且始终保持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露出槽口的状态,另一个则隐藏于主体壳体内,方便用户拨转端子,根据需求调整露出的为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设备简洁,使用便捷。

1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夹角为80~100度,角度控制以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这两个接口能够始终一个保持在收纳槽内,另一个自槽口露出于主体壳体外,便于使用者通过外露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对端子进行拨转,调整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处的位置。

1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还包括容纳部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中空的端子壳体和转接电路板,转接电路板容置于端子壳体内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电性连接,端子壳体的外表面与收纳槽的内壁一者开设转动孔,另一者对应设置与转动孔配合的转动轴,转动孔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一方面定位端子在收纳槽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使端子可转动,以控制所需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自槽口外露出主体壳体。

1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孔和转动轴设置于收纳槽相对侧面的中部区域且距离收纳槽两侧内壁的距离大于对应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主体壳体还包括自主体壳体内表面凸起的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设置于收纳槽内端子远离槽口的一侧,第一挡片至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接口的长度,第二挡片至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接口的长度。通过收纳槽内设置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实现对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收容于收纳槽时进行限位;且第一挡片或第二挡片与转动轴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长度,以限制端子转动角度及转动方向,实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一个露出主体壳体,另一个收容于收纳槽内。

1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各自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转动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之和小于槽口的长度;端子壳体两侧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槽口的宽度。通过槽口的长度大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各自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转动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之和及槽口的宽度大于端子的厚度,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可贯穿槽口露出主体壳体外或自主体壳体外收容进收纳槽。

18、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路板,转接电路板还包括设置于靠近线路板一侧的导电弹针,导电弹针与线路板滑动连接,线路板对应导电弹针滑动轨迹开设导电环轨,导电弹针与导电环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路板,使得转接电路板通过导电弹针与线路板电性连接,进而实现转接电路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导电环轨利于导电弹针稳定地与线路板实施接触,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19、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路板横截面设置为100~150度圆心角的扇形面,导电环轨对应线路板设置为100~150度圆心角的弧线段状的导电环轨,导电弹针沿导电环轨最大转动角度为100~150度。通过线路板横截面设置为100~150度圆心角的扇形面,满足端子转动过程中的电性连接且无需设置为整圆,以缩减线路板体积,减少线路板于收纳槽内所占空间,利于充电设备小型化与轻量化。

2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电线,电线一端与转接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连接,以使电路板与转接电路板电性连接。

2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壳体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呈夹角的中心线处开设接线孔,以使电线贯穿接线孔与电路板和转接电路板连接。

22、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孔沿接口方向设有卡槽,转动轴包括主体和自主体外表面凸起的凸块,凸块于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暴露于主体壳体外时与卡槽卡接,且凸块或/和端子壳体为弹性件。通过转动孔设有卡槽,转动轴对应卡槽设有凸块,卡槽与凸块卡接,以固定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位置状态,防止误触使端子不停转动;凸块或/和端子壳体为弹性件,使得需要对端子进行转动调整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位置时,凸块或端子壳体能够发生形变,凸块脱离卡槽的卡接限制,端子能够进行转动。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32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