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与流程  >  正文

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9-14 15:14:24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

背景技术:

1、冲击波球囊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心脏瓣膜和血管钙化的技术,具有易于操作和球囊预扩的优点;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导管将冲击波球囊推送至待治疗区域,并在球囊内充注介质,使得球囊表面接触待治疗区域,之后开启能量发生器,使得球囊内的电极工作并产生高能冲击波作用力,该高能冲击波作用力穿过球囊表面进入钙化病变的待治疗区域,破坏钙化结构,从而软化待治疗区域。

2、但是,现有球囊中冲击波电极的结构仍存在诸多缺陷,受冲击波球囊整体尺寸的限制,电极上的材料应当尽可能薄,对电极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和电极的寿命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现有电极上开孔导致电极上有多个薄弱点,难以承受更高的工作电压,容易被击穿;并且电极工作时会沿开孔位置向外烧蚀各层电极材料,烧蚀到一定程度时电极损坏,无法继续放电,导致电极寿命快速耗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极装置,设置于导管上,包括:

3、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电极、第一绝缘管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一外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隔离;

4、所述第一绝缘管的至少一端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凸出所述第一外电极的端面,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端沿所述轴向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的端面;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间具有第一放电间隙。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管包覆于所述导管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嵌设于所述导管与所述第一绝缘管之间,所述第一外电极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的外壁。

6、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中,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的近端端面,其余所述第一内电极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的远端端面。

7、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在所述导管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最短间距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

8、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第一电极组件,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内电极在所述导管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外电极、第二绝缘管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隔离;

11、所述第二绝缘管的至少一端沿轴向凸出所述第二外电极的端面,所述第二内电极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绝缘管的端面,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间具有第二放电间隙。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管靠近远端的一端沿轴向凸出所述第二外电极的端面,所述第二内电极靠近远端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绝缘管的端面,以产生朝向远端释放的冲击波作用力。

13、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均凸出所述第二绝缘管的同一端面。

14、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第二内电极在所述导管的周向上的最短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放电间隙的间隙长度,所述第二放电间隙的间隙长度为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放电路径的最小直线距离,所述放电路径经过所述第二绝缘管的端面。

15、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组件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内电极中位于所述第一绝缘管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电连接;

17、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内电极中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绝缘管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电连接。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冲击波系统,包括导管、球囊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极装置,所述电极装置设置于所述导管外壁上,所述电极装置位于所述球囊内。

1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极装置的形成方法,包括:

20、将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连接于导管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内电极彼此间隔设置;

21、将第一绝缘管套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外侧;所述第一内电极的一端沿所述导管的轴向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的端面;

22、在第一绝缘管的外侧套接第一外电极,以使得第一外电极、第一绝缘管和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形成第一电极组件,得到电极装置;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一外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隔离,所述第一绝缘管的至少一端沿所述轴向凸出所述第一外电极的端面,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间具有第一放电间隙。

23、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组件将第一绝缘管的至少一端在轴向上凸出第一外电极的端面,第一内电极的一端沿轴向凸出第一绝缘管的端面,使得第一放电间隙形成于该第一电极组件在轴向上的一端,能够显著增加该第一电极组件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连接的位置与第一放电间隙的距离,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放电间隙处产生的冲击波作用力对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一接线组件相连处的损伤,极大地降低了第一接线组件在连接处断裂失效的风险,极大地延长了该电极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提升冲击波作用力的释放稳定性,提升该电极装置及冲击波系统的有效性和使用安全性。

25、2、本发明在导管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将第二内电极沿轴向凸出第二绝缘管设置,并将第二绝缘管轴向凸出第二外电极设置,在轴向上形成阶梯性凸出的结构,使得第二内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导通时产生沿轴向集中释放的冲击波作用力,能够在电极装置的远端撑开钙化严重区域,扩张简单高效,有利于提升电极装置及其近端其余部件的通过性,便于电极装置深入待治疗区域,提升电极装置针对待治疗区域释放冲击波作用力的有效性、精准性和稳定性。

26、3、本发明将第二内电极中靠近远端的一端凸出第二绝缘管的端面,使得第二电极组件能够在更加靠近远端的位置向前释放冲击波作用力,进一步减少冲击波作用力与组织中钙化严重区域之间的距离,降低冲击波作用力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作用于钙化严重组织上的冲击波强度,有利于提升扩张效率和扩张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装置,设置于导管(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包覆于所述导管(1)上,所述第一内电极(23)嵌设于所述导管(1)与所述第一绝缘管(22)之间,所述第一外电极(21)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23)中,部分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近端端面,其余所述第一内电极(23)凸出所述第一绝缘管(22)的远端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导管(1)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周向方向上的最短间距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第一电极组件(2),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的第一内电极(23)在所述导管(1)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组件(3)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3)包括第二外电极(31)、第二绝缘管(32)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33),所述第二内电极(33)和所述第二外电极(31)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32)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管(32)靠近远端的一端沿轴向凸出所述第二外电极(31)的端面,所述第二内电极(33)靠近远端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二绝缘管(32)的端面,以产生朝向远端释放的冲击波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内电极(33)均凸出所述第二绝缘管(32)的同一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内电极(33)在所述导管(1)的周向上的最短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放电间隙的间隙长度,所述第二放电间隙的间隙长度为所述第二内电极(33)与所述第二外电极(31)之间放电路径的最小直线距离,所述放电路径经过所述第二绝缘管(32)的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接线组件(4)和第二接线组件(5),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组件(4)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3)通过所述第二接线组件(5)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4)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2)的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23)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内电极(23)中位于所述第一绝缘管(22)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4)电连接;

13.一种冲击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球囊(6)与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极装置,所述电极装置设置于所述导管(1)外壁上,所述电极装置位于所述球囊(6)内。

14.一种电极装置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装置、形成方法及冲击波系统,设置于导管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电极、第一绝缘管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一外电极通过第一绝缘管隔离;第一绝缘管的至少一端沿导管的轴向凸出第一外电极的端面,第一内电极的一端沿轴向凸出第一绝缘管的端面;第一内电极与第一外电极间具有第一放电间隙。本发明将第一内电极沿轴向凸出第一绝缘管,并将第一绝缘管轴向凸出第一外电极,增加第一电极组件用于与第一接线组件电连接的位置与第一放电间隙间的距离,降低冲击波对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一接线组件相连处的损伤,延长电极装置的寿命,并提升冲击波释放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丁上上,韩妍沁,陈剑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7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