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21 14:49:52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
背景技术:
1、纵观笔的历史发展,从原始笔到羽毛笔,笔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为笔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如今,对于笔的要求已经不在满足于仅仅能够书写就行,而是对使用体验,使用效率,环保有了更高的追求。
2、如何通过更简单的思维和创意,去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让人们的操作更编辑,更舒适,提供更有价值,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设计去改变人们的生活,降低生产的成本,降低组装的难度,提高操作的丰富性和丰富的功能,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如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全自动安全铅笔(cn201220004102.7),该发明通过设置握持按钮来辅助控制出芯,书写时手握住握持按钮自动出芯,不用时手离开按钮内笔帽连同铅芯自动缩回笔帽;但是由于该发明仅通过握持按钮来控制出芯与收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调整握笔姿势时松开握持按钮会使笔芯快速收芯,后续需要重新按压握持按钮来继续书写,降低了实际使用体验,而普通的按压笔无法自主收芯,在使用完毕后容易忘记收芯,或者不慎掉落时容易造成笔芯着地损坏书写不畅。
3、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握持舒适,收芯过程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握持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现有笔的使用操作,保护笔芯防摔,提供了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在使用完毕或不慎掉落,笔将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收芯,保护笔芯,无需其他操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提供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包括可伸缩的书写套杆和书写工具主体,所述书写套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安装于书写套杆内,所述书写工具主体根据书写套杆的伸缩状态,具有在第二位置b收芯和第一位置a出芯两种位置状态;
4、所述内杆和外杆其中任一单独设有配合端时,另一个上设有匹配端,所述匹配端和配合端在收芯时互不配合,当出芯时则会达成临时配合状态;
5、所述内杆和外杆相对伸缩使书写工具主体出芯时,通过配合端和匹配端之间的临时配合状态结合使用者使用时的握持力,形成持续出芯配合状态,当使用者的握持力消失时,配合端和匹配端两者会立即或延迟n秒后远离彼此一段距离,则此时书写工具主体能够收回书写套杆实现收芯。
6、提供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包括内杆、外杆、书写工具主体和位移复位件,内杆和外杆相互套合能够相对/背移动,书写工具主体位于内杆和外杆之间,且书写工具主体通过所述位移复位件以进行内杆和外杆间相对/背移动的复位;
7、所述内杆上设有配合端,所述外杆上设有匹配端;
8、随着内杆和外杆的相互套合移动,所述匹配端移至配合端的第一位置处时形成临时配合状态,笔出芯并通过书写握持力保持出芯状态;失去书写握持力时,所述匹配端缓慢脱离第一位置并通过位移复位件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处收芯;
9、提供第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延缓复位握持笔,包括内杆、外杆、书写工具主体和位移复位件,内杆和外杆相互套合能够相对/背移动,书写工具主体位于内杆和外杆之间,且书写工具主体通过所述位移复位件以进行内杆和外杆间相对/背移动的复位;
10、所述外杆上设有配合端,所述内杆上设有匹配端;
11、随着内杆和外杆的相互套合移动,所述匹配端移至配合端的第一位置处时形成临时配合状态,笔出芯并通过书写握持力保持出芯状态;失去书写握持力时,所述匹配端缓慢脱离第一位置并通过位移复位件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处收芯。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书写套杆的伸缩状态为自动复位伸缩状态时,则内杆和外杆之间设有控制握持力消失后自动复位的复位结构。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复位结构为位移复位件;所述位移复位件套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外侧并位于外杆内端和内杆之间,此时内杆的头部可拆卸便于换芯;或者位移复位件套于书写工具主体的外侧并位于内杆的出芯口和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端之间,此时外杆的尾部可拆卸便于换芯。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匹配端和/或外杆和/或内杆具备形变能力,通过匹配端和/或外杆和/或内杆的形变度来控制具体的脱离时长。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临时配合状态是指当无外力干扰内杆和外杆时,所述匹配端和配合端之间会立即脱离或延迟n秒后脱离彼此原本的临时配合状态。
1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配合端和匹配端通过卡扣结构或延缓配合结构或两者结合,形成的摩擦力或阻尼力达成临时配合状态。
1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延缓配合结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8、1、所述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上皆设有凸起,从而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之间形成配合摩擦力;
19、2、所述配合端(22)和/或匹配端(11)任一上设有粘性物质;则配合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之间形成配合阻尼力;
20、3、所述配合端(22)上设有使用凹槽,匹配端(11)上设有配合凸台,并且所述使用凹槽和/或配合凸台上设有缓脱离坡(6);
21、4、所述匹配端(11)上设有使用凹槽,配合端(22)上设有配合凸台,并且所述使用凹槽和/或配合凸台上设有缓脱离坡(6);
22、5、所述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上皆设有防滑纹路,从而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之间形成配合摩擦力;
23、6、所述匹配端(11)上设有内斜坡,配合端(22)上设有与内斜坡匹配的外斜坡,匹配端(11)和/或配合端(22)具有形变力,在书写握持力下,内斜坡和外斜坡保持大面积接触产生摩擦力,再通过一定额外的握持力,则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露出笔芯的状态,无书写握持力时,当内斜坡和外斜坡的接触逐渐减少,则书写工具主体(5)逐渐回到收芯状态;
24、7、所述匹配端(11)和配合端(22)其中任一单独设有使用凹槽,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上设有缓脱离坡(6),所述延缓复位件(3)套接于外杆(1)和内杆(2)外;在书写握持力下,配合凸台保持位于使用凹槽内,无书写握持力时,延缓复位件(3)缓慢阻止配合凸台脱离使用凹槽。
2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延缓复位件(3),所述配合端(22)和匹配端(11)为卡扣结构,所述匹配端(11)和配合端(22)其中任一单独设有使用凹槽,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凸台,所述延缓复位件(3)置于使用凹槽内;在书写握持力下,延缓复位件(3)形变使配合凸台保持位于使用凹槽内,无书写握持力时,延缓复位件(3)缓慢回弹使配合凸台缓慢脱离使用凹槽。
2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匹配端和配合端之间形成的临时配合状态,具有外部抑制区,当外部抑制区被外力施加额外的力时,则所述匹配端和配合端之间形成的临时配合状态会被持续抑制,则可以确保使用者在正常握持笔使用时,无需太多额外的力,就可以保证出芯的持续稳定。
2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杆和/或外杆上设有限位防脱凸台。
2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延缓复位件;
29、所述延缓复位件置于配合端内;在书写握持力下,延缓复位件形变使匹配端保持位于配合端内,无书写握持力时,延缓复位件缓慢回弹使匹配端缓慢脱离配合端;
30、或者,所述延缓复位件套接于外杆和内杆外;在书写握持力下,匹配端保持位于配合端内,无书写握持力时,延缓复位件缓慢阻止匹配端脱离配合端。
3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为了实现更好的实现出芯,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32、一、握持出芯:所述内杆上设有具备导向作用的握持出芯坡,所述外杆上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握持出芯凸台;
33、二、握持出芯:所述内杆上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还设有握持出芯凸台,所述外杆上设有具备导向作用的握持出芯坡;
34、三、提拉出芯:所述内杆上设有提拉部;
35、握持出芯时,握持部被外力挤压形变,能够促使握持出芯凸台压迫握持出芯坡实现出芯;
36、提拉出芯时,直接手动上移提拉部实现出芯。
3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延缓复位件由弹性物质、记忆金属、记忆合金或弹性结构组成,所述位移复位件由弹性物质、记忆金属、记忆合金或弹性结构组成。
3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匹配端和配合端的配合范围为正常书写时,使用者正常的握笔区间,具体为距离书写工具主体书写端-mm内。
3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杆的头部和/或外杆的尾部设置为可拆件以方便换芯。
4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杆和/或外杆上设有使用辅助坡。
4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外杆上设有延伸握持杆,所述匹配端设于延伸握持杆上。
4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杆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延伸握持杆的握持支撑凸台。
4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握持出芯凸台和握持出芯坡之间还设有滚珠,降低摩擦,提高使用者握持出芯的舒适度。
4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杆上设有形变开孔;内杆上配合端的上侧设为受力凸起。
4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46、一、在增加书写舒适度、提高使用体验的基础上,能够简化操作,一定时间内自动收芯,避免忘记收芯,同时具备防摔效果,摔落时保护产品,使用寿命长更加耐用。
47、二、通过增加延缓复位件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动收芯的延迟时间,并且进一步增加自动收芯的延迟功能的使用寿命。
48、三、具备延时自动收芯的延时功能,则使用者在转换握姿等情况下,也能确保正常使用,而不是会因为误操作,导致收芯,为了同时具备防摔的功能,最好控制延时时间“n”的范围为0.2-5秒。
49、四、延缓复位件套接于外杆和内杆之外,则可以给延伸握持杆和匹配端提供更好的收缩力,通过额外的收缩力,既可以保证延时自动收芯的时效性,又可以极大的节约内杆的内部空间,并且更好安装和实现落地,同时对于结构材料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另外还可以直接作为笔的握套使用,提高了书写的舒适性,减少了配件,提升了整体的耐用性。
50、五、结构简单,易生产,能普及,且成本低。
51、六、操作人性化,设计巧妙,小结构,大作用,更具科普性。
52、七、便于组装和量产,可采用自动化流程线装配。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94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