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液冷模组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液冷模组及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09 16:10:53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模组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常规的储能电池通常配备有液冷模组,为了增加液冷模组内部流体的流动性,通常在液冷模组内部设置多个错位布置的矩形条以形成蛇形通道,并将进液孔及出液孔设置在蛇形通道的两端。

2、由于这种蛇形通道实际的流道宽度远大于进液孔的直径,从进液孔流出的冷却液进入流道后容易发散,从而导致流道内各个位置的流态分布不均匀,使得冷却板不同位置的散热能力具有差异性,这就容易造成储能电池出现局部积热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在流道内增加并列的多条平行的分流条以在流道内部形成多条分流通道,这种被动分流方式仅对流道内的冷却液分层,并没有减小不同流道之间的流速差异性,而当进液速度增加时,不同分流通道的流速差值也随之增大,导致液冷模组表面散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冷却板存在流速增加导致的散热不均匀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液冷模组及储能系统。

2、一种液冷模组,包括:

3、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具有进液孔及出液孔;

4、多个隔断板,多个所述隔断板间隔布置于所述储液容器,且相邻两个所述隔断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储液容器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在所述储液容器内部形成首尾相连的多个液冷通道;

5、分流板,所述分流板沿所述隔断板的延伸方向布置于与所述进液孔连通的所述液冷通道,以将所述液冷通道分成均与所述进液孔连通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

6、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位于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分流板之间,用于引导经由所述进液孔流出的冷却液分别进入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及所述第二分流通道。

7、如此设置,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分别通过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并列流通,在分流块的作用下,两个分流通道内的冷却液流速差距小,整个液冷通道内冷却液流量分布均匀,平衡了整个液冷模组不同位置的散热能力,有利于减小液冷模组局部积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块具有沿朝向所述分流板相互逐渐远离的第一引导斜面及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由所述进液孔朝向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延伸,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由所述进液孔朝向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延伸。

9、如此设置,在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分流块的分流效果明显,同时分流块经由进液孔流入的冷却液的阻力较小,保证了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动速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块呈菱形,且所述分流块的顶角朝向所述进液孔。

11、如此设置,菱形的分流块对分流均匀,且对进液孔的止挡作用较小,提升了分流的顺畅度,同时还能够避免在冷却液分流块背离进液孔一侧形成漩涡。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一扰流块,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块位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内,并沿所述分流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3、如此设置,第一扰流块能够在第一分流通道或第二分流通道内形成对冷却液的扰动,从而实现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内各位置处流速均匀,增加液冷模组散热的均匀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扰流块呈菱形或水滴形。

15、如此设置,菱形或水滴形的第一扰流块在扰流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对冷却液的阻碍,从而提升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同时还能够避免冷却液在第一扰流块背离进液孔的一侧形成漩涡,从而增加了冷却液的流通顺畅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块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进液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17、如此设置,第一扰流块的这种渐密布置方式能够强化对流动中的冷却液,特别是位于液冷通道转向处的冷却液的扰流效果,从而使得转向处各个位置的冷却液流速均匀。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远离所述进液孔一端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自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朝向所述分流板远离所述进液孔的一端延伸。

19、如此设置,锥形块的设置缩小了第一分流通道用于供冷却液流出的面积,在第一分流通道与第二分流通道中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从第一分流通道流出的冷却液的流通速度,从而平衡了液冷通道在转向处各个位置的冷却液流通速度。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断板与所述侧壁在连接处设有倒角。

21、如此设置,倒角的设置能够避免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在隔断板和侧壁的连接处出现漩涡。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组还包括凸设于所述隔断板的多个第二扰流块。

23、如此设置,该第二扰流块能够对靠近隔断板的冷却液进行扰动,从而平衡液冷通道内各个位置处的冷却液的流通速度。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断板开设有错流槽。

25、如此设置,在首尾相连的两个液冷通道中,位于上游液冷通道中的部分冷却液能够通过错流槽直接进入位于下游的液冷通道,从而提升整个液冷模组的散热结果。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错流槽具有连通位于上游的所述液冷通道的第一槽口及连通位于下游的所述液冷通道的第二槽口,所述隔断板具有连接于所述储液容器侧壁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

27、如此设置,从第一槽口进入并从第二槽口射出的冷却液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初始流动速度,且该初始流动速度方向与位于下游的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流动速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从该错流槽流出的冷却液能够对下游的冷却液形成扰动,进一步增加整个液冷模组的散热均匀性。

2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芯模组及如上述的液冷模组,每个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体,所述多个电芯单体与所述液冷模组的多个所述液冷通道一一对应。

29、如此设置,每个电芯单体均能够与位于液冷模组内的多个分流通道一一对应,而本申请提供的液冷模组内部各分流通道处的散热能力均匀,从而能够提升储能系统的散热效果,避免局部积热影响储能系统的储能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40)具有沿朝向所述分流板(30)相互逐渐远离的第一引导斜面(41)及第二引导斜面(42),所述第一引导斜面(41)由所述进液孔(11)朝向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02)延伸,所述第二引导斜面(42)由所述进液孔(11)朝向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03)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40)呈菱形,且所述分流块(40)的顶角朝向所述进液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扰流块(50),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块(50)位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02)和/或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03)内,并沿所述分流板(3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块(50)呈菱形或水滴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块(50)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进液孔(11)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02)远离所述进液孔(11)一端的锥形块(70),所述锥形块(70)自所述储液容器(10)的侧壁朝向所述分流板(30)远离所述进液孔(11)的一端延伸;及/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板(20)开设有错流槽(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错流槽(90)具有连通位于上游的所述液冷通道(101)的第一槽口(91)及连通位于下游的所述液冷通道(101)的第二槽口(92),所述隔断板(20)具有连接于所述储液容器(10)侧壁的连接端,所述第一槽口(91)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槽口(92)与所述连接端的距离。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200)包括多个电芯模组(201)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100),每个所述电芯模组(201)包括多个电芯单体(2011),所述多个电芯单体(2011)与所述液冷模组(100)的多个所述液冷通道(101)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冷模组及储能系统,其中液冷模组包括储液容器、多个隔断板、分流板及分流块,储液容器具有进液孔及出液孔,多个隔断板间隔布置于储液容器,且相邻两个隔断板分别连接于储液容器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在储液容器内部形成首尾相连的多个液冷通道,分流板沿隔断板的延伸方向布置于与进液孔连通的液冷通道,以将液冷通道分成均与进液孔连通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分流块位于进液孔与分流板之间,用于引导经由进液孔流出的冷却液分别进入第一分流通道及第二分流通道,分流块能够平衡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内的流量差,平衡了整个液冷模组不同位置的散热能力,有利于减小液冷模组局部积热。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李红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昱欣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23技术公布日:2024/9/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9/3120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