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50:44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走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1、脑卒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卒中可导致多种后遗症,后遗症一般指的是疾病六个月以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这就叫后遗症期,如运动功能障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瘫、半身不遂,如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有肢体运动功能的不同程度受损,故而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非常重要,其中患者通过行走康复训练装置训练,有助于恢复受损的下肢运动功能。
2、已有如公告号为cn219763886u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康复训练装置》给出了一种训练装置,行走支架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患者休息的折叠座椅组件,所述行走支架的表面设置有摩擦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摩擦块,所述行走支架的表面设置有行走手部支撑组件,所述行走支架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控制组件。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明确的手部支撑组件,则用户在使用时无法在该行走支架朝向任意方向行走,且移动轮为单向轮,严重限制了行走支架的旋转半径,在家庭环境中使用时不够灵活,不易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走锻炼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行走锻炼装置不够灵活不便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行走锻炼装置,包括框架组件、支架组件、移动组件以及防护组件,框架组件包括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中心处具有第一区域,第二框架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一开口,第一框架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一框架可相对于第二框架活动,以启闭第一开口,第一区域用于容置人体;支架组件包括第二支架以及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中心处具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用于容置人体,第二支架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二开口,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移动组件包括多个万向轮,多个万向轮设置在第二支架的底部,且沿第二区域的周向设置;防护组件包括第一护栏以及第二护栏,第二护栏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周向上,且自第二区域向外延伸,第二护栏的边缘处还设有第三开口,第一护栏可相对于第二支架活动,以启闭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同侧设置,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同轴设置,人体自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处进入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
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在第一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且悬空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框架具有第三端部以及第四端部,第三端部与第一端部铰接,第四端部与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活动设置在第二端部,第一限位件用于使第四端部与第二端部保持相对固定。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部设有第一槽口,第四端部设有第一凸起,第一槽口设置在第四端部的移动路径上,以使第一凸起置于第一槽口内;第一槽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凸起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凸起置于第一槽口内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第一限位件可插入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内。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座位板以及第二限位件,座位板设置在支架组件上,且与第一支架铰接,座位板可相对于第一支架沿第一支架的内侧转动,以置于水平状态;第二限位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二限位件用于使座位板保持竖直状态。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导向部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部,导向部与限位部连接,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导槽,导向部置于第一导槽内,第二限位件可受力沿导向部上下移动,第二限位件可抵靠在限位部上以相对于导向部固定,限位部设置在座位板的转动路径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件,第三限位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且设置在座位板的转动路径上,第三限位件低于第二限位件设置,第三限位件用于在座位板转动至水平时抵靠在座位板上,以使座位板保持水平状态。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第二区域的周向设置,座位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护栏在第三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且悬空的第五端部以及第六端部,第一护栏具有第七端部以及第八端部,第五端部与第七端部铰接,第六端部与第八端部可拆卸连接,装置还包括第四限位件,第四限位件活动设置在第六端部,第四限位件用于使第六端部与第八端部保持相对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端部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五通孔;第八端部具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六通孔,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贴合时,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同轴;第四限位件贯穿第五通孔以及第六通孔,以使第八端部与第六端部保持相对固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长槽,第一长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一第一长槽向上延伸的一端贯通第一支架;第二护栏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凸起,每一第二凸起与一个第一长槽相适配,第二护栏通过第二凸起、第一长槽与第一支架连接。
12、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行走锻炼装置包括框架组件、支架组件、移动组件以及防护组件,将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活动连接,实现启闭第一开口的功能,将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活动连接,实现启闭第二开口的功能,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同轴设置,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同侧设置,第二护栏向外延伸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外部通行空间存在障碍,使得用户及时避让;则人体可通过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进入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组成的辅助区域中,通过第二支架下的万向轮实现多角度的灵活转动,减少了整个辅助装置的转弯半径,并且,第一区域设置在第二框架的中心处,第一区域的周向上均有供用户抓握的扶手位置,用户可以在第一区域内原地转动后直接沿另一方向移动,进一步优化整个行走锻炼装置的灵活性能,更符合居家或复杂空间场景中的行走需求。
13、上述技术实现要素:相关记载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且悬空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三端部以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铰接,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四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槽口设置在所述第四端部的移动路径上,以使所述第一凸起置于所述第一槽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导向部以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导向部置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受力沿所述导向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上以相对于所述导向部固定,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座位板的转动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区域的周向设置,所述座位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栏在所述第三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且悬空的第五端部以及第六端部,所述第一护栏具有第七端部以及第八端部,所述第五端部与所述第七端部铰接,所述第六端部与所述第八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部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五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长槽,所述第一长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一所述第一长槽向上延伸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支架;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锻炼装置,行走锻炼装置包括框架组件、支架组件、移动组件以及防护组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活动连接,以启闭第一开口的功能,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活动连接以启闭第二开口的功能,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同轴设置,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同侧设置,第二护栏向外延伸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外部通行空间存在障碍,通过第二支架下的万向轮实现多角度的灵活转动,减少整个辅助装置的转弯半径,第一区域设置在第二框架的中心处,第一区域的周向上均有供用户抓握的扶手位置,用户可以在第一区域内原地转动后直接沿另一方向移动,优化整个行走锻炼装置的灵活性能,更符合居家或复杂空间场景中的行走需求。技术研发人员:邵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立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227技术公布日:2024/9/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3006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