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烟草加工设备的制造及烟草加工技术 > 加热模组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加热模组和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07:59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1、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用于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形成气溶胶。在相关技术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锅体和电极对,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容置在加热锅体中,电极对之间放电形成电弧,电弧产生的位置相对于加热锅体较为固定,提升加热均匀性和升温效率成为关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模组包括加热锅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磁性件。其中:

3、加热锅体形成有用于容置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容置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容置腔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直流电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弧,以对加热锅体进行加热。磁性件与加热锅体间隔设置,磁性件用于使电弧在加热锅体的锅底旋转。

4、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模组中,通过设置磁性件使电弧在锅底旋转,使得锅底面的各个位置均能在加热过程中与电弧充分换热,从而使得加热锅体升温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气溶胶形成基质在锅底的各个位置的加热温度较为均匀且同步性较好,有利于缩短加热雾化的时间,提高气溶胶的生成效率。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固定在加热锅体的外表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与加热锅体为分体结构,第一电极靠近或抵触加热锅体的外周面。

6、如此,第一电极固定在加热锅体表面上,可以与加热锅体形成一体并随加热锅体取出更换,提高了更换加热锅体10的限制条件,避免了随意更换非标准加热锅体,保证了抽吸口感和使用安全性。而第一电极与加热锅体分体设置,加热锅体和第一电极分别拆卸,便于生产制造。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靠近或抵接加热锅体的侧壁,第二电极靠近或抵接加热锅体的锅底中心。

8、如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弧与加热锅体贴合紧密,热转化效率高。同时,第二电极靠近锅底的中心设置,使得电弧能够绕锅底中心旋转,有利于电弧均匀加热锅底。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容置腔的深度方向,磁性件位于第一电极的放电端部远离第二电极的一侧,或,磁性件与第二电极的放电端部位于同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容置腔的深度方向,磁性件位于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或,磁性件与第一电极的放电端部位于同高度。

10、如此,磁性件的分布位置较为多样化,可以适应多种加热模组的内部结构。磁性件靠近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设置,有利于增强驱动电弧旋转的磁场强度,提高磁性件的磁通利用率。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模组包括绝缘隔热体,绝缘隔热体形成有隔热空间,加热锅体的锅底容置在隔热空间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放电端部均位于隔热空间内,磁性件位于隔热空间外。

12、如此,电弧形成在隔热空间中,加强对放电端部的绝缘保护,提升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热效果。磁性件设置在绝缘隔热体外侧,有利于降低磁性件温升,提高磁场耐热可靠性。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件环绕加热锅体的中心轴线设置。

14、如此,通过磁性件环绕加热锅体的中心轴线设置,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并且使得磁性件形成的磁场具有较大的垂直于电弧的磁场强度分量,提高磁能利用率。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包括放电端部和与放电端部连接的导电部,导电部穿设于绝缘隔热体。

16、如此,通过导电部穿设于绝缘隔热体,增强加热模组的绝缘可靠性。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锅体具有与加热锅体的锅底相对的开口,导电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电段、第二导电段和第三导电段,第一导电段自放电端向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一导电段位于隔热空间内,第二导电段穿设于绝缘隔热体,第三导电段位于隔热空间外并自第二导电段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

18、如此,导电部向开口延伸一定的距离后再穿过绝缘隔热体并与初始方向反向延伸,第一导电段、第二导电段和第三导电段之间形成折角,可以减小加热模组的体积,并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温热量充分留置在加热锅体底部,减少向外导热,提高热量利用率。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导电段与第二导电段可拆卸连接。

20、如此,第三导电段与第二导电段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加热模组以及气溶胶生产装置。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锅体具有与加热锅体的锅底相对的开口,导电部包括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第一导电段连接第二导电段和放电端部,第一导电段穿设于绝缘隔热体,第二导电段位于隔热空间外并自第二导电段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

22、如此,通过设置导电部在绝缘隔热体处弯折可以在保障绝缘强度的同时减小加热模组的体积。同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温热量可以充分留置在加热锅体底部,减少向外导热,提高热量利用率。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加热锅体的切向,第一导电段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放电端部的截面积。

24、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导电段沿加热锅体切向的截面积小于放电端部,从而减少电弧热量沿导电部向外传递。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放电端部呈环形,第一导电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电段沿放电端部的周向间隔分布。

26、如此,两个第一导电段沿放电端部的周向间隔分布,便于检测第一电极的放电端部的电阻变化。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性件沿加热锅体的径向相对于第三导电段靠近加热锅体设置。

28、如此,加热模组的内部结构更紧凑,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加热模组的体积。

2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模组。

30、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加热锅体的外表面;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或抵接所述加热锅体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或抵接所述加热锅体的锅底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容置腔的深度方向,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放电端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或,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放电端部位于同高度;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绝缘隔热体,所述绝缘隔热体形成有隔热空间,所述加热锅体的锅底容置在所述隔热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放电端部均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内,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环绕所述加热锅体的中心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放电端部和与所述放电端部连接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穿设于所述绝缘隔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体具有与所述加热锅体的锅底相对的开口,所述导电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电段、第二导电段和第三导电段,所述第一导电段自所述放电端向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段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段穿设于所述绝缘隔热体,所述第三导电段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外并自所述第二导电段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段与所述第二导电段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体具有与所述加热锅体的锅底相对的开口,所述导电部包括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所述第一导电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段和所述放电端部,所述第一导电段穿设于所述绝缘隔热体,所述第二导电段位于所述隔热空间外并自所述第二导电段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加热锅体的切向,所述第一导电段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放电端部的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端部呈环形,所述第一导电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电段沿所述放电端部的周向间隔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沿所述加热锅体的径向相对于所述第三导电段靠近所述加热锅体设置。

14.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模组。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和气溶胶生成装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模组包括加热锅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磁性件。其中,加热锅体形成有用于容置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容置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容置腔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直流电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弧,以对加热锅体进行加热。磁性件与加热锅体间隔设置,磁性件用于使电弧在加热锅体的锅底旋转。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模组中,电弧能够相对于锅底中心旋转,使得锅底面的各个位置均能在加热过程中与电弧充分换热,从而使得加热锅体升温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缩短加热时间,提高气溶胶的生成效率。技术研发人员:鲜于斌,李欢喜,周宏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22技术公布日:2024/11/2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63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