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  正文

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10 17:50:45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 。

背景技术:

1、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通常采用支模浇筑施工或滑模施工两种主要方法,与支模浇筑相比,滑模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模板成本低、施工工序少等优势,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一些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机场道面工程,常常需要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以满足对强度、耐久性和抗磨损等方面的高要求。由于浆液较少,干硬性混凝土振捣难,大、小骨料容易形成不均匀聚集,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振捣,因此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工具,在现有的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中,还都是通过电机驱动轴带动上下升降驱动装置,由上下升降驱动装置带动圆形振捣棒在干硬性混凝土中进行振捣充实,由于在干硬性混凝土中进行上下振捣运动,从而影响了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2、本发明通过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的技术特征,对都是通过电机驱动轴带动上下升降驱动装置并且由上下升降驱动装置带动圆形振捣棒在干硬性混凝土中进行振捣充实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4年3月4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420223867 .2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

2、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使用方法。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 ,因此提高了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支撑体的机壳、设置在机壳上的摆动臂、设置在摆动臂与机壳之间的动力组件、设置在摆动臂上的主振动棒。

5、由于设计了机壳、摆动臂、动力组件和主振动棒,通过机壳、摆动臂和动力组件,实现了驱动主振动棒进行摆动运动产生横向震动辐射波动,通过主振动棒,实现了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摆动振捣处理,实现了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解决了对都是通过电机驱动轴带动上下升降驱动装置并且由上下升降驱动装置带动圆形振捣棒在干硬性混凝土中进行振捣充实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6、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的方式把机壳、摆动臂、动力组件和主振动棒相互联接。

7、本发明设计了,按照进行摆动运动产生横向震动辐射波动的方式把机壳、摆动臂和动力组件与主振动棒联接。

8、本发明设计了,动力组件设置为包含有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9、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滑模之间产生横向震动波,增大了在滑模之间的振捣辐射面积。

10、本发明设计了,主振动棒设置为周边侧面部具有∧字形开口槽体的板状体。

1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字形开口槽体,实现了对横向震动波进行能量单向传送,不再形成能量环形传送。

12、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壳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盖板和把手。

13、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第一附件装置和动力组件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电源开关。

14、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壳和主振动棒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旁振动棒、横导杆、第三弹簧和竖导杆。

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6、本发明设计了,在机壳上分别设置有摆动臂和盖板,在摆动臂上分别设置有主振动棒和电机并且在盖板上设置有把手,在摆动臂与机壳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并且在电机与机壳之间设置有偏心块,在电机与把手之间设置有电源开关。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壳、摆动臂、主振动棒、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盖板、把手和电源开关,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8、本发明设计了,机壳设置为包含有壳部、耳座部、座部ⅰ和内条部并且在壳部的底端端面中间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ⅰ,壳部的其中一个外侧面部设置为与耳座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壳部的左右内壁设置为与座部ⅰ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壳部的前后内壁设置为与条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壳部的顶端敞口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与盖板联接并且位于壳部的右内壁上的座部ⅰ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弹簧联接,位于壳部的左内壁上的座部ⅰ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弹簧联接并且条部设置为与偏心块接触式联接,容纳孔体ⅰ的竖部设置为与摆动臂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ⅰ的纵部设置为与位于摆动臂上的销轴联接,壳部设置为梯形箱状体并且耳座部设置为单板耳座,座部ⅰ设置为弹簧支座并且容纳孔体ⅰ设置为十字形孔状体,条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箱壳进行容纳安装,提高了其它部件的工作性能。

20、本发明设计了,摆动臂设置为包含有臂部和座部ⅱ并且在臂部的上端扩展部中设置有容纳孔体ⅱ,臂部的左右侧面部设置为与座部ⅱ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ⅱ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联接,容纳孔体ⅱ设置为与电机联接并且臂部的下端收缩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壳联接,臂部的下端收缩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振动棒联接并且臂部设置为凸字形条状体,座部ⅱ设置为弹簧支座并且容纳孔体ⅱ设置为孔状体。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电机进行支撑安装,增加了摆动重量。

22、本发明设计了,在主振动棒的棒部的后侧面部设置有刃口体ⅰ并且在棒部的前侧面部设置有刃口体ⅱ,棒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摆动臂联接并且棒部设置为具有椭圆形截面的板状体,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分别设置为呈∧字形截面的刃口。

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棒部与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之间设置竖向曲折面,保证了震动能量单向传送。

24、本发明设计了,电机设置为双输出轴头的驱动电机并且并且电机的壳体设置为与摆动臂贯穿式联接,电机的输出轴头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与偏心块联接。

25、本发明设计了,在偏心块的块部中设置有容纳孔体ⅲ并且块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电机的输出轴头周边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容纳孔体ⅲ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与电机的输出轴头联接并且块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壳接触式联接,块部设置为内端端面部和外端端面部具有c字形轮廓线的轴瓦并且容纳孔体ⅲ设置为凸字形孔状体。

26、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一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机壳联接,第一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摆动臂联接。

27、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中心部进行偏心驱动,实现了进行单侧面摆动能力聚集和释放,增加了偏心驱动的冲击力。

28、本发明设计了,盖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盖板的内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机壳接触式联接,盖板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与机壳联接并且盖板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把手联接。

2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机壳进行敞口封闭处理。

30、本发明设计了,把手设置为匚字形杆状体并且把手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盖板联接,把手的横部设置为与电源开关联接。

3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操作人员进行手部握持。

32、本发明设计了,电源开关设置为按钮开关并且电源开关的壳体设置为与把手联接并且电源开关的接头设置为与位于电机上的电源线联接。

3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电机的电源接口进行通断控制。

34、本发明设计了,主振动棒与机壳、摆动臂、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盖板设置为按照外置摆动部的方式分布并且主振动棒、机壳、摆动臂、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盖板与把手设置为按照外置握持部的方式分布,主振动棒、机壳、摆动臂、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盖板和把手与电源开关设置为按照外置开关部的方式分布。

35、本发明设计了,机壳的中心线、摆动臂的中心线、主振动棒的中心线、电机的中心线、盖板的中心线和把手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偏心块设置在电机上,块部设置为与条部联接,棒部、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分别设置为与臂部联接,臂部的下端收缩部设置为与容纳孔体ⅰ的竖部联接,位于臂部的下端收缩部上的销轴设置为与容纳孔体ⅰ的纵部联接。

36、本发明设计了,在机壳与主振动棒和旁振动棒之间设置有横导杆,在旁振动棒上设置有竖导杆并且在竖导杆与主振动棒和旁振动棒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3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旁振动棒、横导杆、第三弹簧和竖导杆,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38、本发明设计了,在主振动棒中设置有容纳孔体ⅳ和容纳孔体ⅴ并且容纳孔体ⅳ设置为与竖导杆联接,容纳孔体ⅳ的上下内壁分别设置为与竖导杆的端头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ⅳ的上内壁设置为与第三弹簧接触式联接,容纳孔体ⅴ设置为与横导杆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ⅳ和容纳孔体ⅴ分别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39、本发明设计了,在旁振动棒的竖部上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ⅵ并且在旁振动棒的横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ⅶ,容纳孔体ⅵ设置为与横导杆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ⅶ设置为与竖导杆联接,旁振动棒的横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三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旁振动棒的竖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旁振动棒的横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40、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中形成由横向和竖向震动波的复合震动波。

41、本发明设计了,旁振动棒的竖部的直径与主振动棒的宽度比例设置为1:4.2-5.3并且两个旁振动棒的竖部设置在旁振动棒的横部上。

4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中的竖向震动波对横向震动波的微小量值的补充,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复合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斜向再分布状态。

43、本发明设计了,横导杆设置为c字形棒状体并且横导杆的端头设置为与机壳联接,横导杆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主振动棒和旁振动棒贯穿式联接。

44、本发明设计了,竖导杆设置为棒状体并且竖导杆的端头设置为与主振动棒联接,竖导杆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旁振动棒和第三弹簧贯穿式联接。

45、本发明设计了,第三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三弹簧设置为与竖导杆套装式联接,第三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主振动棒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三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旁振动棒接触式联接。

46、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带动旁振动棒在主振动棒上进行竖向移动。

47、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机壳、摆动臂和动力组件实现了驱动主振动棒进行摆动运动产生横向震动辐射波动,由主振动棒实现了对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摆动振捣处理,实现了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

4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49、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耳座部放到混凝土滑模上,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把耳座部安装混凝土滑模上,在进行水泥混凝土滑模施工时,把棒部、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放到位于滑模中的水泥混凝土中,通过电源开关,使电机处于工作状态,使电机的双输出轴头处于转动状态,由电机的双输出轴头带动块部处于转动状态,当电机的双输出轴头与条部接触式,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当块部与条部接触式,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位于臂部的下端收缩部上的销轴在容纳孔体ⅰ的纵部中进行转动,使臂部的下端收缩部在容纳孔体ⅰ的竖部中进行摆动,驱动棒部、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在位于滑模的水泥混凝土中进行摆动,对位于滑模中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当完成对位于滑模中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后,通过电源开关,使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

5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中的主振动棒的横向摆动运动操作。

51、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当臂部的下端收缩部在容纳孔体ⅰ的竖部中进行摆动时,驱动棒部、刃口体ⅰ和刃口体ⅱ在容纳孔体ⅴ中进行摆动,容纳孔体ⅵ在横导杆中进行移动,当容纳孔体ⅵ位于横导杆的边缘部位上时,旁振动棒的竖部进行向上移动,旁振动棒的横部在竖导杆上进行向上移动,使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容纳孔体ⅵ从位于横导杆的边缘部位向中间部位运动时,在第三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旁振动棒的横部在竖导杆上进行向下移动,旁振动棒的竖部进行向下移动。

5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中的主振动棒的横向摆动运动和旁振动棒的竖向移动运动操作。

53、在本技术方案中,机壳、摆动臂和主振动棒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电机、偏心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盖板、把手、电源开关、旁振动棒、横导杆、第三弹簧和竖导杆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壳部、耳座部、座部ⅰ、容纳孔体ⅰ、条部、臂部、座部ⅱ、容纳孔体ⅱ、棒部、刃口体ⅰ、刃口体ⅱ、容纳孔体ⅳ、容纳孔体ⅴ、块部、容纳孔体ⅲ、容纳孔体ⅵ和容纳孔体ⅶ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54、在本技术方案中,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的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由主振动棒实现。

55、在本技术方案中,使滑模施工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处于被震动辐射作用力下进行横向再分布状态的机壳、摆动臂、动力组件和主振动棒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振捣器装置和使用方法 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51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