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混合系统及其混合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1-06 14:22:45
本发明涉及气体混合的,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混合系统及其混合方法。
背景技术:
1、燃烧试验中,当燃料或氧化剂为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时,往往需要将燃料或氧化剂或燃料-氧化剂进行预先混合,以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一部分实验人员可能直接联系气体供应商进行各种混合气体的罐装。但该方式一般成本较高,尤其是当混合成分较多时。另一部分实验人员可能选择自行设计混合装置或混合系统,以降低实验成本。目前已有设计中,一般利用文丘里结构或类似文丘里结构,或混合腔室进行气体的混合。为了确保气体之间达到较高的混合水平,一般将混合装置的体积设置的较大,增大气体的停留时间。
2、但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当调节气体流量控制器时,燃烧火焰对流量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延迟,不利于进行回火、着火、熄火等燃烧极限点的准确记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气体混合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2、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调节气体流量控制器时,燃烧火焰对流量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延迟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气体混合单元,包括保护壳体、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出气端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气体运动组件;
4、混气舱体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保护壳体一端的混气壳体、设置于所述气体运动组件延伸进入所述混气壳体的混气管;
5、气体导入单元,所述气体导入单元设置于所述混气舱体单元远离所述气体混合单元的一侧;
6、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导入单元远离所述混气舱体单元的一侧。
7、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运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混气管一侧的取压管、设置于所述取压管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的引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取压管一侧的导流管。
8、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取压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混气管一侧的取压引嘴、设置于所述取压引嘴远离所述安装板一侧的圆锥扩散管。
9、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圆锥扩散管一侧的圆锥引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圆锥引压管远离所述引流管一侧的引压喷嘴。
10、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气管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混气壳体上的送气管一和送气管二,所述送气管一和送气管二相对于所述混气管垂直设置,且所述送气管一和送气管二分别对称垂直插设于所述混气管上。
11、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单元的内部结构与所述气体混合单元一致。
12、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系统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单元中的气体运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混气管远离所述气体混合单元的一侧。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气体经由气体混合单元进入混气舱体单元,并经过气体导入单元最终进入燃烧器,在需要调整流量观测火焰情况时,通过调整气体导入单元中的气体流量,此时,混合后的气体流量变化即可实时的体现在进入燃烧器的同一时刻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便于实验人员对燃烧极限点的准确记录。
14、鉴于上述现有气体混合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
15、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气体混合系统的气体混合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混合装置体积较大、混合成分较多时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7、气体a经由所述气体混合单元的引压喷嘴进入所述气体混合单元并进入混气管,气体b和气体c分别经由所述送气管一和送气管二进入混气管;
18、气体a与气体b和气体c在所述混气管中发生垂直碰撞,并进入气体导入单元,经过气体导入单元的取压引嘴进入燃烧器。
19、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方法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单元的整体长度为40~80mm,所述气体导入单元中取压引嘴和引压喷嘴的直径为6~8mm。
20、作为本发明所述气体混合方法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导入单元与所述气体混合单元的尺寸比为1:1~10。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燃料或空气等气体通过气体混合单元进入到混气舱体单元中的混气管,此时将需要混合的气体再经过送气管垂直加入到混气管中,此时混合气体互相垂直碰撞,提升了其混合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运动组件(103)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2)远离所述混气管(202)一侧的取压管(103a)、设置于所述取压管(103a)远离所述安装板(102)一侧的引流管(103b),以及设置于所述引流管(103b)远离所述取压管(103a)一侧的导流管(103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压管(103a)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2)远离所述混气管(202)一侧的取压引嘴(103a-1)、设置于所述取压引嘴(103a-1)远离所述安装板(102)一侧的圆锥扩散管(103a-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03c)包括设置于所述引流管(103b)远离所述圆锥扩散管(103a-2)一侧的圆锥引压管(103c-1),以及设置于所述圆锥引压管(103c-1)远离所述引流管(103b)一侧的引压喷嘴(103c-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管(202)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混气壳体(201)上的送气管一(202a)和送气管二(202b),所述送气管一(202a)和送气管二(202b)相对于所述混气管(202)垂直设置,且所述送气管一(202a)和送气管二(202b)分别对称垂直插设于所述混气管(2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入单元(300)的内部结构与所述气体混合单元(100)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入单元(300)中的气体运动组件(103)连接于所述混气管(202)远离所述气体混合单元(100)的一侧。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气体混合系统的气体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入单元(300)的整体长度为40~80mm,所述气体导入单元(300)中取压引嘴(103a-1)和引压喷嘴(103c-2)的直径为6~8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入单元(300)与所述气体混合单元(100)的尺寸比为1:1~10。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混合系统及其混合方法,属于气体混合的技术领域。包括,气体混合单元,包括保护壳体、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出气端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气体运动组件;混气舱体单元以及气体导入单元,所述气体导入单元设置于所述混气舱体单元远离所述气体混合单元的一侧。气体经由气体混合单元进入混气舱体单元,并经过气体导入单元最终进入燃烧器,在需要调整流量观测火焰情况时,通过调整气体导入单元中的气体流量,此时,混合后的气体流量变化即可实时的体现在进入燃烧器的同一时刻对火焰造成的影响,便于实验人员对燃烧极限点的准确记录。技术研发人员:肖俊峰,李丹,高松,王玮,夏家兴,王峰,李晓丰,李乐,郭菡,于倩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06/3216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